保靖縣實驗小學教師教學常規
為了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和教學需要,本期從如下幾個方面制定相應的《教學常規實施細則》,將學校教學工作納入規范化、科學化的管理軌道,以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該常規自2008年9月1日起實行。 一、教學準備 1、學習課程標準。教師要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明確學科教學指導思想,學科性質和學科地位,深刻領會課程理念,全面理解課程內容,把握好教學目標及教學要求。 2、分析掌握學情。教師要認真分析和把握學情,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興趣、習慣和需求,認真結構已有經驗,注意學生的年齡特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3、精心撰寫教案。教師必須按章節(單元)分課時寫出書面教案,做到超前備課一至三節。教案一般應包括下列內容:課題、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具和學具、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本課小結、布置作業等。禁止照搬照抄他人教案或直接使用往年教案教學,一經發現,年終考核評優一票否決。 4、課前其他準備。依據教學活動需要,教師應在課前認真撰寫包含學案在內的教學設計。其設計應包含兩部分內容:一是學生用的學案,它側重于學生直接參與、主動求知的學習活動的設計;二是教師用的導案,它側重于指導學生如何學習。有條件的教師可寫電子教案。 二、課堂教學 1、教學目的明確。教師要緊緊圍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抓住關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分析疑點,夯實基礎,既然注意培養尖子生,又得照顧后進生,堅持面向全體性,杜絕課堂上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2、教學方法適當。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不同課型,恰當運用教材法,靈活組織和調控課堂教學。科學安排學、講、練的時間,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自主學習、交流討論和完成課內練習。 3、教學語言規范。教師應使用普通話教學。課堂語言要規范、清晰、準確、生動,具有啟發性,富有親和力。板書要規范、正確、清楚、條理性強,要有嚴謹的治學態度。 4、教學行為規范。教師應發揮表率作用,課堂上精神飽滿,教態自然、儀表端莊。嚴守工作紀律,按時上下課,不吸煙、不接打電話,不做與教學無關的事,堅持正面教育,關心愛護學生,不挖苦辱罵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不隨意將學生趕出教室。 三、作業布置與批改 1、作業布置。作業布置要數量適當,難度適宜。課堂作業只能在課堂上完成,不能拖到課后。課外書面作業應嚴格控制總時量: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作業;三、四年級每天書面作業總量不超過45分鐘;五、六年級不超過1小時。 2、作業批改。學生作業應及時檢查和批改,作業批改以教師批改為主,也可采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等多種方式進行。作業評價以等第形式或百分制呈現,也可采用評語形式評價,批改時一定要寫上當日批閱日期。 3、作業講評。教師要根據學生作業完成情況,適時做好講評。做到當日講評不留到次日,當日需改正的不留到次日改正,尤其是高年級作文講評,一定要給學生確立一個合格的標準,不達標準不讓其罷休,讓學生盡量能寫到會寫、想寫。 四、課外輔導 1、明確輔導要求。課外輔導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要為課堂教學服務。教師要根據學生興趣特長,引導他們參加興趣特長小組或競賽培訓活動,開發智力潛能,發展個性特長,增強學習自信心。 2、規范輔導行為。嚴禁教師占用節假日或其余課外時間進行集體補課,不在輔導時間講授新課,不得以“培優輔差”的名義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嚴禁教師以家養家教的形式謀取私利。 五、質量檢測 1、組織質量檢測。凡按課程方案(計劃)開設的課程都要進行質量檢測。其方式將通過考核、考試等多種方式進行,考試科目將舉行期中、期末考試,考查科目在期末進行考查。嚴肅考風考紀,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道德品質。 2、確定檢測內容。質量檢測的內容依據課程標準要求和教材內容確定,著重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兼顧能力測評。 3、做好質量分析。教學質量檢測后要做好試卷分析,學生成績分析以及教學分析,制定整改措施,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六、教學研究 1、強化自我反思。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經常性的思考、審視和分析,養成自我反思的習慣,積極撰寫“教學反思”,總結教學的成功經驗,反思教師的問題與不足,思考解決問題的對策,形成“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的職業狀態。 2、堅持交流互助。教師要主動參加學校組織的教學研討活動,改變教學研究各自為陣和孤立無助的狀態,有效開展同事間的交流與合作研究。廣泛開展“結對子”活動,有教學經驗的老師要定向輔導青年教師,青年教師要虛心向老教師學習,互幫互學,共同成長。 3、尋求專業引領。教師要結合自身的專業發展,制定個人理論學習,專業提高設計,并根據學校校本培訓計劃,自覺進行理論學習。要經常瀏覽知名教育教學網站,積極參加各級教育科研部門組織的教學研究活動,聽取教育教學專家的專題講座,主動尋求專業人員的支持和指導,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倡導開展“五個一”活動。每學期每位教師上一堂公開課,主持或參與一項課題研究,發表或交流一篇教學論文,給學生或教師做一次專題講座,編制一套有較高水平的試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