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好看但不能泛娛樂化和低俗化 不少觀眾認為,電視節目刺激、好看是關鍵。《非誠勿擾》把拜金女、富二代、女博士、全職主婦等敏感字眼集于一身,節目“速配”的不可預測性大,刺激強。 有關專家分析,《非誠勿擾》之所以能火,就像電視劇《蝸居》一樣,相親交友只是節目的外在形式,內在卻揭示了困擾所有人的現實問題——金錢、房價、婚姻和家庭關系。其超強的現實輻射力才是吸引所有年齡所有階層受眾的原因。 但也有觀眾認為,節目宣傳的是拜金,張揚的是個人主義,炫耀的是富有,追求的是享樂,有悖社會倫理,體現的是社會浮躁,對年輕人的擇偶觀和價值觀更是錯誤的導向。“雖然我和老婆都很愛看這個節目,但不允許女兒來看,避免一些觀點對未成年人可能會造成的不良影響。”觀眾張盛說。 資深電視研究學者、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苗棣認為,《非誠勿擾》滿足了大眾心理需求,節目好看是戲劇的敘事張力在起作用。對于一些嘉賓明顯的價值觀問題,既不應該做簡單的道德批判,也不能任其發展為泛娛樂化和低俗化,這是電視臺作為大眾媒體必須思考和兼顧的。能否妥善平衡也決定了《非誠勿擾》這類節目的未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