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久坐電腦前 當防“電腦血栓癥”
杭州一位29歲的小伙子突然感到胸痛胸悶難忍,送浙江省人民醫院急診。經檢查和詢問病史,得知他是電腦工程師,每天坐在電腦前、經常一坐就是十幾個小時不起身,忙時甚至時常坐在電腦前工作到后半夜。經CT肺血管造影和血管超聲檢查,發現其雙側肺部均有肺血管栓塞病灶,下肢靜脈也有血栓形成。醫生初步診斷為肺栓塞,也稱“電腦血栓癥”。
這種“電腦血栓癥”實際上就是醫學上的靜脈血栓癥。浙江省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屈百鳴教授介紹,人的身體內有兩種血管,一種是把血液從心臟運送到全身各處,叫做動脈,另一種是把全身各處的血液送回心臟,叫做靜脈。血管中的血液循環往復,長流不息,保證了人的生命活力。血液不流動了,就凝固起來,成為血栓。電腦操作人員由于久坐,缺乏運動,再加上下肢離心臟較遠,很容易使腿部血液流回心臟不暢而產生凝固,成為血栓。“電腦血栓癥”跟坐長途飛機所謂的“經濟艙綜合癥”相似,早期癥狀是自發性腿肚子痛、腫脹,局部發熱,行走痛,甚至造成不能行走。該癥如得不到及時治療,可引發下肢靜脈閉塞和靜脈瓣膜的破壞,深部靜脈栓塞可致凝塊聚集到肺部而誘發肺栓塞。肺栓塞典型癥狀為胸痛、胸悶、咯血。還會有突然眩暈、跌倒、心慌、出汗等癥狀,有的會出現一側肢體疼痛和腫脹。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屈百鳴教授提醒,長期久坐電腦前工作或上網游戲1—2小時,就應該站起來運動一下;多喝水,多做小腿和足部的運動,如有意識地伸展下肢,做下蹲等動作,加快下肢血液流動,這樣就可以有效預防這種疾病。
文章來源:家庭醫生報 作者:宋黎勝
伏案工作者宜常做的保健操
久坐伏案者最容易患頸椎病、腰背痛、下肢關節麻木等癥。如果能堅持選用如下二、三種簡單活動方法,既有利于預防上述病癥的發生,又有助于消除疲勞,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
1、活動頸部先低頭后抬頭,動作宜緩,可反復做~次,然后轉頸,由左至右,再由右至左轉動頭部,使頸頭充分活動。轉動時不宜太快,要均勻而緩慢。可緩解和消除頸項部肌肉疲勞,預防頸椎病發生。
2、擴胸站立,雙臂張開,作擴胸活動,每次舒展胸部~分鐘。擴胸同時可左右上下活動頸部,聳抬雙肩、側側身,作深長呼吸,整個過程要放松自然。這樣可增強肺功能,又能使頸背肌肉得到松馳。
3、挺胸彎腰站立時先深深吸氣一口,然后挺起胸脯,接著呼氣并向前屈身彎腰,重復做~次。能緩解因伏案過久而造成的胸悶和腰酸背痛之苦。
4、搓拍腰部兩手握拳狀,反手在背脊兩旁上下來回搓擦~次,然后用掌拍擊背~下,有緩和腰肌疲勞效果。
5、伸臂拍手雙臂前伸,然后向左右分開,再向中間合攏,合攏時兩手拍掌,然后雙臂收回放下,恢復原狀,重復做~次。對增強手臂肌力和緩解酸痛有一定作用。
6、捶腿蹬腳先兩手握成空心拳,從大腿根部向膝蓋處外側輕輕捶擊,反復做次,隨后用左右腳向前方稍用力踢蹬次。這樣有利于下肢血液流暢,有防止靜脈血管曲張的作用。
7、十指梳頭兩手十指微彎,用十指代梳,梳時從前額往后梳,再從頭頂部向兩邊梳,邊梳邊作搓揉動作。每次做~分鐘。以頭皮微有痛感或發熱最好,但用力不要太重,以免損傷頭皮。此法可刺激大腦皮層、調節頭頸部血流,有醒腦明目的效果。
文章來源:家庭醫生報 作者:蒲昭和,副研究員,成都中醫藥大學圖書館情報室工作。四川省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