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龍膽草9g 黃芩9g 梔子9g 澤瀉9g 木通6g 車前子9g 當歸12g 生地12g 柴胡9g 甘草6g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肝膽實火上炎之脅痛、頭痛、口苦目赤、耳聾耳腫等。 肝經(jīng)濕熱下注之小便淋濁、陰癢陰腫、婦女帶下等。 【方義體會】 本方主治之證,是由肝膽實火、肝經(jīng)濕熱循經(jīng)上擾下注所致。上擾則頭巔,耳目作痛;旁及兩脅則為痛且嘔苦;下注則循足厥陰脈所絡(luò)陰器而為腫痛,陰癢;濕熱下注膀胱則為淋痛。故方用龍膽草大苦大寒,上瀉肝膽實火,下清下焦?jié)駸幔S芬,桅子苦寒瀉火,澤瀉、木通,車前子清熱利濕,使?jié)駸釓男”愣8谓?jīng)有熱,易耗傷陰血,加之苦寒燥濕,再耗其陰,故用生地、當歸滋陰養(yǎng)血,以護肝體,所用柴胡,是為引藥入經(jīng),甘草調(diào)中和諸藥,各藥合用,瀉中有和,清中有養(yǎng),俟火降、熱清、濕濁分利,循經(jīng)所發(fā)諸證乃可相應(yīng)而愈。 【臨床應(yīng)用】 男女淋病 淋病即琳病雙球菌所致尿道炎、膀胱炎,其病狀多屬中醫(yī)濕熱下注。四十年代至解放初期,余用此方配車前子加銀花15克、粟殼6克、甘草稍9克曾治愈多例。 感染性陰道炎 此為婦人常見病,證見:帶下腥臭,熱癢難忍,甚者黃帶不止,陰部灼痛。以本方去黃岑、桅子、甘草加白果9克、銀花15克治之,若失眠,頭悶,心煩、口干者,可加黃柏9克治之。 例:張x之姨,余歲。帶下,腹脹,陰部刺癢難忍,頭疼失眠,終日愁苦,患病三月余,身體漸瘦,診其脈滑而小數(shù)。治以龍膽瀉肝湯去黃芩、梔子、甘草加白果9克、黃柏9克,銀花20克。服藥七劑,諸癥漸愈。 又例:王××,女,37歲。患滴蟲病二年之久。陰道內(nèi)奇癢,每晚則甚,白帶多而呈泡沫。余以龍膽瀉肝湯去黃芩、梔子,甘草加白果9克、銀花15克,令服。并施百部90克、苦參90克煎取藥液陰道洗滌,二法合治一月余,痊愈。 治療男子陰囊濕熱成毒,潰爛浸淫,或下疳便毒魚口等癥,用本方加土獲等30克、銀花20克、鱉甲12克、石決明15克、珍珠母15克,治之有效。 治療中耳炎 凡有頭熱目脹。咽耳疼痛,膿液流溢者,以本方加銀花20克、防風12克、蟬退9克,治之即效。 治療陽痿 例:周xx,男,2 6歲。患者來函求治,云:婚后四月余,某一日過淫房事,陽痰不勃。醫(yī)院查之無病,服中藥補腎壯陽類甚多,不效。余細加分析,該患正血氣方剛之年,怎見衰竭至痿,又服多種滋補之品,絲毫未效。說明此不為虛證,遂判斷此為濕淫下焦,腎氣不彰。寄以一方龍膽瀉肝湯,加山萸15克,黃柏6克、梔子9克,令其兩方交替服用,不足半月。患者來函,服藥不逾一周,即可舉陽行事。 治療皮膚瘡癤。濕熱浸淫,疼痛瘙癢,搔之出血,非單純性膿泡者,以龍膽瀉肝湯加銀花15克、蟬退12克、紫地丁12克,數(shù)劑可愈。 治療紅翳眼痛 此類眼疾疼痛兩不腫,自覺脹痛,有紅翳布滿,多因濕熱上蒸所致。可以龍膽瀉肝湯加菊花12克、銀花12克、白蒺藜子9克、蟬退6克、防鳳9克,水煎熱服,特效。 治療急性黃疽型肝炎 本病多因肝膽濕熱內(nèi)蘊而致,常以龍膽瀉肝湯加茵陳12克。治之有效。 治療胸脅疼痛 凡以脅痛為主,痛引胸廓,甚者胸悶喘滿,體溫較高,脈滑而大者,此方加瓜萎20克,葶藶子9克、銀花15克,治之即效。 余臨床體會,本方雖治療諸多下焦泌尿生殖器官疾患,但不能一概而論必須病因為濕熱,脈象滑數(shù),癥狀較急,有灼熱感者,方適用。若系寒癥,脈沉細遲弱者,禁用此方。 |
|
來自: 淄水漁夫 > 《中醫(yī)知識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