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鐵礦是地球上最廣泛的礦物之一,幾乎無處不在。但良好的晶體卻只能在內生熱液礦床在找到,它的產出量比同樣廣泛的水晶方解石少多了。 在赤鐵礦收藏中,片狀晶體聚合成玫瑰花造型的晶簇最受藏家喜愛,國外稱之為“鐵玫瑰”。鐵玫瑰的著名產出國有瑞士、奧地利、意大利、巴西;廣東的薄片赤鐵礦有時也構成小朵玫瑰花型,與水晶共生,代表中國特色。
赤鐵礦赤鐵礦,真正赤色的赤鐵礦晶體少之又少,絕大多數晶體都是黑色的,似名不符實。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這種三氧化二鐵礦物研成粉末或劃痕是紅色的。請大家觀賞下面幾種國外著名產地的鐵玫瑰,注意那件紅色的,它難得一見。





赤鐵礦屬三方晶系,晶體可呈六方片狀,六方柱狀以及它們之間的各種聚合。其中片狀有光澤的又稱鏡鐵礦,有些石友往往將赤鐵礦和鏡鐵礦當成兩種礦物。
赤鐵礦的光折射率在所有礦物中極高,僅次于辰砂,從理論上講,它在金屬光澤的礦物中是最高的。請大家觀看下圖中南非赤鐵礦的光澤,如鏡面一樣明亮,應該說這是自然界好的反光效果,若映日而望,不可對視 。



不同晶型的赤鐵礦晶體,它們雖然外形各異,卻遵循著共同的生長規律。(最后一件不是結晶體)請看圖中的說明。




我國的赤鐵礦標本在藏界和市場上較活躍的是廣東產的薄片聚合體,有時能形成完美的小玫瑰花結構,有時則聚成球體。廣東赤鐵礦的薄片脆弱易損,綜合品質不算上乘,但它常與粗大水晶(尤其與紅色水晶)共生是其優勢,鑒賞廣東赤鐵礦要注重整體造形,其次是看鐵片的構造,首選玫瑰,球狀或排列有序者也不錯。
小片赤鐵礦晶簇象云母,我國古籍中稱為“云子鐵”,廣東標本即此類,國外也有相似晶體。它們又是一種欣賞情趣。





還有些晶體形態是超乎常理和我們想象范圍的,如下列圖中的第一幀,赤鐵礦的晶體發育成針狀,相互以60度角平行連生,又被后期結晶的石英包裹,形成冰晶雪花般造型,是極具詩情畫意的觀賞珍品。正所謂:鐵骨冰身,剛勁與婀娜并舉!
第二幀的黑色赤鐵礦片晶四周共生有整齊的板鈦礦,如鑲了一道金邊,色澤對比強烈,展現出深沉與熱烈勃發的視覺效果,很美。是什么原因使板鈦礦恰到好處的聚集在赤鐵礦周邊?它含有許多令人遐思使人著迷的成礦機理。
第三幀的赤鐵礦單晶片象一頁天書、一道神符,上面的紋理圖案顯示了大自然的許多信息,可供藏家、專家去破解,那肯定是件很難但很有趣的事情。
第四幀的晶體是我見過的最為奇異礦晶之一。它是赤鐵礦標準的六方片狀晶型,但它僅僅長了個框子,中間是空的!這個框子是六根針狀單晶巧妙連接?還是片晶只發育了邊框(如同骨骼水晶的生長機制)?或是片狀晶體經后期環境熔蝕?令人不解,這仍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




下圖第一幀是一顆被剛玉晶體環繞的赤鐵礦晶體;第二幀是巴西赤鐵礦,它邊上共生的是金紅石。注:金紅石因受赤鐵礦結晶模式的主導,長成60度交角的放射狀,如赤鐵礦迸射的光芒一樣。這也反映了它們同時結晶、金紅石從屬赤鐵礦的關系。這是巴西的著名品種。


下圖一是赤鐵礦奇異的二次結晶。圖二是本色赤鐵礦晶體。


假象在赤鐵礦中較多的是磁鐵礦晶型,第一圖是四方雙錐狀的磁鐵礦假象的赤鐵礦;第二圖是白鐵礦假象的赤鐵礦,非常稀有,這樣的造型也令人驚嘆!埃及產。第三圖是赤鐵礦的一種奇特晶簇。



Fred Kruijen拍攝的來自德國的赤鐵礦照片





赤鐵礦的弱勢是顏色,造型和光澤是它的強項。本貼中的赤鐵礦或美或奇,給我們展示了一種普通礦物的神奇境界,令我們贊嘆大自然造物的公正,此處不足彼處彌補,使萬物皆有優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