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小常識
冠心病是由于粥樣硬化導致冠狀動脈管腔狹窄,使心肌供血不足而引發的一系列臨床病癥。包括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猝死。
北京阜外醫院心血管內科吳永健
冠狀動脈位于心臟表面,是專門為心臟心肌本身供血的血管。它分為左右兩條。左側為左主干,右側為右冠狀動脈。左主干又分成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是近30年來發展起來的治療冠心病的一種新的治療方法。由于其創傷小、療效明顯,目前在全世界越來越廣泛應用。不需通過外科開胸手術和全身麻醉。醫生經皮膚穿刺動脈(胳膊或腿),在X線下通過導管等器械,對冠狀動脈狹窄或閉塞部位進行治療,使血管管腔恢復,血流重新暢通。最常用的是球囊擴張術(PTCA)和支架置入術
圖示:局麻后,醫生將導管(一根長的、中空的、柔軟的管道)插入您的股動脈或橈動脈,在導絲的引導下穿過動脈定位在梗阻或發生狹窄的冠狀動脈處進行治療
球囊擴張術是將球囊送到冠脈狹窄病變的地方,用壓力泵加壓使球囊膨脹,擠壓狹窄的斑塊,使管腔擴大、血流通暢的方法。
支架置入術是在球囊擴張后,將支架送至血管病變處,用以防止動脈回縮,保持管腔通暢,增加血液供應。是目前冠脈介入治療最常用的方法。
藥物洗脫支架被稱為冠心病介入治療學上的又一次革命。其原理是在裸金屬支架表面涂上微量藥物,這些藥物在血管壁組織中慢慢釋放,阻止重新阻塞動脈的疤痕組織生成,進一步降低了支架內再狹窄發生率。
什么情況下應考慮冠脈介入治療?
冠脈介入治療的三大誤區
一是久拖不愿做手術,使心臟長期缺血,心功能不全,導致治療不及時或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二是認為放了心臟支架就萬事大吉,血管可以永遠保持通暢了,因此飲食、用藥、抽煙喝酒等方面隨意放松,結果導致病情復發。
三是對冠心病過度恐懼,不需要進行心臟介入手術卻盲目要求醫生放置血管支架。心臟介入手術有其相應的適應癥,應在醫生指導下根據病情科學選擇治療方法。
冠脈介入治療安全嗎?
-
由于設備和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PCI的操作成功率已經達到95%以上,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率在5%以下,其中嚴重并發癥更低于1%。
-
藥物涂層支架的問世,使得支架內再狹窄的發生率下降了至少20%,支架內血栓比例與金屬裸支架相似,大約不到1%。總體來說,冠脈介入治療是安全有效的。
-
從手術過程看,無論經手臂橈動脈途徑,還是經大腿股動脈途徑,手術操作導致的并發癥幾率非常低,特別是在有完善設備的較大的醫院和導管室,由有經驗的手術醫師進行手術,安全性是有保證的。
-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介入治療作為有創的診斷治療手段,還是有風險的!每一個患者的自身條件和身體狀況不同,病情變化等諸多因素有時在術前是難以預測的。因此,在術前一定要充分了解手術的風險和相關并發癥。
如何進行術前準備?
-
介入術中出現不適感,不用緊張
-
橈動脈穿刺時,部分患者可以感到穿刺處有疼痛、麻木和酸脹感。但都不劇烈,都能忍受,不用擔心。術中大部分病人沒有不適感,在球囊擴張或支架撐開時,因短暫阻斷血流,少數病人可有輕微的胸悶、胸脹或疼痛,但時間很短,在球囊抽癟后,不適癥狀就會消失。個別情況下,放置支架擠壓分支小血管,或者放完支架后血流偏慢,病人胸悶、胸痛時間要長一些。不用擔心,醫生會采取相應措施積極治療。
-
術中醫生會在冠狀動脈內應用硝酸甘油,有些病人會感到輕微頭脹。
如何配合醫生完成手術?
術中醫生會隨時與您溝通,詢問您的狀況和感覺。您要按照醫生的指示進行配合,包括深呼吸、屏氣、體位、咳嗽等。術中出現任何不適,應立即告訴醫生,以便醫生及時給予必要的治療。
術后應該注意什么?
-
適量飲水,以利于造影劑的排出。一般術后24小時飲水量約1500-2000毫升,術后2小時內尿量最好能達到800毫升。
-
術后即可進食,飲食不宜過飽,多吃富含纖維素、維生素的蔬菜水果,24小時內盡量不吃高蛋白飲食。保持大便通暢。
-
壓迫止血:如為大腿股動脈穿刺,局部需用沙袋壓迫6-8小時,平臥8-24小時,盡量不要彎曲和移動該側大腿,以免穿刺處出血。如采用橈動脈穿刺,術后應抬高前臂,一般6小時可解除繃帶加壓。
-
注意觀察穿刺部位皮膚顏色、溫度、感覺的改變,是否有劇烈疼痛。注意穿刺壓迫的地方有無滲血和血腫。
-
術后一定要遵醫囑按時服用藥物,不要擅自增減藥量。
-
由于治療需要,還需進行心電監測、靜脈輸液等。
術后24小時可能出現哪些情況?
術后24小時很關鍵,如有不適,請立即與醫護人員溝通
-
穿刺部位輕微疼痛:不用緊張
-
胸部不適感:除外心肌缺血后可以繼續觀察,大多數癥狀短期內可自行緩解。
-
腹脹、腰痛、惡心嘔吐、排尿困難、失眠等癥狀:可能與活動受限,使用造影劑有關,經過處理1~3天可緩解。
-
介入穿刺部位出現皮下瘀斑或硬結:如發現穿刺處硬結突然增大、壓之疼痛明顯,此時需立即通知醫生,重新壓迫包扎止血,再平臥12-24小時,必要時還需停用部分抗凝藥。
-
出血:介入后對于不明原因的心慌、出汗、乏力和面色蒼白、心率增塊、血壓降低都應考慮出血的可能,應立即通知醫生。如既往有消化道潰瘍的患者,術前一定要盡可能提供給醫生相關信息,便于醫生選擇治療方案、調整藥物劑量。
-
藥物過敏 :個別人會對造影劑過敏。表現為眼部發癢、皮疹、皮膚潮紅、皮膚瘙癢等輕型癥狀,經過一般脫敏治療就可控制。
出院后該如何康復?
結束了住院治療,家庭休養是恢復的關鍵。置入支架只是針對你最嚴重的地方采取措施,手術并不能從根本上抑制動脈粥樣硬化進展,支架術后仍需對危險因素加強控制,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肥胖等。需要遵醫囑堅持服藥、定期隨訪、飲食、運動及良好心態的調整。
教育和心理調整
教育
-
掌握知識是減少并發癥、挽救生命的關鍵
-
積極控制危險因素,是防治冠心病的根本
心理調整
-
樹立健康的人生觀,時刻保持愉悅的心情,心境平和,樂觀開朗,避免情緒激動
-
遇有不順心的事情,適當發泄一下,可以適度舒解壓力,對健康也是有一定幫助的
-
心臟病患者心臟本身就比正常人脆弱,過多的生氣和動怒都是有害的,要自我調整,需要時可求助心理醫生。
何時術后復查?
冠脈介入術后患者都會服用抗凝、調脂、擴管及治療并發癥的藥物,以便鞏固治療效果。出院后復查是在院治療的繼續,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復查手術療效、調整藥物劑量及盡可能早發現、早處理新發的病癥。
建議出院后1-6個月內每月復查一次,6個月后可延長至每三個月復查一次。
支架術后沒有癥狀也應該在9-12個月造影復查,以便明確支架內有無再狹窄及冠脈新發病變,以便采取相應的治療。
如果有癥狀應隨時到醫院檢查。
如何長期科學服藥?
- 防止血栓的藥物
-
聯合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
- 阿司匹林:有防止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的作用,可防止術后再狹窄。一般要終生服藥,推薦服用腸溶阿司匹林100mg/日。
- 氯吡格雷:建議置入藥物支架后堅持服用1年甚至更長時間。推薦服用劑量為75mg/日。
- 長期口服抗血小板藥物可能引起血細胞下降,需定期抽血化驗。
2.防止動脈粥樣硬化進展的藥物
- 他汀類藥物。有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這類藥物不僅降血脂,還可對抗炎癥。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高血壓等嚴重破壞血管壁的疾病,防止動脈硬化進程有重要作用。
- 調脂藥物可以保護血管內皮功能,延緩斑塊進展,對冠心病患者非常重要,一定要堅持服藥,不能動搖。
- 要聽從醫生的指導,以化驗結果為依據調整該藥物劑量,千萬不能草率停藥。
3.防治高血壓、糖尿病,減輕心臟負擔的藥物
- -受體阻滯劑:有比索洛爾、美托洛爾等,主要作用是控制心率、降低心肌耗氧、抑制心律失常,降血壓。是治療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的基本藥物。主要的副作用是心跳慢。心率<50次/分或血壓降低時減藥或停藥。
-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有雷米普利、培多普利等,主要用于改善心肌和血管壁構造,延緩動脈硬化進程,特別是合并糖尿病、腎病、高血壓等患者要長期服用。主要的副作用是咳嗽,嚴重者可考慮換藥。
- 硝酸脂類藥物:主要通過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絞痛癥狀,還可保護內皮功能,對血運重建術后保持冠脈通暢有益。
均衡飲食
適度運動
為維護支架不出現再堵塞、防止冠脈不再發生新病變,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中重要一條就是堅持規律的運動
運動的時間和方式:
運動的注意事項:
-
運動量應適當,根據自己的心臟狀況來決定,運動結束后以不感到疲勞為好,不要刻意、死板的按書上要求的心率目標和時間來鍛煉,勉強堅持只能增加心臟負擔,使心臟功能惡化或者誘發心絞痛。運動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長久堅持。
-
不要晨練,宜在下午或傍晚進行,避開心腦血管病好發作的高峰時間
-
運動前不要吃太飽,飯后不要馬上運動,以免引起冠狀動脈供血不足
-
環境溫度不可過熱或過冷 ,誘發心絞痛發作
合理安排工作
心臟病發作的報警信號
-
胸部不適-大多數心臟病發作前都有心前區不適,有胸痛、胸悶或咽部緊縮感,持續數分鐘,或者反復出現
-
其他部位的不適-疼痛可向左肩背部、無名指、小手指、頸部、下頜放射及胃部不適
-
呼吸短促、憋氣-這種感覺大多伴隨有胸部不適,且多在胸部不適之前發生
-
其他信號-突然出冷汗、惡心或者頭暈頭疼甚至暈厥等
-
如果您或者身邊的人出現胸部不適,尤其是有一種或者更多的其他癥狀,請在五分鐘之內立即撥打急救電話立即去醫院急診就診。(撥打急救電話通常是挽救生命、獲得迅速救助的最快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