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連續劇《紅樓夢》中劉姥姥二進榮國府的精彩劇照。
眾所周知,趙本山是央視春晚的“鐵打”的喜劇小品明星,但是只要看過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之后,便知道什么叫“一山更比一山高”了。《紅樓夢》中也有一位喜劇小品明星,她就是三進榮國府的劉姥姥。之所以說她是一位喜劇小品明星,就是因為她在三進榮國府期間,自編自導自演了一系列喜劇小品,給賈府闔家老少帶來無限的歡樂,賈府上下像過了一次狂歡節一樣熱鬧。
劉姥姥是《紅樓夢》中一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但卻是一位具有非凡喜劇小品藝術才能的老太太,見證了賈府興衰榮辱的全過程。一進榮國府,劉姥姥小心謹慎,打通關節,與赫赫有名的金陵豪門賈府建立了良好的關系;二進榮國府,劉姥姥左右逢源,裝瘋賣傻,演繹了一位喜劇小品演員的成功之道;三進榮國府,劉姥姥挺身而出,俠肝義膽,救了巧姐,成為《紅樓夢》里重要的收關人物。
按說,劉姥姥在《紅樓夢》這部古典名著中,只是一個小人物,雖算是王家在京中的一門連宗之族,但知者甚少,早已疏遠。而由于曹雪芹的妙筆生花,劉姥姥卻成了中國幾百年來家喻戶曉的人物,“劉姥姥進大觀園”也成了日常常用的俗語,而且“劉姥姥進大觀園”這一段的文字也多次入選為高中國文教材。在《紅樓夢》前八十回中,第六回寫“劉姥姥一進榮國府”,第三十九到第四十二回寫“劉姥姥二進榮國府”,一共用了相當多的篇幅。在劉姥姥這個小人物身上用了如此多的筆墨,目的就是突出她的人物特色。那么,劉姥姥這個村婦老嫗的魅力究竟何在?劉姥姥又怎樣自編自導自演了一系列喜劇小品的?她的喜劇小品為何深受上流社會的歡迎呢?
在《紅樓夢》中,劉姥姥與賈府的淵源還得從他的女婿王狗兒說起,王狗兒的祖上曾經是一個小小的京官,與賈府王夫人的父親認識,又因同是姓王,借著“一處做官”的機緣便“連了宗”成了“本家”。于是王狗兒家就結了賈府這一金陵豪門。后來偏偏這王狗兒家不爭氣,弄得家業蕭條,就搬出了城住到了鄉下。到了年冬歲末,王狗兒家無以為計,顧頭顧不得尾,岳母劉姥姥只好借著這個關系到賈府攀親,尋求救濟,于是,就有了“劉姥姥一進榮國府”的故事。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受到的待遇是比較冷淡的,她處處表現出謹慎,一開始“扭扭捏捏”,說些“來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之類的客套話,周瑞家的早已知曉劉姥姥此回來的目的,就旁敲側擊,讓劉姥姥趕緊說出來此的目的。整個第六回,劉姥姥說的大都是村俗俚語:跟王狗兒理論的時候,她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拉硬屎”、“侯門深似海”;一見了周瑞家的,就說“貴人多忘事”;在鳳姐面前,她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拔一根汗毛比腰粗”。這些話雖粗理不粗,說的都是實理。而在這一段的對話中,凸顯出劉姥姥的大眾化話語的幽默風趣的特點,展露了她表演喜劇小品的藝術才能。
因此,劉姥姥一進榮國府,總算沒白進,結果得了二十兩銀子,“千恩萬謝”地跟周瑞家的道別,從后門自己走了。可別小看這“二十兩銀子”,這足夠當時劉姥姥一家生活一年的。劉姥姥回家之后肯定是十分得意的。于是,“劉姥姥二進榮國府”也就順理成章了。盡管第二次并不是為“打抽豐”來的,卻“打抽豐”而去,劉姥姥自然比第一次更為得意。這一次,賈府大觀園中的笑聲達到了頂峰,后來竟再也沒見到大觀園中的女兒們個個都這樣毫無顧忌的開懷大笑了。
元妃省親后不久,劉姥姥便開始了二進榮國府的行程,此時的大觀園內姹紫嫣紅,氣象萬千。劉姥姥是為答謝上次的資助而來“專場演出”的,所以她一走進入榮國府,就很快受到賈母、寶玉、以及鴛鴦、平兒等人的歡迎。劉姥姥雖是一位村野老婦,但她表現出過人的機智,超群的聰慧,這無疑和她守寡多年經歷了各種磨難,仍對生活充滿樂觀的情趣,有著極大的關系。她的幽默風趣,她的精明強干,無不充滿喜劇的寓言色彩。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與一進榮國府所不同的是,她受到了賈府的盛情款待。究其原因,這一次她“投了賈母的緣了”。賈母可是賈府的最高領導。王熙鳳和公子小姐以及丫環們說話、行事都要以賈母為中心,討賈母高興。劉姥姥更要討賈母的高興。所以她明明知道大家是在拿她取笑,她卻不露聲色的配合大家的表演,這次她不再拘謹,而是很放得開,完全進入角色,演得淋漓盡致。
劉姥姥何嘗不知道是拿她取笑哄賈母開心呢?當吃飯時王熙鳳和鴛鴦一起捉弄劉姥姥后,鴛鴦為此對姥姥說:“姥姥別惱,我給你老人家陪個不是兒罷。”劉姥姥此時自然心如明鏡,早就知道自己要演出喜劇小品,才能討得大家的喜歡。她說:“姑娘說哪里的話?咱們哄著老太太開個心兒,有什么惱的?你先囑咐我,我明白了,不過大家取笑兒。我要惱,也就不說了。”
劉姥姥演出喜劇小品自有別人難以比及的即興創作、即興演出的非凡才能,于是,將一個快樂、節儉、愛熱鬧、滿身土里土氣的農村老太太那份本色小品戲碼演得活靈活現。她信口開河惹得寶玉刨根問底的那個小故事顯出劉姥姥抖包袱的看家本事。說到雪天聽到屋外響動,以為有人來偷柴草時,便故意停頓,賣了個關子。惹得賈母的思維不得不跟著她往下走,不覺得入了戲,猜測是過路客人拿柴草烤火御寒。這時劉姥姥將包袱抖了出來,說是一個十七、八歲的標致小姑娘。包袱抖出來后,因為大觀園發生了小火災,便嘎然而止。知道賈母因為失火而厭煩了這個故事,劉姥姥知趣地打住。可是賈寶玉卻不依不饒地打破砂鍋問到底,于是,劉姥姥便順著寶玉的愛好,信口開河地編了一段凄美哀婉的故事,惹動了賈寶玉憐香惜玉之心,竟然傻乎乎傻地派茗煙去找那個子虛烏有的寺廟。
雖然,劉姥姥滿口的村俗俚語,卻是那樣幽默有趣,形象生動。大伙兒給劉姥姥頭上插滿花,她就自己打趣道:“我雖老了,年輕時也風流,愛個花兒粉兒的,今兒索性做個老風流。”如此粗俗卻生動的詞匯和充滿鄉土氣息的動作正是劉姥姥博得賈府闔家老少喝彩的根本原因。
劉姥姥喜劇小品演出最成功的一幕是在吃飯之前。賈母帶著她一路“開眼”游覽大觀園。時近中午,便大擺宴席,各人坐定。鳳姐忙遞了個眼色給鴛鴦,鴛鴦會意,忙過去把劉姥姥拉了出來,交給劉姥姥一席話,吩咐切記切記。這邊鳳姐特地為劉姥姥準備了一雙金筷子。劉姥姥歸座,拿起筷子,沉甸甸的,不趁手,說道:“這叉爬子比俺那鐵锨還沉,哪里犟得過它。”眾人大笑。
當上菜之時,鳳姐專揀了一盤鴿子蛋放在劉姥姥的餐桌前面。賈母道:“開席”,又向劉姥姥做了個手勢,“請——”她卻高聲說道:“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個老母豬不抬頭。”說完,卻鼓著腮幫子,兩眼直視,一聲不語。眾人先還發怔,后來一想,上上下下都一起哈哈大笑起來。“湘云撐不住,一口茶都噴出來。黛玉笑岔了氣,伏著桌子,只叫‘噯喲’!寶玉滾到賈母懷里。賈母笑得摟著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著鳳姐兒,卻說不出話來。薛姨媽也撐不住,口里的茶,噴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離了座位,拉著她奶媽,叫揉揉腸子。地下無一個不彎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著笑去的,也有忍著笑上來替他姐妹換衣裳的,獨有鳳姐鴛鴦撐著,還只管讓劉姥姥。”能把林黛玉這種尖酸刻薄的小姐、王夫人、薛姨媽這種注重儀表的貴婦逗成如此模樣,可見其功力并非一般。
吃飯時,劉姥姥瞅著那盆蛋,說:“這里不光人長得美,雞也長得俊,下的蛋都小巧,怪好看的,我得弄一個。”眾人方止住笑,聽見這話又笑起來。賈母道:“都是鳳丫頭弄的鬼,快吃吧。”鳳姐說:“一兩銀子一個呢,你快嘗嘗吧,冷了就不好吃了。”劉姥姥伸筷去夾,那蛋到處亂滾,好不容易夾起一個,正伸長脖子要去吃呢,不提防又落到地上去了。劉姥姥便彎腰去撿,早有下人拾走丟了。劉姥姥嘆息道:“一兩銀子,也沒聽見聲響就沒了。”
在這里,劉姥姥的臺詞沒有哪一句不讓人“笑”的,而且是那種讓別人捧腹的笑。不要說如今一般的小品演員很難做到,就是趙本山也難以做到。劉姥姥僅用一句突兀的臺詞和神色表演,就令湘云噴飯,黛玉岔氣,寶玉打滾,賈母亂呼,王夫人笑噎,薛姨媽噴茶,探春丟碗,惜春揉腸,其余人彎腰曲背,躲出去蹲著笑個不止。這樣的爐火純青、游刃有余的表演小品的本事,取得這樣讓人捧腹的喜劇效果,恐怕讓在央視春晚上有著二十多年表演歷史的趙本山也會自嘆不如。
劉姥姥的喜劇小品表演,毋庸諱言,是為了討好賈府的主子。她扮演的是丑角,但她絕不是丑惡的人物,她知道大家在取笑她的土氣,但她卻是樂在其中,更以為大家帶來的歡樂為樂。也正為如此,使她能夠順利地穿行于賈府這個上流社會的圈子之中。她不僅幽默、機變、巧舌如簧、大智若愚、頗有心計,而且不自卑、不自鄙、有大度、識大局、獨具奇才。如此這般的特點與優點都有通過劉姥姥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得到很好體現的。
當然,劉姥姥是來自村野的鄉間老婦,演出喜劇小品也自然是一副“農民”的本色。在賈母招待劉姥姥的宴會上,宴中取樂,便要行令。鴛鴦當了行令官。鴛鴦說:“下面就來俗語接龍。我說副骨牌兒,大家就要就每著子接上一句,只要基本押韻,詩也好,詞也罷,成語俗語皆不論,接得上就行。”劉姥姥說:“這個玩不來。”鴛鴦說:“罰酒。”不容分說,劉姥姥就喝上了一杯。先從賈母開始。鴛鴦道:“左邊是張‘天’”,賈母接道:“頭上有青天。”眾人道“好!”鴛鴦說:“中間是個‘五’與‘六’”,賈母隨口應道:“六橋梅花香徹骨。”鴛鴦道:“剩得一張‘六與幺’”賈母道:“一輪紅日出云宵。”鴛鴦道:“湊成便是個‘蓬頭鬼’。”賈母答道:“這鬼抱住鐘馗腿。”自賈母以下,或吟詩或唱曲,都說了,唯有迎春被叮囑說錯,以作個陪罰。
最后輪到劉姥姥了,劉姥姥有些緊張,腿不住的打顫,眾人說:“容易說的。”鴛鴦笑說:“左邊‘四四’是個人。”劉姥姥聽了,想了半天,“是個莊稼人吧。”眾人哄堂大笑,賈母說:“說得好,本色就好。”鴛鴦道:“中間‘三四’綠配紅。”劉姥姥道:“大火燒了毛毛蟲。”眾人笑道:“有趣。”鴛鴦又道:“右邊‘幺四’真好看。”劉姥姥答道:“一個蘿卜一個蒜。”眾人又大笑。鴛鴦笑道:“湊成就是‘一枝花’。”劉姥姥比畫著,“花兒落了結個大倭瓜。”眾人聽了哄堂大笑。
劉姥姥的到來,給了大觀園無限的生機,使大觀園里處處充滿了笑聲,賈府像過了一次狂歡節一樣熱鬧。首先,劉姥姥給孤獨的賈母史太君帶來歡樂,因為她們是同齡人,賈母太需要與一個同齡人溝通,來見證她早年事業成果;來分享她晚年的天倫之福。劉姥姥正是順著這個點兒,順嘴兒編些故事,說些不露痕跡的奉承話,以迎合賈母之心。
同時,劉姥姥在鴛鴦三宣牙牌令的酒令上為賈府這個金陵豪門平添了許多尋常百姓家的歡樂,為那些文縐縐詩句詞句,滲雜著鄉野村夫的語言,使得原本有些沉悶的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又在用餐時,甘愿配合鴛鴦和王熙鳳的作弄,丑化自己的形象,惹得大家一個個捧腹大笑。試想,如果賈府聘請劉姥姥做林黛玉的身邊的嬤嬤,照顧她的飲食起居,她還會多愁善感,以致病重而逝嗎?
說起來,劉姥姥此行,因喜劇小品的表演突出自然也也帶來了許多好處:她睡過賈寶玉的白玉床,她喝過妙玉為賈母準備的老君眉。臨走時,她還用車拉走了半坑的細軟和美食,外加100兩紋銀,僅這100兩紋銀就夠他們全家吃上五年的。有人說劉姥姥是到賈府打秋風的。當然,她在賈府得到的好處,都應該是她的勞動所得。她是在娛樂了別人的同時得到了她應得到的報酬的。
其實,不論劉姥姥再怎么表演,仍然是個樸實可愛的農民,戲里戲外皆是一樣。劉姥姥雖貪小利而感大恩。賈府上下送東西給劉姥姥時,劉姥姥總是千恩萬謝,文中說:“平兒說一樣劉姥姥就念一句佛,已經念了千聲佛了……”得了二十兩銀子的饋贈就忙不迭地摘時新瓜果來賈府辭年拜節。后來賈府遭難,而劉姥姥竟救了巧姐。劉姥姥的“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感恩圖報的品德也是現代許多小品演員所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