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日本銀座,無論年紀大小,每個女人都像是從雜志里走出來,精致的讓人羨慕。這究竟是如何煉成的?
日本人重視外表,視“裝扮”為一種禮儀、一種價值觀。日常生活中,很少看到上街披頭散發(fā)、不化妝。
據(jù)統(tǒng)計數(shù)字顯示,日本的化妝品市場仍在增長,每年銷售額高達1萬5000億日元(約199億新元),名列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
“日本女性中,有99.9%使用化妝品。上班族的皮包里總少不了要放兩到三樣化妝品,即使是家庭主婦,一覺醒來后,也都習慣走向化妝臺給自己上一層粉底,化妝是日本女人一天的開始。
有日本太太在受訪時說:“早上,若不在臉上搽點什么,還真覺得不舒服。”一名日本男上班族也說:“大清早,我替太太拿垃圾出去倒,就因為她來不及上妝。”
因此日本女性除了注重平常保養(yǎng)以外,高超的化妝技術(shù)可以說是讓她們的臉蛋看起來個個都是水嫩光滑。
松島菜菜子因為具有日本女性美德中的溫柔、優(yōu)雅,她的化妝品味成為日本女性的模仿對象。
據(jù)史料記載,大約100年前的日本,對女性化妝有比較嚴格的規(guī)定。當時的風俗規(guī)定,貴族家的女性到了40歲左右,就必須把牙齒涂成黑色,把眉毛剃光,以掩飾自己的女性特征,宣布作為女性黃金時代的結(jié)束。隨著時代的進步、女性地位的提高,明治政府廢除了這種制度,讓女性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打扮自己。戰(zhàn)后,日本人民的生活漸漸富裕起來,開始從歐美引進化妝品,學習西方的化妝。但到了后期,卻自行革新,努力塑造“東方美人”。
在仿效歐美的六七十年代,日本流行的是“濃妝”。八十年代以后,日本婦女認定“淡妝”更能體現(xiàn)東方人的自然個性,讓化妝更生活化。如80時代初期的山口百惠的妝容成為那個時代日本女性爭相模仿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