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區成員國財長們于2月8日再一次舉行緊急會議。自從希臘在2010年初陷入主權債務危機之后,歐盟已經舉行了10多次首腦峰會和不計其數的財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日前,希臘當局再次拖延了向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申請下一輪援助方案所需要提交的計劃,而希臘與私營機構債權人就債務重組有關條件的談判歷經幾周后仍然難產。 事實上,即使希臘與債權人的談判能馬上達成協議,及時取得新一輪的國際援助(估計1300億歐元),避免債務市場的混亂違約,歐洲仍然將面臨嚴峻的挑戰。歐洲面臨的已經不僅僅是歐元區少數幾個成員國的主權債務危機,而是歐洲經濟一體化的體制危機,是歐盟的政治危機。 目前,歐洲危機的確已進入一個關鍵而危險的階段。主權債務風險的不斷上升,銀行體系脆弱性的加劇,實體經濟的衰退,成員國之間的分歧,經濟治理體制的缺陷,以及決策機制的遲緩,這些因素之間已經形成了惡性循環。雖然歐元本身現在還沒有陷入真正意義上的危機,仍然是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國際儲備貨幣,但是,如果歐洲無法凝聚強大的政治意愿和集聚龐大的財力來及時阻斷這種惡性循環,那么,歷時十年的歐元區很可能會分裂。 危機的起源 2008年由美國次貸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后,發達國家財政狀況普遍急劇惡化。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導致政府收入大幅度下降,而用于失業保障,刺激需求和援救金融機構等方面的政府開支又大幅度上漲。發達國家財政赤字與GDP比率從2007年1%的平均水平飆升到2009年的9%,目前仍然在6%左右。同時,這些國家主權債務與GDP比率大幅度上升,平均水平在2011年底已超過100%,遠遠高于60%這一公認的債務不可持續警戒線。 即使沒有全球金融危機,許多發達國家的債務趨勢在中長期也是不可持續的。人口老化,不斷上升的醫療和其它社會福利方面的政府開支最終將使很多發達國家的財政陷入困境。金融危機只是加速了這些國家主權債務危機的提前到來。 希臘、愛爾蘭,葡萄牙等歐洲國家的債務問題尤為突出。希臘政府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前隱瞞了大量的財政虧空,而其龐大的偷稅漏稅一直拖累政府收入。危機之前的多年里,希臘和葡萄牙等歐元區相對落后的國家依靠大量發行政府債務來提高工資和社會福利,向德、法等國的高水平靠攏。愛爾蘭政府債務的膨脹則主要是因為政府接管了在金融危機中瀕于破產銀行的債務。 除了這些國家自身的種種原因之外,歐元區體制方面的嚴重缺陷是危機發生和蔓延的系統原因。歐元誕生之前,希臘等財政體制比較松散的國家在資本市場發行債券的利率遠遠高于德國。例如,1997年,德國政府10年債券的利率在5%左右,希臘的相應利率在10%左右。資本市場明顯區分了希臘與德國之間不同的債務風險。但是,在歐元區成立之后,各成員國主權債務的市場利率完全趨于一致,沒有了債務風險上的差別。 有分析人士認為這是債權人的錯誤,他們沒有能夠繼續區分歐元區成員國之間存在的不同債務風險。但也有觀點認為,歐元區的機制缺陷誤導了債權人。雖然歐元區的協議中明確規定各成員國對本國財政和債務負完全責任,但是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和后來的歐洲穩定與增長協議中對成員國財政赤字和債務所規定的上限(分別為GDP的3%和60%)的確在很大程度上使債權人誤以為在這些協議的約束之下,歐元區各成員國主權債務風險將沒有多少差別。在這種情況下,希臘等原本債務信譽較低的國家發行債務的成本大幅度下降,其債務風險也因為沒有了利率差的信號而失去了市場監督,得以大量發行債務。 事實上,歐元區條約中對財政赤字和債務所規定的上限僅僅成為各國加入歐元區的先決條件,而一旦加入之后,如果成員國超過了上限,并不受到任何制裁。這一體制上的嚴重缺陷對其成員國發生的主權債務危機難咎其責。 當然,歐洲這些國家主權債務與他們商業銀行脆弱性之間緊密的聯系使得危機更加復雜。2008年的美國的次貸危機使歐洲商業銀行遭受重大損失,注銷了一萬多億美元的資產。歐洲國家政府擔保了商業銀行的大量債務,甚至擁有了商業銀行大量股份。2009年之后,銀行資本的數量與質量都有改進,但約50%的新籌資金來自政府。同時,商業銀行又購買了大量的政府債券(政府債券一直被認為是無風險的優質資產)。因此,歐洲國家政府的資產負債表和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已經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然而,希臘等國政府債券的大幅度貶值(希臘與商業銀行債務重組談判估計要使其債券貶值70%以上),必然導致商業銀行資產的惡化。而銀行資產負債狀況進一步惡化,又造成政府財政赤字的擴大和主權債務風險的上升。這種惡性循環使得危機不斷蔓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