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組實驗
有時候因受到許多條件的限制,無法對實驗對象進行隨機抽樣處理,也無法進行測量選擇分派。在這種情況下,則可以采用輪組實驗法,即把各個實驗因素輪換作用于各個實驗組,而各實驗組條件并不均等;然后,根據各個實驗因素作用所引起的變化總和來決定實驗結果。如表4-3所示:
輪組實驗模型 |
實驗因素 |
X1 |
X2 |
X3 |
實驗對象 |
OA |
YA1 |
YA2 |
YA3 |
OB |
YB1 |
YB2 |
YB3 |
OC |
YC1 |
YC2 |
YC3 |
各因素的平均效果 |
C1 |
C2 |
C3 |
其中C1=(YA1+YB1+YC1)/3
C2=(YA2+YB2+YC2)/3
C3=(YA3+YB3+YC3)/3 實驗結果為分別比較X1、X2、X3各因素的作用效果之間的差異情況,即比較C1-C2或C2-C3或C3-C1之間是否存在差異。 這種輪組實驗,不僅使每個實驗因素在各組中循環作用了一遍,而且在實驗次序的每一個地位上也都循環了一遍,這就不至于使某一個實驗因素由于總是排列在最先、最后或中間而受到有利的或不利的影響。 這種實驗法具有如下優點: 1.不要求各組均等,因而省去了均等組別的麻煩; 2.在實驗過程中,各實驗因素對實驗對象的作用次數增多,平均效果正確性可增長; 3.無關因素的影響機會與次數相同,可以減少無關因素的影響。
注:O——實驗對象,X——實驗變量,Y——反應變量的測量結果, XO——實驗因素X對實驗對象施加作用,C——整個實驗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