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種群增長曲線中增長率和增長速率的變化規律
2011-12-26 22:09:54| 分類: 教學參考資料 | 標簽:種群 疑難雜癥 增長率增長速率 |字號大中小 訂閱 湖北省宜昌市三峽高中 原題:在一個玻璃容器內,裝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物的營養液,接種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時間測定小球藻的個體數量,繪制成曲線,如圖所示: 下列4圖中能正確表示小球藻種群數量增長率隨時間變化趨勢的曲線是:( ) 2002年廣東高考提供的參考答案是D。其觀點是:處在自然狀態下的一個種群,在其早期,由于資源近似于無限,環境壓力甚小,在經歷調整適應后,種群內部會出現過渡繁殖,種群出生率遠大于死亡率,增長率不斷上升(K/2之前)。隨著種群數量的劇增,食物、空間和其它生活條件變得越來越有限,環境壓力也越來越大,種群的出生率會下降,死亡率會增高,增長率轉而逐漸下降(K/2之后)。當種群數量增長到環境條件所能承載的最大負荷即K值時,數量不再增加,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長率為零。
解析:首先我們應當明確增長率的含義是什么?增長率是指單位數量的個體在單位時間內新增加的個體數,其計算公式為:(變化后總數-變化前總數)/變化前總數×100%=增長率,增長率是一個百分比值,是沒有單位的。 例如,在“J”型曲線中,設增長倍率為λ并保持不變的,假定一個種群的個體數量開始為n0,在一年后,變為n1,則n1=n0λ那么,該種群的年增長率為(n1-n0)/n0×100%。該值為(n0λ-n0)/n0×100%=(λ-1)×100%,此值保持不變。 然后,我們再來看一看什么是增長速率,增長速率則是單位時間內的變化量,它是有單位的,其單位可以用個/月或個/年等表示。在“J”型曲線中,第一年的年增長速率是n0(λ-1),第二年的年增長速率則是n0λ(λ-1),由此類推,第t年的年增長速率為n0λ(t-1)(λ-1)。此值不斷增加。 在種群“J”型和“S”型曲線中任意一點的斜率就是該點所對應的縱坐標差值與橫坐標差值的比值,而這個比值就是曲線某點的某時刻的增長速率。因此,在“J”型曲線中曲線斜率所代表的增長速率是不斷增加的,而在“S”型增長曲線中,曲線斜率所代表的增長速率是先升后降的,有最大值。所以上述高考題的D答案的曲線圖描述的實際是小球藻的增長速率變化規律。 在自然界中,環境條件是有限的,因此,種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線無限增長。當種群在一個有限的環境中增長時,隨著種群密度的上升,個體間對有限的空間,食物和其他生活條件的種內競爭必將加劇,以該種群生物為食的捕食者的數量也會增加,這就會使這個種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從而使種群數量的增長率下降。當種群數量達到環境條件所允許的最大值(以K表示)時,種群數量將停止增長,有時會在K值左右保持相對穩定。假定種群的增長率隨著種群密度的增加而按一定的比例下降,種群數量達到K值以后保持穩定,那么,將種群的這種增長方式用坐標圖表示出來,就會呈“S”型曲線。那么,這個過程中,增長率是如何變化的呢?我們以人教社高二教材中,生態學家做的一個實驗和“S”型曲線 為依據作一個數據估算分析。 “生態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0.5 mL培養液中放入5個大草履蟲,然后每隔24 h統計一次大草履蟲的數量。經過反復實驗,得出了如上圖所示的結果。從上圖可以看出,大草履蟲在這個實驗環境條件下的最大種群數量是375個,這就是該實驗種群的K值。”觀察此圖,大草履蟲第1天后的總數約為30個,第2天后的總數約為130個,第3天后的總數約為340個,第4天后的總數約接近于K值375個。那么第1天的增長率為(30-5)/5=500%,第2天的增長率為(130-30)/30=333%,第3天的增長率為(340-130)/130=161%,第4天的增長率為(375-340)/340=4.44%。作種群增長率與時間的關系圖如下: 我們再作一個種群增長速率與時間的關系圖: 由上圖可知,一個呈“S”型曲線增長的種群,它的增長速率是先升后降的。可見,開始提到的2002年廣東高考理科綜合中的這道生物題的正確答案應選C。
“J”和“S”型曲線種群增長率和種群增長速率
(1)種群增長率和種群增長速率都是反映一段時間內種群數量改變多少的參數,但實質不同。種群增長速率指種群數量在單位時間內的改變數值(即曲線的斜率),即dN/dt,有單位(如個/年等)。種群增長率指在單位時間內種群數量增加的量占初始數量的比例,是一個百分比,無單位。例如,某一種群的數量在某一單位時間t(如一年)內,由初數量No(個)增長到末數量Nt(個),則這一單位時間內種群的增長率和增長速率的計算分別為:增長率=(末數-初數)/初數×100%=(Nt-No)/No×100%(無單位) 增長速率=(末數-初數)/單位時間=(Nt-No)/t(有單位,如個/年) (2)比較
(3)“S”型增長曲線的開始部分是“J”型增長曲線嗎? 答案是否定的。(1)“S”型增長曲線的種群增長率是隨種群密度而下降,而“J”型增長曲線的種群增長率是始終保持不變的。(2)“J”型增長曲線是一種理想條件下的種群數量增長曲線,種群遷入的是一個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的理想環境,遷入后種群數量馬上就會呈指數形式增長,不存在適應過程;而“S”型增長曲線的前段是種群對新環境的一個適應階段。 (4)具體應用: 防治病蟲害(“S”型曲線中0--1/4K,相當于種群生長的調整期,且越接近0越好) 魚類捕撈最佳時期的選擇:“S”型曲線中1/2K附近,相當于種群生長的對數期)
正確理解:如圖1所示,過A點作A點的切線AB,并過A、B兩點的分別向X軸和Y軸作垂線,由圖可知,BC為種群數量增加值,AC為種群數量增加所用時間,因此過A點切線的斜率(BC/AC)應該是種群在該時間段內的增長速度,而不是種群增長率,該時間段內種群的增長率應該是BC/OD。 誤區四 認為種群“S”型增長曲線中的K/2時的增長率是種群的最大增長率 誤區分析:如圖2所示,曲線中K/2點的斜率是最大的,因將該點切線的斜率當成增長率而出錯。 正確理解:K/2時,不是增長率最大,而是增長速度最快。 誤區五 把增長率或增長速度最大視作種群數量最大 正確理解:種群增長率或增長速度最大時,種群數量增加較快,并未有達到種群數量的最大值。實際上,當種群數量達到最大值時,種群增長率或增長速率變為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