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廣西省歷史政區

     Tbg-8 2012-02-19



    明朝-廣西
    行政區劃網站·東方血脈·版權所有
    廣西布政使司:元屬廣西行中書省。
        洪武元年(1368)靜江路、柳州路、梧州路、潯州路、南寧路、慶遠南丹溪洞軍民安撫司分別改置靜江府、柳州
            府、梧州府、潯州府、南寧府、慶遠府;
        二年(1369)鎮安路改置鎮安府,慶遠府改置慶遠南丹軍民安撫司;
        同年置廣西行中書省,治靜江府,轄靜江府、平樂府、梧州府、柳州府、潯州府、南寧府、鎮安府、龍州萬戶
            府、高州府、化州府、雷州府、廉州府、欽州府、瓊州府、慶遠南丹軍民安撫司、來安路、太平路、思明
            路、田州路、賀州直隸州、融州直隸州、象州直隸州、賓州直隸州、藤州直隸州、容州直隸州、郁林直隸
            州、貴州直隸州、橫州直隸州;
        同年來安路、太平路、思明路、田州路分別改置來安府、太平府、思明府、田州府,龍州萬戶府、賀州直隸州、
            橫州直隸州、融州直隸州、象州直隸州、賓州直隸州、藤州直隸州、容州直隸州、郁林直隸州分別降散州,
            貴州直隸州降縣;高州府、化州府、雷州府、廉州府、欽州府、瓊州府改屬廣東行省;
        三年(1370)慶遠南丹軍民安撫司改置慶遠府;
        五年(1372)靜江府更名桂林府;
        七年(1374)置奉議直隸州;來安府廢,利州、泗城州分別升利州直隸州、泗城直隸州;
        九年(1376)龍州升龍州直隸州,并廣西行省改置廣西承宣布政使司;
        十年(1377)
        二十年(1387)江州升江州直隸州;
        二十一年(1388)思陵州升思陵直隸州;
        建文元年(1399)置都康直隸州;
        二年(1400)置向武直隸州;
        洪武三十五年末(1403)置安隆長官司;
        永樂二年(1404)思恩州升思恩直隸州;
        七年(1409)置上林長官司;
        正統四年(1439)思恩直隸州升思恩府;
        十一年(1446)思恩府改置思恩軍民府;
        成化八年(1482)憑祥縣升憑祥直隸州;
        嘉靖初年歸順州升歸順直隸州;
        二年(1523)利州直隸州廢;
        六年(1327)奉議直隸州降散州;
        七年(1328)田州府降散州,置田寧府;
        八年(1329)田寧府廢,田州升田州直隸州;
        萬歷年間上林長官司廢。
    行政區劃網站http://www./為唯一發布網站
    ----------------------------------------------------------------------------------------------------
    桂林府:元為靜江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靜江府,二年(1369)屬行省,五年(1372)更名桂林府。
        臨桂縣:倚郭。東有蘆田市巡司,西偏南有兩江口巡司;又南有湘山渡巡司,后廢。
        興安縣:西偏北有融江六峒巡司,西有鹽砂寨巡司,東北有唐家鋪巡司。
        靈川縣:南偏西有白石潭巡司,東北有千秋峽巡司。
        陽朔縣:東有伏荔市巡司,南有都樂墟巡司;又西有白竹寨巡司,后廢。
        理定縣:正統五年(1440)省入永福縣。
      全  州:元為全州路。洪武元年(1376)改置全州府,屬湖廣行省;九年(1376)降為全州,改屬湖廣永州府,并省
              倚郭清湘縣入州;二十七年(1394)改屬桂林府。西偏北有西延巡司,西南有建安巡司,東北有柳浦巡司;
              又東北有平塘巡司,后廢。
        灌陽縣:西南有吉寧鄉崇順里巡司。
      永寧州:元為古縣。洪武元年(1368)自縣南三十里徙治縣南八里,十四年(1381)更名古田縣,成化十八年(1482)
              徙今治,隆慶五年(1571)升為永寧州。南偏西有桐木鎮土巡司,南有常安鎮土巡司,西南有富椽鎮土巡
              司。
        永福縣:元屬靜江路。隆慶五年(1571)改屬永寧州。南偏西有蘭麻鎮巡司,后廢;東北有銅鼓市巡司,后廢。
        義寧縣:元屬靜江路。隆慶五年(1571)改屬永寧州。西北有桑江口巡司。
    
    平樂府:元為直隸府。洪武二年(1369)屬行省。
        平樂縣:倚郭。東有榕津寨巡司,有水滻營土巡司;又東有龍平寨巡司,后廢;東有昭平堡土巡司,后廢。
        恭城縣:北偏東有鎮峽寨巡司,東偏南有勢江源巡司;又縣境有白面寨、西嶺寨土巡司。
        富川縣:元屬賀州直隸州。洪武十年(1377)直屬潯州府,后改屬平樂府;二十七年末(1395)自縣南偏東鍾山徙
                治靄石山下(富川所)。南有邊篷寨巡司駐故縣城,南偏西有白霞寨巡司,北偏西有寨下市巡司。
        賀  縣:元為賀州直隸州。洪武二年(1369)降為散州,改屬潯州府,并省倚郭臨賀縣入州;十年(1377)降為賀
                縣,仍屬潯州府,后改屬平樂府。南偏東有信都鄉巡司;北有沙田寨巡司,后遷縣西點燈寨,尋廢;
                又東北有大寧寨、樊字寨、白花洞土巡司,后俱廢。
        荔浦縣:元屬靜江路。弘治四年(1491)改屬平樂府,景泰七年(1456)自縣西徙今治。東南有峰門寨巡司,后遷
                縣境中峒;西北有南原寨巡司,后遷縣東南下峒,又遷縣東延濱江。
        修仁縣:元屬靜江路。弘治四年(1491)改屬平樂府,景泰初年自縣西馬良壩徙治縣南霸寨村,成化十五年(1479)
                徙治五福嶺。東北有麗壁市巡司。
        昭平縣:元為龍平縣。洪武十八年(1385)省入平樂、富川二縣;萬歷四年(1576)析平樂、富川二縣于故治西北
                置昭平縣,仍屬平樂府,五年(1577)析賀縣一部來屬。
        桂嶺縣:洪武元年(1368)元省入臨賀縣。
      永安州:元為立山縣。洪武十八年(1385)省入荔浦縣為立山鄉;成化十三年(1477)置永安州,改屬桂林府,弘治
              三年(1490)改置永安長官司,五年(1492)復改置永安州,復改屬平樂府。東南有古眉寨巡司隆慶六年改
              設土巡司;北有群峰寨土巡司,后遷州西北杜莫寨,又遷州西北貓兒堡。
    
    梧州府:元為梧州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梧州府,二年(1369)屬行省。
        蒼梧縣:倚郭。南有長行巡司,西有安平巡司,東北有東安巡司,西南有羅粒巡司。
        藤  縣:元為藤州直隸州。洪武二年(1369)屬行省,同年省倚郭鐔津縣入州,同年又降為散州,改屬梧州府;
                十年(1377)降為藤縣,仍屬梧州府。西有白石寨巡司,西南有竇家寨巡司,東偏北有赤水鎮巡司;又
                東有溻洲巡司,后廢;南有周村巡司,后廢;西南有驛面巡司,后廢;南有思羅巡司,后廢。
        容  縣:元為容州直隸州。洪武二年(1369)屬行省,同年省倚郭普容縣入州,同年又降為散州,改屬梧州府;
                十年(1377)降為容縣,仍屬梧州府。又東有波羅里大洞巡司,西南有粉壁寨巡司。
        岑溪縣:元屬藤州直隸州。洪武二年(1369)改屬梧州府。南有上里平河村巡司,西偏南有南渡巡司,又東南有
                連城鄉義平巡司,后廢。
        懷集縣:元屬賀州直隸州。洪武二年(1369)改屬平樂府,十年(1377)改屬梧州府。西北有武城鄉巡司,西有慈
                樂寨巡司,西北有蘭峒寨巡司。
      郁林州:元為郁林直隸州。洪武二年(1369)屬行省,同年省倚郭南流縣入州,同年又降為散州,改屬梧州府。縣
              境有橫嶺、文俊巡司,后俱廢。
        博白縣:南有周羅巡司,西南有沙河巡司;又縣境有安定、春臺、平山、兆常土巡司,尋廢。
        北流縣:元屬容州直隸州。洪武十年(1377)改屬郁林州。東南有雙威寨巡司;西有都隴、中山、清灣巡司,后
                俱廢。
        陸川縣:元屬容州直隸州。洪武十年(1377)改屬郁林州。南有溫水寨巡司。
        興業縣:南有趙家寨巡司,后廢;西有長寧寨巡司,后廢;北有平安寨、棠木寨巡司,后俱廢。
    
    潯州府:元為潯州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潯州府,二年(1369)屬行省。
        桂平縣:倚郭。東北有大黃江口巡司,北有靖寧鄉巡司,北偏東有大宣鄉、思隆鄉、木盤浦巡司,西南有常林
                鄉巡司;又南有羅秀土巡檢司。
        平南縣:東北有大同巡司,西北有泰川巡司,西南有武林巡司;又南有峒心土巡司,東南有三堆土巡司,北偏
                東有大峽土巡司,西北有平嶺土巡司。
        貴  縣:元為貴州直隸州[無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為貴縣,改屬潯州府。東南有新安寨巡司,北有北山寨
                巡司;又東南有橋頭墟巡司,后廢;南偏東有瓦塘渡巡司,后廢;縣境有五州寨、東鋋渡、郭東里巡
                司,后俱廢。
        武靖土州:元為上隆土州屬田州路。成化三年(1467)更名武靖土州,自田州府西北徙治桂平縣北,改屬潯州府;
                  萬歷末年省入桂平縣。
    
    柳州府:元為柳州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柳州府,徙治馬平縣,二年(1369)屬行省。
        馬平縣:倚郭。洪武元年(1368)徙柳州府來治。南有新興鎮、都博鎮巡司;又縣境有歸化鎮巡司,后廢。
        雒容縣:天順末年自縣西南白龍巖徙治縣北朱峒(中渡),萬歷四年(1576)徙治靈塘。南偏西有江口鎮巡司,南
                有運江巡司;東有平樂鎮巡司駐石榴江,后遷縣北中渡;又西南有章洛鎮巡司,后廢。
        柳城縣:元為倚郭。洪武元年(1368)柳州府徙治馬平縣,去倚郭名目,并徙縣治龍江東岸。東有東泉鎮巡司;
                北有古枿鎮巡司駐融江東岸,后遷縣西北馬頭驛;又東北有古清鎮巡司,西有洛好鎮巡司,縣境有廖
                洞鎮巡司。
        羅城縣:洪武二年(1369)析融水縣于羅城鄉置羅城縣,來屬融州;十年(1377)直屬柳州府。北偏東有武陽鎮巡
                司,北有莫離鎮巡司,北偏西有通道鎮巡司;又縣境有安湘鎮、樂善鎮巡司,后俱廢;西北有中峒鎮
                巡司,后廢。
        懷遠縣:元屬融州直隸州。洪武十年(1377)省入融縣設三江鎮巡司,十三年(1380)于舊治南大融江、潯江交匯
                處復置懷遠縣,直屬柳州府,萬歷十九年(1591)自縣北三江鎮徙治丹陽鎮巡司。北偏東有潯江鎮巡司,
                西北有萬石鎮巡司,縣境有宜良鎮巡司。
        融  縣:元為融州直隸州。洪武二年(1369)降為散州,改屬柳州府,并省倚郭融水縣入州;十年(1377)降為融
                縣,仍屬柳州府。東南有思管鎮、清流鎮巡司,西偏南有鵝頭隘巡司;東北有長安鎮巡司駐融江東岸,
                后遷西岸;又東北有保江鎮巡司,后廢;縣境有理源鎮、西峒鎮巡司,后俱廢;又縣境有大約鎮土巡
                司。
        來賓縣:元屬象州直隸州。洪武十年(1377)直屬柳州府。西有界牌鎮巡司,后遷縣東南之南岡。
      象  州:元為象州直隸州。洪武二年(1369)屬行省,同年省倚郭陽壽縣入州,同年又降為散州,改屬柳州府。東
              北有龍門寨巡司;又縣境有鵝頸鎮、尖山鎮巡司,后俱廢。
        武宣縣:元為武仙縣。宣德六年(1431)更名武宣縣,并自縣東南陰江徙治高立。西北有安永鎮巡司,西南有縣
                郭鎮巡司;又東有東鄉巡司,后廢;又縣境有周沖、閑得巡司,后俱廢。
      賓  州:元為賓州直隸州。洪武二年(1369)屬行省,同年省倚郭嶺方縣入州,同年又降為散州,改屬柳州府。東
              偏南有安城鎮巡司;又東偏南有梁村巡司,后廢。
        遷江縣:東南有清水鎮巡司;又縣境有羅目鎮、李廣鎮巡司,后俱廢。
        上林縣:西北有三畔鎮巡司,東北有琴水橋巡司,南偏東有思龍鎮巡司,縣境有三門灘鎮巡司。
    
    慶遠府:元為慶遠南丹溪洞等處軍民安撫司。洪武元年(1368)改置慶遠府,二年(1369)復改置慶遠南丹軍民安撫司,
            同年屬行省,三年(1370)復改置慶遠府。
        宜山縣:倚郭。東有大曹鎮巡司,西北有懷遠鎮巡司,東北有德勝鎮、東江鎮巡司。
        天河縣:洪武二年(1369)自縣北高寨徙治縣境蘭石村,正統七年(1442)徙治縣東甘場村,嘉靖十三年(1534)徙
                徙治縣西偏南福祿鎮,萬歷十九年(1591)徙今治。縣境有東禪鎮巡司;又西有思農鎮、歸仁鎮土巡司。
        忻城土縣:元為忻城土縣。洪武元年(1368)改為忻城縣,弘治九年(1496)復為忻城土縣。北有三寨堡土巡檢司。
      河池州:元為河池縣。明初為河池土縣,天順六年(1462)自州北懷德故城徙治縣境屏風山,成化十三年(1477)復
              徙治懷德故城,弘治十七年(1504)升為河池州,嘉靖四年(1525)徙治鳳儀山南。東有金城鎮巡司;又東
              偏南有都銘鎮巡司,后廢;東有土堡鎮巡司,后廢。
        思恩縣:元屬慶遠南丹軍民安撫司。永樂二十二年(1424)自縣境環江洲徙治縣東南清潭村,宣德三年(1428)徙
                治縣境白山寨,成化八年(1472)徙治歐家山,正德元年(1506)改屬河池州。東北有安化鎮巡司,縣境
                有歸思鎮巡司;又西偏北有普義鎮巡司,后廢;東北有吉安鎮巡司,后廢;北偏東有北蘭鎮巡司,后
                廢。
        荔波縣①:元為荔波土州。洪武元年(1368)省入思恩縣,十七年(1484)析思恩縣置荔波縣,來屬慶遠府,正統
                  十二年(1447)改屬南丹州,成化十一年(1475)復直屬慶遠府,正德元年(1506)改屬河池州,萬歷元
                  年(1573)定治喇軫村。東有窮來巡司,后廢;南有蒙石巡司,后廢;又西北有方村土巡司,后廢。
      南丹土州:洪武初年內附,七年(1374)仍置南丹土州,二十八年(1395)廢,尋復置南丹土州,仍屬慶遠府。
      東蘭土州:洪武十二年(1379)內附,仍置東蘭土州,并省西蘭、習州、忠州、文州土州入。
      那地土州:元為地州土州。洪武元年(1368)內附,改置那地土州,并省那州土州入。
      永順長官司:弘治六年(1493)析宜山縣置永順長官司,來屬慶遠府。
      永定長官司:弘治六年(1493)析宜山縣置永定長官司,來屬慶遠府。
      永安長官司②:弘治九年(1496)析天河縣置永安長官司,來屬慶遠府。
    
    南寧府:元為南寧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南寧府,二年(1369)屬行省。
        宣化縣:倚郭。東北有金城寨巡司,西有那南寨巡司,西北有那龍寨巡司,西南有遷隆寨巡司,東有八尺寨巡
                司。
        隆安縣:嘉靖十二年(1533)析宣化縣于那久置隆安縣,來屬南寧府。西南有那樓寨巡司,西北有馱演寨巡司。
      橫  州:元為橫州直隸州。洪武二年(1369)屬行省,同年省倚郭寧浦縣入州,同年又降為散州,改屬潯州府;十
              年(1377)降為橫縣,改屬南寧府,十三年(1380)復升為橫州。東有古江口巡司,西有南鄉巡司。
        永淳縣:洪武十年(1377)省入橫縣,十三年(1380)復置永淳縣,仍屬橫州。西南有南里鄉巡司,北偏東有武羅
                鄉巡司;又東北有修德鄉巡司,景泰年間遷縣西,后廢。
      新寧州:隆慶六年(1572)析宣化縣于定祿洞置新寧州,來屬南寧府。東南有渠樂寨巡司。
      上思土州:元屬思明路。洪武初年內附,后廢,二十一年(1388)復置上思土州,仍屬思明府;弘治十八年(1505)
                改為上思州,改屬南寧府,并徙治明江北岸,嘉靖元年(1522)復改為上思土州。西偏南有遷隆峒土巡
                司。
      歸德土州:元屬田州路。洪武二年(1369)內附,弘治十八年(1505)改屬南寧府。
      果化土州:元屬田州路。洪武二年(1369)內附,嘉靖九年末(1531)改屬南寧府。
      忠州土州:元屬思明路。洪武初年內附,后廢,二十一年(1388)復置忠州土州,仍屬思明府;萬歷三年(1575)改
                屬南寧府。
      下雷土州:元屬鎮安路。洪武初年內附,降為下雷峒,嘉靖四十三年(1564)改屬南寧府,萬歷十八年(1590)復升
                為下雷土州。
    
    思恩軍民府:元為思恩土州屬田州路。永樂二年(1404)升為思恩土直隸州,屬布政司;正統四年(1439)升為思恩府,
                七年(1442)自府西偏北舊城徙治府西北喬利(白山土巡司),十一年(1446)改置思恩軍民府,嘉靖七年
                (1528)徙治武緣縣止戈里荒田驛③。
        本  轄:嘉靖七年(1528)割武緣縣一部直屬思恩府。東北有古零土巡司,西偏北有定羅、那馬、下旺、舊城土
                巡司,西北有興隆、都陽土巡司,北偏西有安定土巡司;又西北有白山土巡司駐喬利,后移駐府北偏
                西;以上九土巡司,俱嘉靖七年置。
        武緣縣:元屬南寧路。萬歷十五年(1577)改屬思恩軍民府。東有鏌鎁寨巡司,縣境有博澀寨巡司,西有高井寨
                巡司,西北有西舍寨巡司;又南有橫山寨巡司,后廢。
        鳳化縣:正德六年(1511)置鳳化縣,為倚郭;嘉靖七年(1528)析上林縣之三里來屬,并徙治此,去倚郭名目,
                八年(1529)省入思恩府,其原屬上林縣地仍還屬上林縣。
        上林土縣:元屬田州路。洪武二年(1369)內附,嘉靖七年(1528)改屬思恩軍民府。
      奉議土州:元屬田州路。洪武初年內附,自州東舊城徙治寨林村,五年(1372)省入來安府,七年(1374)復置奉議
                土直隸州,屬行省;嘉靖六年(1527)降為土散州,改屬思恩軍民府。
      上映土州:元屬鎮安路。洪武初年內附,五年(1372)降為上映洞,萬歷三十二年(1604)復升為上映土州,改屬思
                恩軍民府。
    
    太平土府:元為太平路。洪武元年(1368)內附,二年(1369)屬行省,同年改置太平土府,自馱盧村(新和)徙治麗江。
        崇善縣:倚郭。元為崇善土縣。洪武初年內附,宣德元年(1426)改為崇善縣,嘉靖十八年(1539)自縣西北徙治
                府城,為倚郭。
        陀陵土縣:洪武初年內附。
        羅陽土縣:洪武初年內附。
      左  州:元為左州土州。洪武初年內附,成化十三年(1477)改為左州,自州東偏北徙治縣境思崖村,正德十五年
              (1520)徙治古攬村。
      養利州:元為養利土州。洪武初年內附,萬歷三年(1575)改為養利州。
      永康州:元為永康土縣。洪武初年內附,成化八年(1472)改為同正縣,尋更名永康縣,萬歷二十八年(1600)升為
              永康州,自州北故城徙今治。
     新寧州:隆慶六年(1572)析邕寧縣故如和縣地于定淥洞置新寧州,屬太平土府。
      上石西土州:元屬思明路。洪武末年省,永樂二年(1404)復置上石西土州,仍屬思明府;萬歷三十八年(1610)改
                  屬太平土府。
      太平土州:洪武元年(1368)內附。
      思城土州:洪武元年(1368)內附。
      安平土州:洪武初年內附。
      萬承土州:洪武初年內附。
      全茗土州:洪武初年內附。
      鎮遠土州:洪武初年內附。
      茗盈土州:洪武初年內附。
      龍英土州:洪武元年(1368)內附。
      結安土州:洪武元年(1368)內附。
      佶倫土州:洪武二年(1369)內附。
      都結土州:洪武初年內附。
      上下凍土州:元屬龍州萬戶府。洪武元年(1368)內附,改屬太平土府。
      思明土州:元屬思明路。洪武初年內附,萬歷十六年(1588)改屬太平土府。
      思同土州:洪武元年(1368)內附,萬歷二十八年(1600)省入永康土州。
      武黎峒:元為武黎土縣,洪武初年,降為武黎峒,屬南寧府;嘉靖年間改流,隆慶六年(1562)改屬新寧州。
      華陽峒:元為華陽土州,元末明初降為華陽洞,改屬武黎土縣;洪武初年,直屬南寧府;嘉靖年間改流,隆慶六
         年(1562)改屬新寧州。
      沙水峒:元屬武黎土縣,洪武初年,直屬南寧府;嘉靖年間改流,隆慶六年(1562)改屬新寧州。
      吳從峒:元屬武黎土縣,洪武初年,直屬南寧府;嘉靖年間改流,隆慶六年(1562)改屬新寧州。
    
    思明土府:元為思明路。洪武初年內附,二年(1369)屬行省,同年改置思明土府。
        本  轄:府境有永平寨巡司。
      下石西土州:洪武二年(1369)內附,萬歷年間自州東南徙今治。
      西平土州:洪武三年(1370)廢,永樂二年(1404)復置西平土州,仍屬思明土府,尋屬安南國,三年(1405)收復,
                宣德元年(1426)復屬安南國。
      祿州土州:洪武三年(1370)廢,二十一年(1388)復置祿州土州,仍屬思明土府,尋屬安南國,永樂三年(1405)收
                復,宣德元年(1426)復屬安南國。
    
    鎮安土府:元為鎮安路。洪武元年(1368)內附,二年(1369)屬行省,同年改置鎮安土府,自府西舊城徙治廢凍州。
        本  轄:府南偏東有湖潤寨巡司。
    
    來安土府:元為來安路。洪武初年內附,二年(1369)屬行省,同年改置來安土府,七年末(1375)省入田州土府。
        本  轄:
      唐興土州:洪武七年(1374)省入泗城土直隸州。
      羅博土州:洪武七年(1374)省入泗城土直隸州。
      路城土州:洪武七年(1374)省入利州土直隸州。
      歸仁土州:洪武七年(1374)廢。
    
    田州土州:元為田州路。洪武二年(1369)屬行省,同年改置田州土府;嘉靖七年(1528)降為田州土州,徙治八甲,
              并于故治置田寧府,田州土州改屬府;八年(1529)田寧府廢,升田州土州為田州土直隸州,復徙故治,
              屬布政司。
              東有床甲、拱甲土巡司,西有武隆、累彩土巡司,北偏東有岜馬甲、篆甲土巡司,東北有下隆土巡司,
              東偏南有婪鳳、寨桑土巡司,西北有凌時土巡司,西南有萬岡陽院土巡司,州境有大甲、子甲、縣甲、
              怕河、怕牙、思郎、思幼、候周土巡司。
        武林土縣:洪武初年內附,建文二年(1400)省入富勞縣。
      恩城土州:洪武初年內附,弘治五年(1492)省入歸德土州。
    
    歸順土州:元屬鎮安路。洪武初年內附,二年(1369)降為歸順峒,弘治九年(1496)復升為歸順土州,仍屬鎮安府;
              嘉靖初年升為土直隸州,屬布政司。
    
    泗城土州:元屬來安路。洪武五年(1372)內附,六年(1373)自州西南徙治古勘洞,七年末(1375)升為土直隸州,屬
              行省。州境有羅博關巡司。
        程  縣:洪武二十一年(1388)析泗城土直隸州北境于程丑莊置程縣,來屬泗城土直隸州,尋改屬慶遠府;宣德
                初年復改屬泗城土直隸州,嘉靖元年(1522)省入泗城土直隸州。
    
    向武土州:元屬田州路。洪武二年(1369)內附,二十八年(1385)廢,建文二年(1400)復置向武土直隸州,屬布政司;
              萬歷四十五年(1617)自州東徙治乃甲。
        富勞土縣:元屬田州路。洪武二年(1369)為夷獠占據,建文二年(1400)復置富勞土縣,改屬向武土直隸州,明
                      那甲,末廢。
        利州土州:元屬來安路。洪武初年內附,七年末(1375)升為土直隸州,屬行省;正統六年徙治泗城土直隸州古
              嘉靖二年(1523)省入泗城土直隸州。
        上林長官司:元為上林峒屬泗城州。永樂七年(1409)置上林長官司,直屬布政司;萬歷年間省入泗城土直隸州。
    
    都康土州:元屬田州路。洪武初年內附,洪武年間為夷獠占據,建文元年(1399)復置都康土直隸州,屬布政司。
    
    龍州土州:元為龍州萬戶府。洪武二年(1369)內附,屬行省,同年降為龍州土散州,改屬太平府;九年(1376)升為
              土直隸州,屬布政司。
    
    江州土州:元屬思明路。洪武初年內附,二十年(1387)升為土直隸州,屬布政司。
        羅白土縣:洪武三年(1370)內附,改屬思明土府,二十年(1387)復改屬江州土直隸州。
    
    思陵土州:元屬思明路。洪武初年內附,三年(1370)省入思明土府,二十一年(1388)復置思陵土直隸州,屬布政司。
    
    憑祥土州:元為憑祥峒屬思明路。洪武十八年(1385)內附,改置憑祥鎮土巡司;永樂二年(1404)升為憑祥土縣,成
              化十八年(1482)升為憑祥土直隸州,屬布政司。
    
    安隆長官司:元為安隆寨屬泗城州。洪武三十五年末(1403)置安隆長官司,仍屬泗城州,后直屬布政司。
    我們的論壇——行政區劃論壇http://www./bbs/歡迎您
    ====================================================================================================
    廣西都司:洪武六年(1373)置廣西都衛,治桂林府,八年(1375)改置廣西都指揮使司。
    
    桂林中衛:倚郭。洪武八年(1375)置桂林左衛于桂林府,十二年(1379)更名桂林中衛。
    桂林右衛:倚郭。洪武八年(1375)置桂林右衛于桂林府。
    
    柳州衛:洪武三年(1370)置柳州衛于柳州府。
      融縣千戶所:洪武二年(1369)置融縣守御千戶所于融縣。
      賓州千戶所:洪武三年(1370)置賓州守御千戶所于賓州。
      來賓中前千戶所:洪武三十一年(1398)置來賓守御中前千戶所于來賓縣。
      象州千戶所:洪武年間置象州守御千戶所于象州。
      武宣千戶所:宣德六年(1431)置武宣守御千戶所于武宣縣。
    南丹衛:洪武二十八年(1395)置南丹衛于南丹土州,二十九年(1396)改置南丹軍民衛,尋復改置南丹衛;永樂二年
            末(1405)徙治上林縣城東,正統六年(1441)徙治賓州,萬歷八年(1580)徙治上林縣東北之三里營(鳳化縣故治)。
    慶遠衛:洪武二十九年(1396)置慶遠衛于慶遠府。
      河池千戶所:洪武元年(1368)置河池守御千戶所于河池縣,永樂七年(1409)徙治宜山縣德勝鎮西二里。
    
    潯州衛:洪武二十九年(1396)置潯州衛于潯州府。
    奉議衛:洪武二十八年(1395)置奉議衛于奉議州,正統十一年(1446)徙治貴縣。
      向武千戶所:洪武十八年(1385)置向武守御千戶所于向武州,三十年(1397)改置向武軍民千戶所;正統十一年
                  (1446)徙治貴縣北門外,萬歷二十三年(1595)徙治貴縣西北謝村鎮。
    
    南寧衛:洪武三年(1370)置南寧衛于南寧府。
      太平后千戶所:洪武五年(1372)置太平守御后千戶所于太平府。
      武緣千戶所:洪武二十四年(1391)置武緣守御千戶所于武緣縣。
      貴縣千戶所:洪武二十五年(1392)置貴縣守御千戶所于貴縣。
    馴象衛: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馴象衛于橫州。
    
    廣西護衛:明初置桂林左衛于桂林府,后更名廣西護衛(屬王府)。
    靖江府儀衛司:
    
    全州千戶所:洪武二年(1369)置全州守御千戶所于全州。
    灌陽千戶所:洪武二十八年(1395)置灌陽守御千戶所于灌陽縣。
    古田千戶所:隆慶五年(1572)置古田千戶所于永寧州。
    
    遷江屯田千戶所:洪武二十五年(1392)置遷江屯田千戶所于遷江縣,嘉靖七年(1528)徙治遷江縣東南。
    
    平樂千戶所:洪武十三年(1370)置平樂守御千戶所于平樂府。
    富川千戶所:洪武二十三年(1380)置富川守御千戶所于富川縣北偏西藹石山下(后為富川縣)。
    賀縣千戶所:洪武二十九年(1386)置賀縣守御千戶所于賀縣。
    
    梧州千戶所:洪武四年(1371)置梧州守御千戶所于梧州府。
    郁林千戶所:洪武十九年(1386)置郁林守御千戶所于郁林州。
    容縣千戶所: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容縣守御千戶所于容縣。
    懷集千戶所:洪武三十年(1397)置懷集守御千戶所于懷集縣。
    五屯屯田千戶所:成化二年(1466)置五屯屯田千戶所于藤縣西北。
    本文由東方血脈收集相關史料和考古成果創作
    ====================================================================================================
    明代部分地名考:
    全州西延巡司:今資源縣;              富川縣邊篷寨巡司:今鐘山縣;
    融縣長安鎮巡司:今融安縣;
    
    南丹衛(三里營)/鳳化縣(三里營):今上林縣三里鎮;
    
    河池所(宜山縣西):今宜山縣德勝鎮西;  向武所(謝村鎮):今貴港市西北境;
    五屯所:今藤縣五屯水庫附近;          遷江所(遷江縣東南):今來賓市興賓區遷江鎮東南;
    
    ----------------------------------------------------------------------------------------------------
    注①:一說萬歷元年(1573)改屬貴州都勻司,至清順治十六年(1659)改屬慶遠府;
    注②:一說為永順副長官司。
    注③:一說,思恩府:嘉靖年間改為思恩府。得隨意傳播以及用于商業用途
    ====================================================================================================
    行政區劃網站 東方血脈版權所有
    以上內容由本站 東方血脈 整理。您可以用于個人研究,但未經允許不得隨意傳播以及用于商業用途。
    轉載時請您標注整理者名字:東方血脈
    廣西布政使司:元屬廣西行中書省。
        洪武元年(1368)靜江路、柳州路、梧州路、潯州路、南寧路、慶遠南丹溪洞軍民安撫司分別改置靜江府、柳州
            府、梧州府、潯州府、南寧府、慶遠府;
        二年(1369)鎮安路改置鎮安府,慶遠府改置慶遠南丹軍民安撫司;
        同年置廣西行中書省,治靜江府,轄靜江府、平樂府、梧州府、柳州府、潯州府、南寧府、鎮安府、龍州萬戶
            府、高州府、化州府、雷州府、廉州府、欽州府、瓊州府、慶遠南丹軍民安撫司、來安路、太平路、思明
            路、田州路、賀州直隸州、融州直隸州、象州直隸州、賓州直隸州、藤州直隸州、容州直隸州、郁林直隸
            州、貴州直隸州、橫州直隸州;
        同年來安路、太平路、思明路、田州路分別改置來安府、太平府、思明府、田州府,龍州萬戶府、賀州直隸州、
            橫州直隸州、融州直隸州、象州直隸州、賓州直隸州、藤州直隸州、容州直隸州、郁林直隸州分別降散州,
            貴州直隸州降縣;高州府、化州府、雷州府、廉州府、欽州府、瓊州府改屬廣東行省;
        三年(1370)慶遠南丹軍民安撫司改置慶遠府;
        五年(1372)靜江府更名桂林府;
        七年(1374)置奉議直隸州;來安府廢,利州、泗城州分別升利州直隸州、泗城直隸州;
        九年(1376)龍州升龍州直隸州,并廣西行省改置廣西承宣布政使司;
        十年(1377)
        二十年(1387)江州升江州直隸州;
        二十一年(1388)思陵州升思陵直隸州;
        建文元年(1399)置都康直隸州;
        二年(1400)置向武直隸州;
        洪武三十五年末(1403)置安隆長官司;
        永樂二年(1404)思恩州升思恩直隸州;
        七年(1409)置上林長官司;
        正統四年(1439)思恩直隸州升思恩府;
        十一年(1446)思恩府改置思恩軍民府;
        成化八年(1482)憑祥縣升憑祥直隸州;
        嘉靖初年歸順州升歸順直隸州;
        二年(1523)利州直隸州廢;
        六年(1327)奉議直隸州降散州;
        七年(1328)田州府降散州,置田寧府;
        八年(1329)田寧府廢,田州升田州直隸州;
        萬歷年間上林長官司廢。
    行政區劃網站http://www./為唯一發布網站
    ----------------------------------------------------------------------------------------------------
    桂林府:元為靜江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靜江府,二年(1369)屬行省,五年(1372)更名桂林府。
        臨桂縣:倚郭。東有蘆田市巡司,西偏南有兩江口巡司;又南有湘山渡巡司,后廢。
        興安縣:西偏北有融江六峒巡司,西有鹽砂寨巡司,東北有唐家鋪巡司。
        靈川縣:南偏西有白石潭巡司,東北有千秋峽巡司。
        陽朔縣:東有伏荔市巡司,南有都樂墟巡司;又西有白竹寨巡司,后廢。
        理定縣:正統五年(1440)省入永福縣。
      全  州:元為全州路。洪武元年(1376)改置全州府,屬湖廣行省;九年(1376)降為全州,改屬湖廣永州府,并省
              倚郭清湘縣入州;二十七年(1394)改屬桂林府。西偏北有西延巡司,西南有建安巡司,東北有柳浦巡司;
              又東北有平塘巡司,后廢。
        灌陽縣:西南有吉寧鄉崇順里巡司。
      永寧州:元為古縣。洪武元年(1368)自縣南三十里徙治縣南八里,十四年(1381)更名古田縣,成化十八年(1482)
              徙今治,隆慶五年(1571)升為永寧州。南偏西有桐木鎮土巡司,南有常安鎮土巡司,西南有富椽鎮土巡
              司。
        永福縣:元屬靜江路。隆慶五年(1571)改屬永寧州。南偏西有蘭麻鎮巡司,后廢;東北有銅鼓市巡司,后廢。
        義寧縣:元屬靜江路。隆慶五年(1571)改屬永寧州。西北有桑江口巡司。
    
    平樂府:元為直隸府。洪武二年(1369)屬行省。
        平樂縣:倚郭。東有榕津寨巡司,有水滻營土巡司;又東有龍平寨巡司,后廢;東有昭平堡土巡司,后廢。
        恭城縣:北偏東有鎮峽寨巡司,東偏南有勢江源巡司;又縣境有白面寨、西嶺寨土巡司。
        富川縣:元屬賀州直隸州。洪武十年(1377)直屬潯州府,后改屬平樂府;二十七年末(1395)自縣南偏東鍾山徙
                治靄石山下(富川所)。南有邊篷寨巡司駐故縣城,南偏西有白霞寨巡司,北偏西有寨下市巡司。
        賀  縣:元為賀州直隸州。洪武二年(1369)降為散州,改屬潯州府,并省倚郭臨賀縣入州;十年(1377)降為賀
                縣,仍屬潯州府,后改屬平樂府。南偏東有信都鄉巡司;北有沙田寨巡司,后遷縣西點燈寨,尋廢;
                又東北有大寧寨、樊字寨、白花洞土巡司,后俱廢。
        荔浦縣:元屬靜江路。弘治四年(1491)改屬平樂府,景泰七年(1456)自縣西徙今治。東南有峰門寨巡司,后遷
                縣境中峒;西北有南原寨巡司,后遷縣東南下峒,又遷縣東延濱江。
        修仁縣:元屬靜江路。弘治四年(1491)改屬平樂府,景泰初年自縣西馬良壩徙治縣南霸寨村,成化十五年(1479)
                徙治五福嶺。東北有麗壁市巡司。
        昭平縣:元為龍平縣。洪武十八年(1385)省入平樂、富川二縣;萬歷四年(1576)析平樂、富川二縣于故治西北
                置昭平縣,仍屬平樂府,五年(1577)析賀縣一部來屬。
        桂嶺縣:洪武元年(1368)元省入臨賀縣。
      永安州:元為立山縣。洪武十八年(1385)省入荔浦縣為立山鄉;成化十三年(1477)置永安州,改屬桂林府,弘治
              三年(1490)改置永安長官司,五年(1492)復改置永安州,復改屬平樂府。東南有古眉寨巡司隆慶六年改
              設土巡司;北有群峰寨土巡司,后遷州西北杜莫寨,又遷州西北貓兒堡。
    
    梧州府:元為梧州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梧州府,二年(1369)屬行省。
        蒼梧縣:倚郭。南有長行巡司,西有安平巡司,東北有東安巡司,西南有羅粒巡司。
        藤  縣:元為藤州直隸州。洪武二年(1369)屬行省,同年省倚郭鐔津縣入州,同年又降為散州,改屬梧州府;
                十年(1377)降為藤縣,仍屬梧州府。西有白石寨巡司,西南有竇家寨巡司,東偏北有赤水鎮巡司;又
                東有溻洲巡司,后廢;南有周村巡司,后廢;西南有驛面巡司,后廢;南有思羅巡司,后廢。
        容  縣:元為容州直隸州。洪武二年(1369)屬行省,同年省倚郭普容縣入州,同年又降為散州,改屬梧州府;
                十年(1377)降為容縣,仍屬梧州府。又東有波羅里大洞巡司,西南有粉壁寨巡司。
        岑溪縣:元屬藤州直隸州。洪武二年(1369)改屬梧州府。南有上里平河村巡司,西偏南有南渡巡司,又東南有
                連城鄉義平巡司,后廢。
        懷集縣:元屬賀州直隸州。洪武二年(1369)改屬平樂府,十年(1377)改屬梧州府。西北有武城鄉巡司,西有慈
                樂寨巡司,西北有蘭峒寨巡司。
      郁林州:元為郁林直隸州。洪武二年(1369)屬行省,同年省倚郭南流縣入州,同年又降為散州,改屬梧州府。縣
              境有橫嶺、文俊巡司,后俱廢。
        博白縣:南有周羅巡司,西南有沙河巡司;又縣境有安定、春臺、平山、兆常土巡司,尋廢。
        北流縣:元屬容州直隸州。洪武十年(1377)改屬郁林州。東南有雙威寨巡司;西有都隴、中山、清灣巡司,后
                俱廢。
        陸川縣:元屬容州直隸州。洪武十年(1377)改屬郁林州。南有溫水寨巡司。
        興業縣:南有趙家寨巡司,后廢;西有長寧寨巡司,后廢;北有平安寨、棠木寨巡司,后俱廢。
    
    潯州府:元為潯州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潯州府,二年(1369)屬行省。
        桂平縣:倚郭。東北有大黃江口巡司,北有靖寧鄉巡司,北偏東有大宣鄉、思隆鄉、木盤浦巡司,西南有常林
                鄉巡司;又南有羅秀土巡檢司。
        平南縣:東北有大同巡司,西北有泰川巡司,西南有武林巡司;又南有峒心土巡司,東南有三堆土巡司,北偏
                東有大峽土巡司,西北有平嶺土巡司。
        貴  縣:元為貴州直隸州[無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為貴縣,改屬潯州府。東南有新安寨巡司,北有北山寨
                巡司;又東南有橋頭墟巡司,后廢;南偏東有瓦塘渡巡司,后廢;縣境有五州寨、東鋋渡、郭東里巡
                司,后俱廢。
        武靖土州:元為上隆土州屬田州路。成化三年(1467)更名武靖土州,自田州府西北徙治桂平縣北,改屬潯州府;
                  萬歷末年省入桂平縣。
    
    柳州府:元為柳州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柳州府,徙治馬平縣,二年(1369)屬行省。
        馬平縣:倚郭。洪武元年(1368)徙柳州府來治。南有新興鎮、都博鎮巡司;又縣境有歸化鎮巡司,后廢。
        雒容縣:天順末年自縣西南白龍巖徙治縣北朱峒(中渡),萬歷四年(1576)徙治靈塘。南偏西有江口鎮巡司,南
                有運江巡司;東有平樂鎮巡司駐石榴江,后遷縣北中渡;又西南有章洛鎮巡司,后廢。
        柳城縣:元為倚郭。洪武元年(1368)柳州府徙治馬平縣,去倚郭名目,并徙縣治龍江東岸。東有東泉鎮巡司;
                北有古枿鎮巡司駐融江東岸,后遷縣西北馬頭驛;又東北有古清鎮巡司,西有洛好鎮巡司,縣境有廖
                洞鎮巡司。
        羅城縣:洪武二年(1369)析融水縣于羅城鄉置羅城縣,來屬融州;十年(1377)直屬柳州府。北偏東有武陽鎮巡
                司,北有莫離鎮巡司,北偏西有通道鎮巡司;又縣境有安湘鎮、樂善鎮巡司,后俱廢;西北有中峒鎮
                巡司,后廢。
        懷遠縣:元屬融州直隸州。洪武十年(1377)省入融縣設三江鎮巡司,十三年(1380)于舊治南大融江、潯江交匯
                處復置懷遠縣,直屬柳州府,萬歷十九年(1591)自縣北三江鎮徙治丹陽鎮巡司。北偏東有潯江鎮巡司,
                西北有萬石鎮巡司,縣境有宜良鎮巡司。
        融  縣:元為融州直隸州。洪武二年(1369)降為散州,改屬柳州府,并省倚郭融水縣入州;十年(1377)降為融
                縣,仍屬柳州府。東南有思管鎮、清流鎮巡司,西偏南有鵝頭隘巡司;東北有長安鎮巡司駐融江東岸,
                后遷西岸;又東北有保江鎮巡司,后廢;縣境有理源鎮、西峒鎮巡司,后俱廢;又縣境有大約鎮土巡
                司。
        來賓縣:元屬象州直隸州。洪武十年(1377)直屬柳州府。西有界牌鎮巡司,后遷縣東南之南岡。
      象  州:元為象州直隸州。洪武二年(1369)屬行省,同年省倚郭陽壽縣入州,同年又降為散州,改屬柳州府。東
              北有龍門寨巡司;又縣境有鵝頸鎮、尖山鎮巡司,后俱廢。
        武宣縣:元為武仙縣。宣德六年(1431)更名武宣縣,并自縣東南陰江徙治高立。西北有安永鎮巡司,西南有縣
                郭鎮巡司;又東有東鄉巡司,后廢;又縣境有周沖、閑得巡司,后俱廢。
      賓  州:元為賓州直隸州。洪武二年(1369)屬行省,同年省倚郭嶺方縣入州,同年又降為散州,改屬柳州府。東
              偏南有安城鎮巡司;又東偏南有梁村巡司,后廢。
        遷江縣:東南有清水鎮巡司;又縣境有羅目鎮、李廣鎮巡司,后俱廢。
        上林縣:西北有三畔鎮巡司,東北有琴水橋巡司,南偏東有思龍鎮巡司,縣境有三門灘鎮巡司。
    
    慶遠府:元為慶遠南丹溪洞等處軍民安撫司。洪武元年(1368)改置慶遠府,二年(1369)復改置慶遠南丹軍民安撫司,
            同年屬行省,三年(1370)復改置慶遠府。
        宜山縣:倚郭。東有大曹鎮巡司,西北有懷遠鎮巡司,東北有德勝鎮、東江鎮巡司。
        天河縣:洪武二年(1369)自縣北高寨徙治縣境蘭石村,正統七年(1442)徙治縣東甘場村,嘉靖十三年(1534)徙
                徙治縣西偏南福祿鎮,萬歷十九年(1591)徙今治。縣境有東禪鎮巡司;又西有思農鎮、歸仁鎮土巡司。
        忻城土縣:元為忻城土縣。洪武元年(1368)改為忻城縣,弘治九年(1496)復為忻城土縣。北有三寨堡土巡檢司。
      河池州:元為河池縣。明初為河池土縣,天順六年(1462)自州北懷德故城徙治縣境屏風山,成化十三年(1477)復
              徙治懷德故城,弘治十七年(1504)升為河池州,嘉靖四年(1525)徙治鳳儀山南。東有金城鎮巡司;又東
              偏南有都銘鎮巡司,后廢;東有土堡鎮巡司,后廢。
        思恩縣:元屬慶遠南丹軍民安撫司。永樂二十二年(1424)自縣境環江洲徙治縣東南清潭村,宣德三年(1428)徙
                治縣境白山寨,成化八年(1472)徙治歐家山,正德元年(1506)改屬河池州。東北有安化鎮巡司,縣境
                有歸思鎮巡司;又西偏北有普義鎮巡司,后廢;東北有吉安鎮巡司,后廢;北偏東有北蘭鎮巡司,后
                廢。
        荔波縣①:元為荔波土州。洪武元年(1368)省入思恩縣,十七年(1484)析思恩縣置荔波縣,來屬慶遠府,正統
                  十二年(1447)改屬南丹州,成化十一年(1475)復直屬慶遠府,正德元年(1506)改屬河池州,萬歷元
                  年(1573)定治喇軫村。東有窮來巡司,后廢;南有蒙石巡司,后廢;又西北有方村土巡司,后廢。
      南丹土州:洪武初年內附,七年(1374)仍置南丹土州,二十八年(1395)廢,尋復置南丹土州,仍屬慶遠府。
      東蘭土州:洪武十二年(1379)內附,仍置東蘭土州,并省西蘭、習州、忠州、文州土州入。
      那地土州:元為地州土州。洪武元年(1368)內附,改置那地土州,并省那州土州入。
      永順長官司:弘治六年(1493)析宜山縣置永順長官司,來屬慶遠府。
      永定長官司:弘治六年(1493)析宜山縣置永定長官司,來屬慶遠府。
      永安長官司②:弘治九年(1496)析天河縣置永安長官司,來屬慶遠府。
    
    南寧府:元為南寧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南寧府,二年(1369)屬行省。
        宣化縣:倚郭。東北有金城寨巡司,西有那南寨巡司,西北有那龍寨巡司,西南有遷隆寨巡司,東有八尺寨巡
                司。
        隆安縣:嘉靖十二年(1533)析宣化縣于那久置隆安縣,來屬南寧府。西南有那樓寨巡司,西北有馱演寨巡司。
      橫  州:元為橫州直隸州。洪武二年(1369)屬行省,同年省倚郭寧浦縣入州,同年又降為散州,改屬潯州府;十
              年(1377)降為橫縣,改屬南寧府,十三年(1380)復升為橫州。東有古江口巡司,西有南鄉巡司。
        永淳縣:洪武十年(1377)省入橫縣,十三年(1380)復置永淳縣,仍屬橫州。西南有南里鄉巡司,北偏東有武羅
                鄉巡司;又東北有修德鄉巡司,景泰年間遷縣西,后廢。
      新寧州:隆慶六年(1572)析宣化縣于定祿洞置新寧州,來屬南寧府。東南有渠樂寨巡司。
      上思土州:元屬思明路。洪武初年內附,后廢,二十一年(1388)復置上思土州,仍屬思明府;弘治十八年(1505)
                改為上思州,改屬南寧府,并徙治明江北岸,嘉靖元年(1522)復改為上思土州。西偏南有遷隆峒土巡
                司。
      歸德土州:元屬田州路。洪武二年(1369)內附,弘治十八年(1505)改屬南寧府。
      果化土州:元屬田州路。洪武二年(1369)內附,嘉靖九年末(1531)改屬南寧府。
      忠州土州:元屬思明路。洪武初年內附,后廢,二十一年(1388)復置忠州土州,仍屬思明府;萬歷三年(1575)改
                屬南寧府。
      下雷土州:元屬鎮安路。洪武初年內附,降為下雷峒,嘉靖四十三年(1564)改屬南寧府,萬歷十八年(1590)復升
                為下雷土州。
    
    思恩軍民府:元為思恩土州屬田州路。永樂二年(1404)升為思恩土直隸州,屬布政司;正統四年(1439)升為思恩府,
                七年(1442)自府西偏北舊城徙治府西北喬利(白山土巡司),十一年(1446)改置思恩軍民府,嘉靖七年
                (1528)徙治武緣縣止戈里荒田驛③。
        本  轄:嘉靖七年(1528)割武緣縣一部直屬思恩府。東北有古零土巡司,西偏北有定羅、那馬、下旺、舊城土
                巡司,西北有興隆、都陽土巡司,北偏西有安定土巡司;又西北有白山土巡司駐喬利,后移駐府北偏
                西;以上九土巡司,俱嘉靖七年置。
        武緣縣:元屬南寧路。萬歷十五年(1577)改屬思恩軍民府。東有鏌鎁寨巡司,縣境有博澀寨巡司,西有高井寨
                巡司,西北有西舍寨巡司;又南有橫山寨巡司,后廢。
        鳳化縣:正德六年(1511)置鳳化縣,為倚郭;嘉靖七年(1528)析上林縣之三里來屬,并徙治此,去倚郭名目,
                八年(1529)省入思恩府,其原屬上林縣地仍還屬上林縣。
        上林土縣:元屬田州路。洪武二年(1369)內附,嘉靖七年(1528)改屬思恩軍民府。
      奉議土州:元屬田州路。洪武初年內附,自州東舊城徙治寨林村,五年(1372)省入來安府,七年(1374)復置奉議
                土直隸州,屬行省;嘉靖六年(1527)降為土散州,改屬思恩軍民府。
      上映土州:元屬鎮安路。洪武初年內附,五年(1372)降為上映洞,萬歷三十二年(1604)復升為上映土州,改屬思
                恩軍民府。
    
    太平土府:元為太平路。洪武元年(1368)內附,二年(1369)屬行省,同年改置太平土府,自馱盧村(新和)徙治麗江。
        崇善縣:倚郭。元為崇善土縣。洪武初年內附,宣德元年(1426)改為崇善縣,嘉靖十八年(1539)自縣西北徙治
                府城,為倚郭。
        陀陵土縣:洪武初年內附。
        羅陽土縣:洪武初年內附。
      左  州:元為左州土州。洪武初年內附,成化十三年(1477)改為左州,自州東偏北徙治縣境思崖村,正德十五年
              (1520)徙治古攬村。
      養利州:元為養利土州。洪武初年內附,萬歷三年(1575)改為養利州。
      永康州:元為永康土縣。洪武初年內附,成化八年(1472)改為同正縣,尋更名永康縣,萬歷二十八年(1600)升為
              永康州,自州北故城徙今治。
     新寧州:隆慶六年(1572)析邕寧縣故如和縣地于定淥洞置新寧州,屬太平土府。
      上石西土州:元屬思明路。洪武末年省,永樂二年(1404)復置上石西土州,仍屬思明府;萬歷三十八年(1610)改
                  屬太平土府。
      太平土州:洪武元年(1368)內附。
      思城土州:洪武元年(1368)內附。
      安平土州:洪武初年內附。
      萬承土州:洪武初年內附。
      全茗土州:洪武初年內附。
      鎮遠土州:洪武初年內附。
      茗盈土州:洪武初年內附。
      龍英土州:洪武元年(1368)內附。
      結安土州:洪武元年(1368)內附。
      佶倫土州:洪武二年(1369)內附。
      都結土州:洪武初年內附。
      上下凍土州:元屬龍州萬戶府。洪武元年(1368)內附,改屬太平土府。
      思明土州:元屬思明路。洪武初年內附,萬歷十六年(1588)改屬太平土府。
      思同土州:洪武元年(1368)內附,萬歷二十八年(1600)省入永康土州。
      武黎峒:元為武黎土縣,洪武初年,降為武黎峒,屬南寧府;嘉靖年間改流,隆慶六年(1562)改屬新寧州。
      華陽峒:元為華陽土州,元末明初降為華陽洞,改屬武黎土縣;洪武初年,直屬南寧府;嘉靖年間改流,隆慶六
         年(1562)改屬新寧州。
      沙水峒:元屬武黎土縣,洪武初年,直屬南寧府;嘉靖年間改流,隆慶六年(1562)改屬新寧州。
      吳從峒:元屬武黎土縣,洪武初年,直屬南寧府;嘉靖年間改流,隆慶六年(1562)改屬新寧州。
    
    思明土府:元為思明路。洪武初年內附,二年(1369)屬行省,同年改置思明土府。
        本  轄:府境有永平寨巡司。
      下石西土州:洪武二年(1369)內附,萬歷年間自州東南徙今治。
      西平土州:洪武三年(1370)廢,永樂二年(1404)復置西平土州,仍屬思明土府,尋屬安南國,三年(1405)收復,
                宣德元年(1426)復屬安南國。
      祿州土州:洪武三年(1370)廢,二十一年(1388)復置祿州土州,仍屬思明土府,尋屬安南國,永樂三年(1405)收
                復,宣德元年(1426)復屬安南國。
    
    鎮安土府:元為鎮安路。洪武元年(1368)內附,二年(1369)屬行省,同年改置鎮安土府,自府西舊城徙治廢凍州。
        本  轄:府南偏東有湖潤寨巡司。
    
    來安土府:元為來安路。洪武初年內附,二年(1369)屬行省,同年改置來安土府,七年末(1375)省入田州土府。
        本  轄:
      唐興土州:洪武七年(1374)省入泗城土直隸州。
      羅博土州:洪武七年(1374)省入泗城土直隸州。
      路城土州:洪武七年(1374)省入利州土直隸州。
      歸仁土州:洪武七年(1374)廢。
    
    田州土州:元為田州路。洪武二年(1369)屬行省,同年改置田州土府;嘉靖七年(1528)降為田州土州,徙治八甲,
              并于故治置田寧府,田州土州改屬府;八年(1529)田寧府廢,升田州土州為田州土直隸州,復徙故治,
              屬布政司。
              東有床甲、拱甲土巡司,西有武隆、累彩土巡司,北偏東有岜馬甲、篆甲土巡司,東北有下隆土巡司,
              東偏南有婪鳳、寨桑土巡司,西北有凌時土巡司,西南有萬岡陽院土巡司,州境有大甲、子甲、縣甲、
              怕河、怕牙、思郎、思幼、候周土巡司。
        武林土縣:洪武初年內附,建文二年(1400)省入富勞縣。
      恩城土州:洪武初年內附,弘治五年(1492)省入歸德土州。
    
    歸順土州:元屬鎮安路。洪武初年內附,二年(1369)降為歸順峒,弘治九年(1496)復升為歸順土州,仍屬鎮安府;
              嘉靖初年升為土直隸州,屬布政司。
    
    泗城土州:元屬來安路。洪武五年(1372)內附,六年(1373)自州西南徙治古勘洞,七年末(1375)升為土直隸州,屬
              行省。州境有羅博關巡司。
        程  縣:洪武二十一年(1388)析泗城土直隸州北境于程丑莊置程縣,來屬泗城土直隸州,尋改屬慶遠府;宣德
                初年復改屬泗城土直隸州,嘉靖元年(1522)省入泗城土直隸州。
    
    向武土州:元屬田州路。洪武二年(1369)內附,二十八年(1385)廢,建文二年(1400)復置向武土直隸州,屬布政司;
              萬歷四十五年(1617)自州東徙治乃甲。
        富勞土縣:元屬田州路。洪武二年(1369)為夷獠占據,建文二年(1400)復置富勞土縣,改屬向武土直隸州,明
                      那甲,末廢。
        利州土州:元屬來安路。洪武初年內附,七年末(1375)升為土直隸州,屬行省;正統六年徙治泗城土直隸州古
              嘉靖二年(1523)省入泗城土直隸州。
        上林長官司:元為上林峒屬泗城州。永樂七年(1409)置上林長官司,直屬布政司;萬歷年間省入泗城土直隸州。
    
    都康土州:元屬田州路。洪武初年內附,洪武年間為夷獠占據,建文元年(1399)復置都康土直隸州,屬布政司。
    
    龍州土州:元為龍州萬戶府。洪武二年(1369)內附,屬行省,同年降為龍州土散州,改屬太平府;九年(1376)升為
              土直隸州,屬布政司。
    
    江州土州:元屬思明路。洪武初年內附,二十年(1387)升為土直隸州,屬布政司。
        羅白土縣:洪武三年(1370)內附,改屬思明土府,二十年(1387)復改屬江州土直隸州。
    
    思陵土州:元屬思明路。洪武初年內附,三年(1370)省入思明土府,二十一年(1388)復置思陵土直隸州,屬布政司。
    
    憑祥土州:元為憑祥峒屬思明路。洪武十八年(1385)內附,改置憑祥鎮土巡司;永樂二年(1404)升為憑祥土縣,成
              化十八年(1482)升為憑祥土直隸州,屬布政司。
    
    安隆長官司:元為安隆寨屬泗城州。洪武三十五年末(1403)置安隆長官司,仍屬泗城州,后直屬布政司。
    我們的論壇——行政區劃論壇http://www./bbs/歡迎您
    廣西都司:洪武六年(1373)置廣西都衛,治桂林府,八年(1375)改置廣西都指揮使司。
    
    桂林中衛:倚郭。洪武八年(1375)置桂林左衛于桂林府,十二年(1379)更名桂林中衛。
    桂林右衛:倚郭。洪武八年(1375)置桂林右衛于桂林府。
    
    柳州衛:洪武三年(1370)置柳州衛于柳州府。
      融縣千戶所:洪武二年(1369)置融縣守御千戶所于融縣。
      賓州千戶所:洪武三年(1370)置賓州守御千戶所于賓州。
      來賓中前千戶所:洪武三十一年(1398)置來賓守御中前千戶所于來賓縣。
      象州千戶所:洪武年間置象州守御千戶所于象州。
      武宣千戶所:宣德六年(1431)置武宣守御千戶所于武宣縣。
    南丹衛:洪武二十八年(1395)置南丹衛于南丹土州,二十九年(1396)改置南丹軍民衛,尋復改置南丹衛;永樂二年
            末(1405)徙治上林縣城東,正統六年(1441)徙治賓州,萬歷八年(1580)徙治上林縣東北之三里營(鳳化縣故治)。
    慶遠衛:洪武二十九年(1396)置慶遠衛于慶遠府。
      河池千戶所:洪武元年(1368)置河池守御千戶所于河池縣,永樂七年(1409)徙治宜山縣德勝鎮西二里。
    
    潯州衛:洪武二十九年(1396)置潯州衛于潯州府。
    奉議衛:洪武二十八年(1395)置奉議衛于奉議州,正統十一年(1446)徙治貴縣。
      向武千戶所:洪武十八年(1385)置向武守御千戶所于向武州,三十年(1397)改置向武軍民千戶所;正統十一年
                  (1446)徙治貴縣北門外,萬歷二十三年(1595)徙治貴縣西北謝村鎮。
    
    南寧衛:洪武三年(1370)置南寧衛于南寧府。
      太平后千戶所:洪武五年(1372)置太平守御后千戶所于太平府。
      武緣千戶所:洪武二十四年(1391)置武緣守御千戶所于武緣縣。
      貴縣千戶所:洪武二十五年(1392)置貴縣守御千戶所于貴縣。
    馴象衛: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馴象衛于橫州。
    
    廣西護衛:明初置桂林左衛于桂林府,后更名廣西護衛(屬王府)。
    靖江府儀衛司:
    
    全州千戶所:洪武二年(1369)置全州守御千戶所于全州。
    灌陽千戶所:洪武二十八年(1395)置灌陽守御千戶所于灌陽縣。
    古田千戶所:隆慶五年(1572)置古田千戶所于永寧州。
    
    遷江屯田千戶所:洪武二十五年(1392)置遷江屯田千戶所于遷江縣,嘉靖七年(1528)徙治遷江縣東南。
    
    平樂千戶所:洪武十三年(1370)置平樂守御千戶所于平樂府。
    富川千戶所:洪武二十三年(1380)置富川守御千戶所于富川縣北偏西藹石山下(后為富川縣)。
    賀縣千戶所:洪武二十九年(1386)置賀縣守御千戶所于賀縣。
    
    梧州千戶所:洪武四年(1371)置梧州守御千戶所于梧州府。
    郁林千戶所:洪武十九年(1386)置郁林守御千戶所于郁林州。
    容縣千戶所: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容縣守御千戶所于容縣。
    懷集千戶所:洪武三十年(1397)置懷集守御千戶所于懷集縣。
    五屯屯田千戶所:成化二年(1466)置五屯屯田千戶所于藤縣西北。
    本文由東方血脈收集相關史料和考古成果創作
    ====================================================================================================
    明代部分地名考:
    全州西延巡司:今資源縣;              富川縣邊篷寨巡司:今鐘山縣;
    融縣長安鎮巡司:今融安縣;
    
    南丹衛(三里營)/鳳化縣(三里營):今上林縣三里鎮;
    
    河池所(宜山縣西):今宜山縣德勝鎮西;  向武所(謝村鎮):今貴港市西北境;
    五屯所:今藤縣五屯水庫附近;          遷江所(遷江縣東南):今來賓市興賓區遷江鎮東南;
    
    ----------------------------------------------------------------------------------------------------
    注①:一說萬歷元年(1573)改屬貴州都勻司,至清順治十六年(1659)改屬慶遠府;
    注②:一說為永順副長官司。
    注③:一說,思恩府:嘉靖年間改為思恩府。
    未經允許您不得隨意傳播以及用于商業用途
    ====================================================================================================
    
    行政區劃網站 東方血脈版權所有
    以上內容由本站 東方血脈 整理。您可以用于個人研究,但未經允許不得隨意傳播以及用于商業用途。
    轉載時請您標注整理者名字:東方血脈

    清-廣西省

    廣西省:沿明制,為省。省治桂林府。
    --------------------------------------------------------------------------------
    廣西巡撫: 順治元年(1644)設廣西巡撫,駐桂林府。
    廣西布政司:初沿明制設廣西布政司左、右布政使,駐桂林府;康熙六年(1667)只設布政使。
    廣西按察司:初沿明制設廣西按察司,駐桂林府;
          宣統二年(1910)改置廣西提法司。
    --------------------------------------------------------------------------------
    桂平梧鹽法道:康熙四年(1665)置廣西鹽法道;二十二年(1683)兼蒼梧道,駐梧州府,領桂林府、平樂府、梧州府;
           雍正三年(1725)增領郁林州;同年移駐桂林府,更名桂平梧郁道;
           光緒十二年(1886)郁林州另屬,更名桂平梧道;三十年(1904)移駐梧州府。
    右 江 道: 康熙二十二年(1683)置右江道,駐柳州府,領柳州府、慶遠府、思恩府;
           雍正五年(1727)增領西隆州,同年增領泗城府;七年(1729)西隆州降;
           乾隆九年(1744)泗城府另屬,潯州府來屬;
           光緒二年(1876)增領百色廳;四年(1878)百色廳另屬。
    左 江 道: 康熙二十二年(1683)置左江道,駐南寧府,領南寧府、潯州府、太平府;
           雍正七年(1729)增領鎮安府;
           乾隆九年(1744)潯州府另屬,泗城府來屬;
           光緒四年(1878)百色廳來屬;十二年(1886)郁林州來屬,太平府、南寧府上思州、鎮安府歸順州及
             小鎮安廳另屬。
    太平思順道: 光緒十二年(1886)置太平歸順道,駐龍州廳,領太平府、歸順州(鎮安府歸順州升)、南寧府上思州/
           上思廳;十八年(1892)更名太平思順道。
    --------------------------------------------------------------------------------
    桂林府:沖繁難,首府。
     臨桂縣:沖繁難,倚郭。
     興安縣:沖繁。
     靈川縣:沖難。
     陽朔縣:沖。
     永寧州:簡。
     永福縣:沖。明屬永寧州,順治初年直屬府。縣丞駐鹿寨。
     義寧縣:難。明屬永寧州,順治初年直屬府。
     全 州:沖繁難。州同駐西延鎮,州判駐六墟場。
     灌陽縣:難。明屬全州,順治初年直屬府。
     龍勝廳:要。乾隆六年(1741)析義寧縣西北境于龍勝城置廳,設理苗通判。
     中渡廳:要。光緒三十二年(1906)府同知由臨桂縣大墟移駐雒容縣中渡;三十二年(1906)析永寧、永福、融、柳
         城、雒容五州縣之四十八峒置廳,改設撫民同知。
    
    柳州府:沖難。
     馬平縣:沖繁難,倚郭。
     雒容縣:沖難。
     羅城縣:難。乾隆十三年(1748)割貴州省古州廳因洞、羅洞、寨麻、大蒙四寨來屬。
     柳城縣:簡。
     懷遠縣:沖難。雍正六年(1728)割貴州、湖南、廣西三省交界地無專屬之高椅、幾馬二寨來屬。
     來賓縣:沖難。明屬府,雍正三年(1725)改屬賓州直隸州;十二年(1734)復屬府。
     融 縣:沖難。
     象 州:沖。
    
    慶遠府:繁難。
     宜山縣:繁難,倚郭。縣丞駐楞村。
     天河縣:難。
     河池州:難。州同駐三旺里。
     思恩縣:難。明屬河池州,順治初直屬府;順治年間自歐家山徙治清潭村,十五年(1658)復徙歐家山。
     安化廳:要。光緒三十二年(1906)析思恩縣北境五十二峒置廳,移宜山縣德勝理苗同知來駐,改設撫民理苗同知。
     東蘭州:難。明東蘭土州,雍正七年(1729)以東境內六哨地改流置州。
     南丹土州:
     那地土州:
     東蘭土州:明東蘭土州地,雍正七年(1729)以鳳山外六哨地仍為土州,降土知州為土州同。
     忻城土縣:
     永定長官司:
     永順正長官司:明永順長官司,清稱正長官司。
     永順副長官司:明永順長官司副長官,清另置副長官司。
    
    思恩府:繁難。明思恩軍民府,順治初為正府。
     本 轄:府治安山。
     武緣縣:繁難。
     賓 州:繁難。明屬柳州府,雍正三年(1725)升直隸州,十二年(1734)降屬府。
     遷江縣:沖難。明屬賓州,順治初直屬柳州府,雍正三年(1725)復屬賓州直隸州,十二年(1734)改屬府。
     上林縣:繁難。明屬賓州,順治初直屬柳州府,雍正三年(1725)復屬賓州直隸州,十二年(1734)改屬府。
         縣丞駐三里城,乾隆三年改設賓州州同。
     那馬廳:????。同治九年(1870)改流置廳,設通判。
     白山土司:康熙二十八年(1689)自隴兔村徙治博結村。
     興隆土司:
     定羅土司:康熙二十六年(1687)自木城頭徙治朗城頭。
     舊城土司:
     都陽土司:
     古零土司:
     安定土司:
    
    泗城府:難。明泗城土州直隸布政司,順治初為土府,十五年(1658)改正府,同年改軍民府,改屬思恩府;雍正五
        年(1727)改流為正府。
     凌云縣:難,倚郭。乾隆三年(1738)以府本轄置縣,嘉慶二年(1797)筑縣城。縣丞駐天峨甲。
     西林縣:難。康熙五年(1666)以明上林長官司舊地改流于砦角村置縣,改屬思恩府;雍正五年(1727)改屬西隆直
         直州,乾隆七年(1742)改屬府。
     西隆州:沖難。明安隆長官司直隸布政司,康熙五年(1727)改流置州,屬思恩府;六年(1728)徙治扁牙寨之壩樓
         山,雍正五年(1727)升直隸州,七年(1729)筑州城,乾隆七年(1742)降屬府。
         州同駐八達城,州判駐舊州。
    
    平樂府:沖難。
     平樂縣:沖繁,倚郭。縣丞駐沙子街。
     恭城縣:簡。
     富川縣:繁難。縣治自鍾山鎮徙今治。府通判駐鍾山鎮,宣統元年裁。
     賀 縣:繁難。縣丞駐桂嶺大會墟。
     信都廳:初信都巡司屬賀縣;光緒三十四年(1908)析賀、懷集、廣東省開建三縣于鋪門墟改置廳,移府分防麥嶺
         同知更名撫民同知來駐;宣統元年(1909)徙治官潭墟,同年末(1910)割廣東省開建縣來屬。
     荔浦縣:簡。
     修仁縣:難。
     昭平縣:沖。
     永安州:簡。
    
    梧州府:沖繁。
     蒼梧縣:沖繁,倚郭。府同知駐戎墟。
     藤 縣:繁難。
     容 縣:簡。
     岑溪縣:難。
     懷集縣:繁難。
    
    潯州府:沖繁。
     桂平縣:沖,倚郭。
     平南縣:沖。
     貴 縣:繁難。通判駐木梓墟。
     武宣縣:沖。明屬柳州府,雍正三年(1725)改屬賓州直隸州;七年末(1730)改屬府。
    
    南寧府:沖繁難。
     宣化縣:沖繁疲難,倚郭。
     新寧州:簡。
     隆安縣:簡。
     橫 州:沖繁。
     永淳縣:簡。明屬橫州,順治初直屬府。
     土忠州:
     歸德土州:
     果化土州:
    
    太平府:沖難。
     崇善縣:沖難。雍正十一年設縣丞駐思城。
     左 州:沖。
     養利州:難。
     永康州:難。
    --寧明州:沖難。順治初屬思明土府同知;雍正十年末(1733)裁,以四寨、六團地置州,來屬;乾隆元年(1736)與
         明江廳互徙治。
    --明江廳:沖難。明思明州,順治初為土州;雍正五年(1727)裁知州,以思明土府同知兼州事;康熙五十九年(1720)
         改流;雍正三年(1725)其地省入思明土府,六年(1728)復屬太平府;十年末(1733)于舊地置廳,設理土
         督捕同知,乾隆元年(1736)與寧明州互徙治。
     龍州廳:沖難。明龍州直隸布政司,順治初降土州屬府,雍正三年(1725)裁,改置上龍、下龍二土巡檢司;五年
              (1727)下龍土司改流置,移太平府通判來駐,乾隆五十六年(1791)改同知。
     憑祥廳:????。明憑祥州直隸布政司,順治初降土州屬府;宣統二年(1910)改流置,設撫民同知,并明江同知兼
         攝之。
     太平土州:康熙十年(1671)自下渡徙治蕩懷。
     安平土州:
     萬承土州:
     茗盈土州:
     全茗土州:
     龍英土州:
     佶倫土州:
     結安土州:
     鎮遠土州:
     都結土州:
     思陵土州:明直隸布政使,順治初降土州屬府。
     土江州:明直隸布政使,順治初改土州屬府。
     土思州:明思明府,順治初改土府來屬,雍正十年末(1733)改土思州,移駐伯江哨。
     下石西土州:明屬思明府,順治初改屬太平府,歸寧明州兼轄,宣統二年(1910)改歸憑祥廳兼轄。
     上下凍土州:
     羅白土縣:明羅白縣屬江州,順治初為土縣屬府。
     羅陽土縣:
     上龍土司:雍正三年(1725)以龍州地置土司。
    --金龍峒土司:光緒十三年(1887)析安平土州置。
     上石西土州:省入憑祥土州。
     陀陵土縣:康熙二十七年(1688)省入永康州。
     思城土州:雍正十一年(1733)改流省入崇善縣。
    
    鎮安府:難。明府,順治初為土府;康熙二年(1663)改屬思恩府,設思恩府通判,雍正七年(1729)改流為正府。
     天保縣:難,倚郭。乾隆三年(1738)以府本轄置縣。
     奉議州:明屬思恩府,順治初為土州;雍正七年(1729)改流置奉議州判,改屬府;光緒二年(1876)改置州。
     向武土州:明向武州直隸布政司,順治初改屬思恩府,雍正七年(1729)改屬府。
     都康土州:明都康土州直隸布政司,康熙三年(1664)改屬思恩府,雍正元年(1723)自隆滿村徙治崇山下,七年
          (1729)改屬府。
     上映土州:明屬思恩府,雍正七年(1729)改屬府。
    
    郁林直隸州:沖繁難。明郁林州屬梧州府,雍正三年(1725)升直隸州。
     本 轄:
     博白縣:難。
     北流縣:繁難。
     陸川縣:難。
     興業縣:簡。
    
    歸順直隸州:繁難。明歸順州直隸布政司,順治初為土州改屬思恩府,雍正七年(1729)改流為州,改屬鎮安府;光
          緒十二年(1886)升直隸州。
     本 轄:乾隆十二年(1747)省鎮安府湖潤寨土巡檢司入。
     鎮邊縣:繁難。乾隆八年(1743)以明鎮安土州舊地置鎮安土巡檢司,三十一年(1766)改流置小鎮安廳,設通判;
         屬鎮安府;光緒十二年(1886)改置鎮邊縣,改屬直隸州。
     下雷土州:明屬南寧府,雍正十年(1732)改屬鎮安府,光緒十二年(1886)改屬直隸州。
    
    百色直隸廳:要。雍正七年(1729)析土田州百色置百色廳,移思恩府理苗同知自武緣縣來駐,屬思恩府;光緒二年
         (1876)升直隸廳。
     本 轄:雍正八年(1730)筑廳城。
     恩隆縣:沖繁。明土田州直隸布政司,雍正三年(1735)改屬思恩府,光緒二年(1876)改流置,改屬直隸廳,五年
         (1879)自來安徙治平馬墟。縣丞駐燕峒。
     恩陽州判:乾隆七年(1742)析土田州置陽萬土州判,屬思恩府,光緒五年(1879)改流置恩陽州判。
     上林土縣:明屬思恩府,順治十八年(1661)自桔街村徙治那料村,光緒二年(1876)改屬直隸廳。
     下旺土司:明屬思恩府,光緒二年(1876)改屬直隸廳。
    
    上思直隸廳:要。明上思州屬南寧府,光緒十二年(1886)改屬太平府,十八年(1892)升直隸廳。
     本 轄:
     遷隆峒土司:明屬州,順治初直屬南寧府,光緒十八年(1892)復屬直隸廳。
    
    --------------------------------------------------------------------------------
    注:明廣西省土巡檢司,清一般只稱土司。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
      1949年12月廣西省全面解放,省直轄南寧、桂林2市,分設平樂、柳州、桂林、梧州、郁林、南寧、武鳴、慶遠、百色、龍州等10專區。共轄4市(包括省轄市2、專轄市2)、100縣。 
     
      1950年2月8日廣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由中南軍政委員會領導。省人民政府駐南寧市。原由柳州專署領導的柳州市和梧州專署領導的梧州市改由省直轄。慶遠專區改名為宜山專區。撤銷武鳴專區,并入南寧、百色、龍州3專區。 
     
      1951年南寧專區改稱賓陽專區;龍州專區改稱崇左專區;梧州專區與郁林專區合并,稱為容縣專區。廣東省欽州專區和北海市委托廣西省領導;廣西省懷集縣委托廣東省領導。 
     
      1952年廣西省由中南行政委員會領導。原由廣東省直轄的北海市及欽州專區劃歸廣西省。撤銷柳州專區,并入宜山、桂林2專區;賓陽專區與崇左專區合并為邕寧專區。設立桂西僮族自治區,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南寧市,轄邕寧、宜山、百色3專區。 
     
      1953年撤銷邕寧專區,所屬各縣由桂西僮族自治區直接領導。宜山專區都安縣劃歸桂西僮族自治區直接領導。 
     
      1954年廣西省改由中央直接領導。 
     
      1955年將北海市及欽州專區劃歸廣東省。欽州專區改稱合浦專區。 
     
      1956年原桂西僮族自治區改為桂西僮族自治州。原寧明縣的憑祥鎮改設憑祥市,由桂西僮族自治州領導;撤銷邕寧專區,原邕寧專區所屬邕寧、賓陽、橫縣、扶綏、崇左、寧明、龍津、大新、鎮都、隆安、武鳴、上林、馬山、上思等14縣和都安瑤族自治縣由桂西僮族自治州直轄;原百色、宜山2專區分別改為百色、宜山地區工作委員會,作為桂西僮族自治州的派出機關。 
     
      1957年7月15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成立廣西僮族自治區的決議;同年9月4日成立廣西僮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1957年1月撤銷桂西僮族自治州,原自治州所屬百色、宜山地區工作委員會同時撤銷。復設邕寧、百色、宜山3專區。憑祥市委托邕寧專署領導。 
     
      1958年3月5日正式成立了廣西僮族自治區。邕寧專區改名為南寧專區;宜山專區改名為柳州專區;撤銷平樂專區和容縣專區,設立梧州專區和玉林專區。原由省直轄的柳州市劃歸柳州專署領導;桂林市劃歸桂林專署領導;梧州市劃歸梧州專署領導。 
     
      1959年南寧市交由南寧專署領導。 
     
      1961年桂林、柳州、梧州3市改由廣西僮族自治區直轄。 
     
      1962年南寧市改由自治區直轄。 
     
      1965年廣西僮族自治區改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原屬廣東省的北海市劃歸廣西壯族自治區領導,由欽州專署代管。廣東省湛江專區所屬合浦(駐廉州鎮)、靈山、欽州僮族自治縣(改設欽州縣)、東興各族自治縣劃入廣西壯族自治區,與南寧專區的上思縣復設欽州專區。由柳州、南寧2專區分設河池專區。 
     
      1970年原南寧、河池、柳州、桂林、梧州、玉林、欽州、百色等8專區分別改為地區。 
     
      1979年廣西壯族自治區直轄南寧、柳州、桂林、梧州4市,分設南寧、河池、柳州、桂林、梧州、玉林、欽州、百色等8地區。共轄6市(包括省轄市4、地轄市2)、72縣、8自治縣。 

    1. 南寧市
      南寧市 1949年南寧市為廣西省轄市,廣西省人民政府駐地。 
     
      1959年南寧市交由南寧專署領導。 
     
      1962年南寧市改由自治區直轄。 

    2. 柳州市
      柳州市 1949年設柳州市,屬柳州專署領導。 
     
      1950年柳州市改由省直轄。 
     
      1958年柳州市劃歸柳州專署領導。 
     
      1961年柳州市改由自治區直轄。 

    3. 桂林市
      桂林市 1949年桂林市為廣西省轄市。 
     
      1958年桂林市劃歸桂林專署領導。 
     
      1961年桂林市改由自治區直轄。 

    4. 梧州市
      梧州市 1949年設梧州市,屬梧州專署領導。 
     
      1950年梧州市改由省直轄。 
     
      1958年梧州市劃歸梧州專署領導。 
     
      1961年梧州市改由自治區直轄。 

    5. 南寧地區
      南寧專區、賓陽專區、邕寧專區、南寧專區、南寧地區 1949年設南寧專區,專署駐賓陽縣。轄賓陽、橫縣、永淳、邕寧、上思、綏淥、扶南、同正等8縣。 
     
      1950年原武鳴專區所屬都安、隆山、武鳴、隆安、遷江、上林6縣劃入南寧專區。轄14縣。 
     
      1951年南寧專區改稱賓陽專區。百色專區所屬那馬縣劃入賓陽專區,將那馬、隆山2縣合并為馬山縣(駐原隆山縣城)。原屬玉林專區的貴縣劃入賓陽專區。將扶南、同正、綏淥合并為扶綏縣(駐原扶南縣城),將扶綏、上思、隆安3縣劃歸龍州專區(后改名崇左專區);都安縣劃歸宜山專區。賓陽專區轄9縣。 
     
      1952年撤銷賓陽專區,設立邕寧專區,屬桂西僮族自治區領導。邕寧專署駐南寧市。原賓陽專區所屬貴縣劃歸容縣專區;遷江縣劃歸宜山專區,并入來賓縣。原崇左專區所屬崇左(駐原崇善縣太平鎮)、麗江(駐原龍津縣城)、鎮南(駐原寧明城)、大新(駐養利)、鎮都(駐天等)、扶綏、隆安、思樂、上思等9縣和原賓陽專區所屬邕寧、賓陽、永淳、橫縣、上林、馬山、武鳴等7縣劃入邕寧專區。將思樂、鎮南2縣合并為寧明縣;麗江縣改稱龍津縣;撤銷永淳縣,并入賓陽、橫縣、邕寧3縣。邕寧專區轄14縣。 
     
      1953撤銷邕寧專區,原邕寧專區所屬各縣和宜山專區所屬都安縣由桂西僮族自治區領導。 
     
      1955年12月15日由原都安縣全部及河池、宜山、馬山、忻城、平果、東蘭等6縣各一小部地區合并設立都安瑤族自治縣。 
     
      1956年桂西僮族自治區改為桂西僮族自治州,自治州直轄邕寧、賓陽、橫縣、扶綏、崇左、寧明、龍津、大新、鎮都、隆安、武鳴、上林、馬山、上思等14縣及都安瑤族自治縣。原寧明縣憑祥鎮改設憑祥市,由自治州領導。 
     
      1957年復設邕寧專區,專署駐南寧市。原由桂西僮族自治州直轄的邕寧(駐蒲廟鎮)、武鳴、上林(駐大豐鎮)、賓陽(駐蘆圩鎮)、橫縣(駐槎江鎮)、上思(駐思陽鎮)、扶綏、崇左(駐太平鎮)、寧明、龍津(駐龍州鎮)、大新(駐桃城鎮)、隆安、馬山等14縣和都安瑤族自治縣以及憑祥市交由邕寧專署領導。 
     
      1958年邕寧專區改名南寧專區。轄1市、14縣、1自治縣。 
     
      1959年南寧市劃歸南寧專署領導。轄2市、14縣、1自治縣。 
     
      1960年撤銷扶綏縣,并入崇左縣。南寧專區轄2市、13縣、1自治縣。 
     
      1961年龍津縣改名為龍州縣。橫縣駐地槎江鎮改為橫州鎮。 
     
      1962年南寧市改由自治區直轄。恢復扶綏縣(駐扶南鎮)。南寧專區轄1市、14縣、1自治縣。 
     
      1965年將上思縣劃歸欽州專區;都安瑤族自治縣劃歸河池專區。南寧專區轄13縣。 
     
      1970年南寧專區改稱南寧地區,地區駐南寧市。轄憑祥市及邕寧(駐蒲廟鎮)、武鳴、馬山、上林(駐大豐鎮)、賓陽(駐蘆圩鎮)、橫縣(駐橫州鎮)、扶綏(駐扶南公社)、崇左(駐太平鎮)、寧明、龍州、大新(駐桃城鎮)、天等、隆安等13縣。 
     
      〔龍州專區、崇左專區〕 1949年設龍州專區,專署駐龍州鎮。轄龍津(駐龍州)、龍茗、萬承、養利、雷平、左縣、上金、崇善(駐太平)、思樂、明江、寧明、憑祥、鎮邊、靖西等14縣。 
     
      1950年原武鳴專區所屬鎮結縣及百色專區所屬天保、敬德2縣劃入龍州專區。轄17縣。 
     
      1951年原屬百色專區的向都縣及賓陽專區的扶綏、隆安、上思3縣劃入龍州專區。同年龍州專區改名崇左專區,專署駐崇左縣(原崇善縣太平鎮)。將龍津、上金2縣合并為麗江縣(駐原龍津縣城);寧明、明江、憑祥3縣合并為鎮南縣(駐原寧明縣城);崇善、左縣2縣合并為崇左縣(駐原崇善縣太平鎮);雷平、養利、萬承3縣合并為大新縣(駐原養利縣城);龍茗、向都、鎮結3縣合并為鎮都縣(駐原鎮結縣天等)。將靖西、鎮邊、天保、敬德4縣劃歸百色專區。崇左專區轄9縣。 
     
      1952年撤銷崇左專區,將崇左、麗江、鎮南、大新、鎮都、扶綏、隆安、思樂、上思等9縣劃歸邕寧專區。 
     
      〔武鳴專區〕 1949年設武鳴專區,轄武鳴(武緣)、平治(駐榜圩)、果德(思林并入)、鎮結、那馬(駐周鹿)、隆山、都安、隆安、遷江、上林10縣。 1950年撤銷武鳴專區,將武鳴、隆安、隆山、都安4縣劃歸南寧專區;果德、平治、那馬3縣并入百色專區;鎮結縣并入龍州專區。 

    6. 河池地區
      河池專區、河池地區 1965年設立河池專區,專署駐河池縣。原屬柳州專區的河池(駐金城江鎮)、宜山(駐慶遠鎮)、羅城(駐東門鎮)、南丹、天峨(駐六排鎮)、環江6縣,百色專區的鳳山(駐鳳城鎮)、東蘭2縣及巴馬瑤族自治縣(駐定馬鎮)和南寧專區的都安瑤族自治縣(駐安陽鎮)劃入河池專區。轄8縣、2自治縣。 
     
      1970年河池專區改稱河池地區,地區駐河池縣。轄河池(駐金城江鎮)、環江、羅城(駐東門鎮)、宜山(駐慶遠鎮)、東蘭、鳳山、天峨(駐六排鎮)、南丹等8縣及都安瑤族自治縣(駐安陽鎮)、巴馬瑤族自治縣(駐定馬鎮)2自治縣。 

    7. 柳州地區
      慶遠專區、宜山專區、柳州專區、柳州地區 1949年設慶遠專區,專署駐宜山縣慶遠鎮。轄宜山(駐懷遠鎮)、天河、東蘭、忻城、河池、南丹、天峨(駐六排鄉)、思恩、宜北、羅城(駐東門鄉)等10縣。 
     
      1950年慶遠專區改名宜山專區。將東蘭縣劃歸百色專區。轄9縣。 
     
      1951年南寧專區所屬都安縣劃入宜山專區。宜北、思恩2縣合并為環江縣(駐原思恩縣洛陽)。宜山地區轄9縣。
     
      1952年宜山專區屬桂西僮族自治區領導。原柳州專區所屬柳江(駐拉堡鎮)、柳城(駐大埔鎮)、來賓、融縣、三江(駐古宜鎮)、象縣、武宣7縣劃入宜山專區。撤銷天河縣,并入羅城縣;象縣、武宣2縣合并為石龍縣(駐原象縣石龍);融縣改稱融安縣(駐長安鎮)。1952年11月25日由融安、三江、羅城等縣析置大苗山苗族自治區(駐融水鎮);同年12月3日三江縣改設三江縣侗族自治區。宜山專區轄13縣、2自治區。 
     
      1953年將都安縣劃歸邕寧專區;河池縣駐地遷金城江鎮。宜山專區轄12縣、2自治區。 
     
      1955年三江縣侗族自治區改設三江侗族自治縣(駐古宜鎮);大苗山苗族自治區改設大苗山苗族自治縣(駐融水鎮)。宜山專區轄12縣、2自治縣。 
     
      1956年宜山專區改設宜山地區工作委員會,屬桂西僮族自治州領導。環江縣遷駐原思恩縣城。 
     
      1958年1月復設宜山專區,由廣西僮族自治區領導。后宜山專區改名柳州專區,專署由宜山縣慶遠鎮遷駐柳州市。原由自治區直轄的柳州市劃歸柳州專署領導。原屬桂林專區的鹿寨縣和原屬梧州專區的大瑤山瑤族自治縣(駐金秀鄉)劃入柳州專區。轄1市、13縣、3自治縣。 
     
      1960年石龍縣改名為象州縣(駐象州鎮)。宜山縣駐地由懷遠鎮遷慶遠鎮。 
     
      1961年柳州市改由自治區直轄。柳州專區轄13縣、3自治縣。 
     
      1962年恢復武宣縣。環江縣駐地城關鄉改為城關鎮;羅城縣駐地東門鄉改為東門鎮;大瑤山瑤族自治縣駐地金秀鄉改為金秀鎮;天峨縣駐地六排鄉改為六排鎮。轄14縣、3自治縣。 
     
      1965年將河池、宜山、羅城、南丹、天峨、環江6縣劃歸河池專區。 
     
      1966年大苗山苗族自治縣改名為融水苗族自治縣;大瑤山瑤族自治縣改名為金秀瑤族自治縣。 
     
      1970年柳州專區改稱柳州地區,地區駐柳州市。轄柳城(駐大埔鎮)、融安(駐長安鎮)、鹿寨、象州、武宣、柳江(駐拉堡鎮)、來賓、忻城等8縣及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駐古宜鎮)、金秀瑤族自治縣3自治縣。
     
      〔柳州專區〕 1949年設柳州專區,專署駐柳州市。轄柳州市及柳江(駐拉堡鎮)、柳城(駐鳳山鎮)、融縣、三江(駐古宜)、中渡、榴江(駐寨沙)、雒容、象縣、武宣、來賓等10縣。 
     
      1950年柳州市改由省直轄;柳城縣由鳳山鎮遷駐大埔鎮。柳州專區轄10縣。 
     
      1951年將雒容、榴江、中渡3縣合并設鹿寨縣(駐原榴江縣鹿寨)。柳州專區轄8縣。 
     
      1952年撤銷柳州專區,將鹿寨縣劃歸桂林專區;柳江、柳城、融縣、三江、象縣、武宣、來賓7縣劃歸宜山專區。 

    8. 桂林地區
      桂林專區、桂林地區 1949年設桂林專區,專署駐桂林市。轄臨桂(駐桂林市)、靈川、資源、興安、全縣、灌陽、陽朔、永福、百壽、義寧、龍勝等11縣。 
     
      1951年撤銷義寧縣,并入臨桂、靈川、龍勝等縣。同年8月19日龍勝縣改設龍勝各族聯合自治區。桂林專區轄9縣、1自治區。 
     
      1952年原柳州專區所屬鹿寨縣劃入桂林專區。撤銷資源、百壽2縣,將資源縣并入全縣、興安2縣;百壽縣并入永福縣。桂林專區轄8縣、1自治區。 
     
      1954年撤銷靈川縣,并入臨桂縣。恢復資源縣(駐大埠頭)。桂林專區轄8縣、1自治區。 
     
      1955年龍勝各族聯合自治區改設龍勝各族自治縣。桂林專區轄8縣、1自治縣。 
     
      1958年原由省直轄的桂林市劃歸桂林專署領導。將鹿寨縣劃歸柳州專區;原屬梧州專區的恭城、平樂、荔浦(駐荔城鎮)3縣劃歸桂林專區。桂林專區轄1市、10縣、1自治縣。 
     
      1959年全縣改名為全州縣。 
     
      1961年桂林市改由自治區直轄。桂林專區轄10縣、1自治縣。 
     
      1962年恢復靈川縣(駐甘棠公社)。桂林專區轄11縣、1自治縣。 
     
      1970年桂林專區改稱桂林地區,地區駐桂林市。轄臨桂(駐桂林市)、靈川(駐甘棠鎮)、興安、資源(駐大埠鎮)、全州、灌陽、恭城、平樂、陽朔、荔浦(駐荔城鎮)、永福等11縣及龍勝各族自治縣。 
     
      1975年臨桂縣由桂林市遷駐二塘。桂林地區轄11縣、1自治縣。 

    9. 梧州地區
      平樂專區、梧州專區、梧州地區 1949年設平樂專區,專署駐賀縣八步鎮。轄平樂、賀縣、懷集、信都、昭平、蒙山、修仁、荔浦、鐘山、恭城、富川等11縣。 
     
      1951年平樂專署遷平樂縣(駐平樂鎮)。撤銷信都、修仁2縣,將信都縣并入賀縣;修仁縣并入荔浦、鹿寨2縣。平樂專區轄9縣。懷集縣委托廣東省領導。 
     
      1952年將懷集縣劃歸廣東省粵中行政區。原富川、鐘山2縣合并設富鐘縣(駐原鐘山縣城)。賀縣遷駐八步。1952年5月28日由荔浦、蒙山、象縣、平南、桂平、武宣等縣設置大瑤山瑤族自治區(駐金秀)。平樂專區轄7縣、1自治區。 
     
      1955年大瑤山瑤族自治區改設大瑤山瑤族自治縣。 
     
      1958年撤銷平樂專區,設置梧州專區,專署駐梧州市。原由省直轄的梧州市劃歸梧州專署領導。將大瑤山瑤族自治縣劃歸柳州專區;恭城、平樂、荔浦3縣劃歸桂林專區。原屬容縣專區的蒼梧(駐龍圩鎮)、岑溪、藤縣3縣劃入梧州專區。轄1市、7縣。 
     
      1960年梧州市改由自治區直轄。梧州專區轄7縣。 1962年撤銷富鐘縣,復設鐘山(駐鐘山鎮)、富川(駐富陽鎮)2縣。梧州專區轄8縣。 
     
      1970年梧州專區改稱梧州地區,地區駐梧州市。轄蒼梧(駐龍圩鎮)、鐘山、富川(駐富陽鎮)、賀縣(駐八步鎮)、岑溪、藤縣(駐藤城鎮)、蒙山、昭平等8縣。 
     
      〔梧州專區〕 1949年設梧州專區,專署駐梧州市。轄梧州市及蒼梧(駐梧州市)、藤縣、岑溪、容縣、平南、桂平等6縣。 
     
      1951年撤銷梧州專區,梧州市改由省直轄。原梧州專區所屬各縣劃歸容縣專區。 

    10. 玉林地區
      郁林專區、容縣專區、玉林專區、玉林地區 1949年設郁林專區,專署駐郁林縣。轄郁林、貴縣、興業、北流、陸川、博白等6縣。 
     
      1951年撤銷郁林專區,設置容縣專區,專署駐容縣。原郁林專區所屬貴縣劃歸賓陽專區。將郁林專區所屬郁林、興業、北流、陸川、博白5縣及原梧州專區所屬蒼梧(駐梧州市)、藤縣、岑溪、容縣、平南、桂平6縣劃入容縣專區。轄11縣。 
     
      1952年將博白縣劃歸欽州專區。貴縣由賓陽專區劃入容縣專區。撤銷興業縣,并入郁林、貴縣2縣。蒼梧縣遷駐龍圩鎮。容縣專區轄10縣。 
     
      1953年博白縣由欽州專區劃入容縣專區。轄11縣。 
     
      1956年郁林縣改為玉林縣。 
     
      1958年撤銷容縣專區,恢復玉林專區。專署由容縣遷駐玉林縣。將蒼梧、岑溪、藤縣3縣劃歸梧州專區。轄8縣。
     
      1970年玉林專區改稱玉林地區,地區駐玉林縣。轄玉林、桂平、平南、容縣(駐容城鎮)、北流(駐陵城鎮)、陸川(駐陸城鎮)、博白、貴縣(駐貴城鎮)等8縣。 

    11. 欽州地區
      欽廉專區、欽州專區、合浦專區、欽州專區、欽州地區 1950年由廣東省南路專區分設欽廉專區,專署駐北海市。轄合浦、防城、欽縣、靈山4縣,屬廣東省領導。 
     
      1951年欽廉專區改稱欽州專區,專署駐欽縣城(欽州鎮)。欽州專區和北海市委托廣西省領導。 
     
      1952年欽州專區劃歸廣西省。原容縣專區的博白縣劃入欽州專區。由合浦縣析置浦北縣(駐小江)。欽州專區轄6縣。 
     
      1953年欽州專署遷駐合浦縣廉州鎮,將博白縣劃歸容縣專區。欽州專區轄5縣。 
     
      1955年欽州專區劃歸廣東省,改稱合浦專區。 
     
      1957年由防城縣析置十萬山僮族瑤族自治縣(駐東興鎮);由欽縣的北部設置欽北僮族自治縣(駐大寺鎮)。合浦專區轄5縣、2自治縣。 
     
      1958年北海市劃歸合浦專署領導。1958年5月1日十萬山僮族瑤族自治縣改名為東興各族自治縣。合浦專區轄1市、5縣、2自治縣。 
     
      1959年撤銷合浦專區,將北海市及合浦、浦北、靈山、欽縣(駐欽州鎮)、防城5縣及東興各族自治縣、欽北僮族自治縣并入湛江專區。撤銷北海市及浦北縣,并入合浦縣;撤銷欽北僮族自治縣,并入欽縣;撤銷防城縣,并入東興各族自治縣。 
     
      1964年2月5日欽縣改名為欽州僮族自治縣。 
     
      1965年原屬廣東省湛江專區的合浦(駐廉州鎮)、靈山、欽州僮族自治縣、東興各族自治縣和北海市劃歸廣西僮族自治區。復設欽州專區,專署駐欽州縣(欽州鎮)。將合浦、靈山2縣及欽州僮族自治縣、東興各族自治縣及原屬南寧專區的上思縣劃歸欽州專區管轄。撤銷欽州僮族自治縣,改設欽州縣。恢復浦北縣(駐小江鎮)。欽州專區轄5縣、1自治縣。北海市由欽州專區代管。 
     
      1970年欽州專區改稱欽州地區,地區駐欽州縣。轄欽州、靈山(駐靈城鎮)、浦北(駐小江鎮)、合浦(駐廉州鎮)、上思(駐思陽鎮)5縣及東興各族自治縣(駐東興鎮)。 
     
      1978年東興各族自治縣由東興鎮遷駐防城鎮,改名為防城各族自治縣。欽州地區轄1市、5縣、1自治縣。 

    12. 百色地區
      百色專區、百色地區 1949年設百色專區,專署駐百色縣。轄百色、凌云、樂業、鳳山(駐鳳城鎮)、萬岡(駐定馬)、田東(駐平馬)、向都、田陽(駐那坡)、西林、西隆(駐新州)、田西(駐潞城)、天保(駐東關)、敬德等13縣。 
     
      1950年將敬德、天保2縣劃歸龍州專區;原武鳴專區所屬果德、平治、那馬3縣及宜山專區所屬東蘭縣劃入百色專區,轄15縣。 
     
      1951年將向都縣劃歸龍州專區,那馬縣劃歸賓陽專區。原龍州專區所屬靖西、鎮邊、天保、敬德4縣劃入百色專區。將凌云、樂業2縣合并為凌樂縣(駐原凌云縣城);西隆縣和西林縣西部合并為隆林縣(駐新州);田西縣和西林縣東部合并為田林縣(駐原田西縣潞城);平治、果德2縣合并為平果縣(駐原果德縣城);敬德、天保2縣合并為德保縣(駐原天保縣城)。撤銷萬岡縣,并入東蘭、鳳山、田陽、田東等縣。百色專區轄12縣。 
     
      1952年百色專區屬桂西僮族自治區領導。 
     
      1953年鎮邊縣改稱睦邊縣(駐鎮玉鎮);田林縣由潞城遷駐樂里鎮。1953年1月1日隆林縣改設隆林各族聯合自治區。百色專區轄11縣、1自治區。 
     
      1955年隆林各族聯合自治區改設隆林各族自治縣。百色專區轄11縣、1自治縣。 
     
      1956年百色專區改設百色地區工作委員會,由桂西僮族自治州領導。1956年1月23日由東蘭、鳳山、田東3縣各一部分地區合并設置巴馬瑤族自治縣,駐巴馬街(萬岡縣城舊址)。轄11縣、2自治縣。 
     
      1957年撤銷百色地區工作委員會,改設百色專區,由廣西省直接領導。 
     
      1962年撤銷凌樂縣,恢復凌云、樂業2縣。百色專區轄12縣、2自治縣。 
     
      1963年恢復西林縣(駐八達鎮)。轄13縣、2自治縣。 
     
      1965年睦邊縣改稱那坡縣。將鳳山、東蘭2縣及巴馬瑤族自治縣劃歸河池專區。百色專區轄11縣、1自治縣。 
     
      1970年百色專區改稱百色地區,地區駐百色縣。轄百色、凌云、樂業、田陽(駐田州鎮)、田東(駐平馬鎮)、平果(駐碼頭鎮)、德保、靖西(駐新靖鎮)、那坡、西林(駐八達鎮)、田林(駐樂里鎮)等11縣及隆林各族自治縣(駐新州鎮)。


    版權說明:本資料由本站成員gong錄入及校對。您可以用于個人研究,但未經本站允許不得隨意轉載、傳播以及用于任何商業用途。如果您對此有任何疑問,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一亚洲AV日韩AV欧| 野花社区视频在线观看| 一二三四在线视频观看社区| 国产精品无码av不卡| 国产迷姦播放在线观看| 高清看男人插曲女人视频| 开心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av|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午夜男女爽爽影院免费视频下载| 中文字幕无码av不卡一区| 韩国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 性男女做视频观看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 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首页| 亚洲蜜臀av乱码久久| 97人人添人澡人人爽超碰| 亚洲爆乳WWW无码专区| 成人网站WWW污污污网站| 日韩大片高清播放器大全| 国产色无码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网|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蜜臀av| 亚洲性线免费观看视频成熟| 国产精品成人中文字幕|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四虎亚洲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69天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 欧美性群另类交|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的视频| 国产免费无遮挡吃奶视频| 日韩少妇人妻vs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