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養生的知識 2011年07月13日 來源:中國中醫
熱點關注:肝癌 小兒癲癇 脂肪肝 子宮癌 卵巢囊腫 宮頸癌 牛皮癬 尖銳濕疣 腰間盤突出
[導語]經絡學說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中醫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等各個方面,幾千年來指導著我國... 經絡學說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中醫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等各個方面,幾千年來指導著我國針炙、推拿、按摩及中醫各種臨床實踐。認識和掌握經絡在人體中的分布,運行線路及主要功能等情況,將對保健養生起到很大作用。經絡養生具有適應癥廣,療效顯著,操作方便,經濟安全等特點。 經絡養生也是一種價廉物美、簡單方便、隨時隨地都可以使用的方法。 按中醫經絡原理來養生,符合陰陽五行學說。經屬陽,絡屬陰,經又分陰經、陽經。因此用經絡調理身體陰陽失調部分,就可以起到養生作用。 中醫里的“經”有路徑的含義,經脈貫通上下,溝通內外,是經絡系統的主干。 中醫里的“絡”有網絡的含義,是經脈別出的分支,較經脈細小,縱橫交錯,遍布全身。 經絡二者相互交叉,緊密相連,將人體各部聯結成一個有機整體。人體中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干,內屬臟腑為陰,外絡肢節屬陽。十二經脈即手三陰經(肺、心包、心)、手三陽經(大腸、三焦、小腸)、足三陽經(胃、膽、膀胱)、足三陰經(脾、肝、腎)的總稱,是經絡系統的主體,又稱“正經”。 經絡生理功能及應用 聯系臟腑,溝通肢竅 經絡中的正經、奇經八脈、十五絡脈、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縱橫交錯,入里入陰,出表出陽,能上能陽,達下達陰,聯系人體各臟腑組織。經筋、皮部,聯系肢體筋肉皮膚;浮絡和孫絡聯系人體各細微部分。這樣,經絡將人體聯系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使人體各部的活動保持著陰陽協調統一。 運行氣血,濡養全身 人體各個臟腑組織器官在氣血的溫養濡潤下,才能發揮其正常生理作用,使體內臟腑、體表、五官、九竅、皮肉筋骨均能息息相通,協調一致,這些均依賴經絡傳輸運行來完成。 抗御病邪,保衛機體 經絡行氣血而營陰陽。營氣行于脈中,衛氣行于脈外,使營衛之氣密布周身,調于五臟,和于六腑;在外抗御病邪,防止入侵。 反映病理變化 經絡是人體內外的一個聯絡系統,在生理功能失調時,又是病邪傳輸的途徑,具有反映疾候的特點。在病理過程中,常可在經絡循行線上出現明顯壓痛或結節、條紋狀反映物以及相應部位的皮膚色澤、形態、溫度等變化。 辨證歸經 通過辨析患者體征及相關部位發生病理變化的癥狀,以確定疾病所在的經脈。 指導治療 通過針刺、艾灸、推拿、按摩等手段,刺激體表腧穴,以疏通經氣,調節人體臟腑氣血功能,從而達到治療、預防疾病的目的。 中醫學“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的觀點,說明保持經絡通暢是預防疾病的首要前提。在現實生活中,如散步、跑步、游泳、跳舞、意念入靜及各種體育運動等均可使經脈疏暢,運行通達各臟器,從而達到健身、養生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