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山、順峰中學教學常規檢查交流活動總結
潞田中學 王萬宜(副校長)
為了全面推動義務教育新課程向縱深發展,找出貫徹教學常規中存在的問題。按照縣教育局統一安排,2010年4月7日—8日,我們檢查組一行4人,對寶山、順峰中學貫徹落實教學常規情況進行了檢查評比。兩天來,我們檢查組的成員工作有分工,天天有記錄,時時有交流,根據學校領導的匯報,詳細查看了本學期來的相關材料、召開教師及學生座談會4次,共聽課12節,其中隨機聽課8節。通過2天緊張的檢查工作,經過檢查組全體成員認真討論,我們對寶山、順峰中學教學常規工作總結如下:
一、主要情況
我是自99年作為學科帶頭人送課下鄉以來第一次踏入澗田片的學校,對比十年前,學校的各項工作在教體局的精心領導和學校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應該是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不經意間連學生的普通話都說得非常標準了。
上課:
在寶山中學聽了八年級語文黃婧老師和八年級物理林金福老師及順峰中學七年級數學王宇平老師和八年級數學郭明老師的四堂課。其中黃婧老師的課給我印象最深。作為參加工作才兩年的她,課前進行了“一句一段一文二詩一講一評”的常規訓練,采用師生互動合作交流、平等對話等形式服務于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整節課基本貫徹了新課標,達到了教學目的,遺憾的是課后檢查對課前訓練沒有專門的備課,沒有形成制度化。其他三位教師對課堂教學有新的認識,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有所體現。但是教學方法枯燥單一,教師提出的問題缺乏啟發性和思考性,媒體應用不恰當,多媒體代替了黑板,取代對文本的閱讀,而不再是老師輔助的教學手段。課堂上教師不敢大膽放手學生歸納和總結,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這也可能是農村中學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因為他們走出去鍛煉的機會非常少,而學校僅有的資源,師資水平制約其發展。
教案:
在檢查中詳細查看了寶山中學初一、、二年級數學、語文,初三物理、語文,順峰中學初一數學、初二數學三物理、英語、數學及學校全體班子成員教案。其中寶山中學初三物理及個別班子成員無備課,課后少數教師寫了教后感,非統考科科目大多無教案。順峰中學采用的是統考科目集體備課,二次備課簡單,受師資限制研課少,質量差,有簡單記錄,非統考科目各自紙張備課。聽了順峰中學初一年級數學課后,查看了他的教案無本課內容。而且二次備課質量不高。跟順峰中學老師交流時反映:集體備課操作復雜,有時備課是集體備的,但有時上課是按自己的思路來的上的,跟備課不同步,集體備課除曾校長參與的英語組等個別學科外大多有形式主義之嫌。
作業及批改情況:
就檢查的作業來看,寶山中學初一數學作業次數14次,有批改,有日期,有訂正,作業量適中,語文作業采用日記代替,批閱簡單,初三年級全部無紙字作業,由練習冊、試卷代替,有批閱。順峰中學初一數學作業次數12次,格式較規范,能全批全改,初三物理、語文等學科也無紙字作業,兩所學校的作文都大多只有總批無眉批。
教研活動情況:
兩所學校都有教研組計劃和記錄,教師聽課筆記能達到規定的節數,都有聽課意見。評課都能直擊上課教師的不足。順峰中學還開展了“任務性教學”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兩個主題教研活動,老師評課時每個組員都會談如果是自己上,我應該怎樣上來幫助上課教師發現問題,找出差距,找到改進措施。但是教研活動只是停留在相互聽課、評課等層次上,活動形式單一,無學期及長遠計劃。
座談會情況
1.教師對《課標標準》的理解和把握還有待于加強。教師重視教材、教參,不重視課程標準。座談中發現有些教師課標的意識還很淡薄,教學存在遠離課程標準的要求進行教學的現象。
2.學生課業負擔還是很重,大多數教師還是搞題海戰術。
3.身處邊遠山區,青年教師提出了渴望專業成長的愿望,順峰中學初一年級基本上全是青年教師任課,無學科帶頭人。
4中老年教師提出備課應分層次要求,檢查標準不能過細,要重實效。
5. 受師資等因素影響勞技、電腦、體育等科目無法按部頒標準開課,
二、存在問題及不足:
從這次檢查看,兩所學校教學常規的落實都有一定措施,但是還存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改進,并在今后的教學工作和學校管理中加強。
1、教師備課水平不高,教案體現不出新課標的精神。個別教師教案編寫簡單空洞,只列出提綱式環節,缺乏實用性,未能體現教法和預設;少數教師照抄網上教案,甚至直接打印粘貼在備課本上,順峰中學還有教師花錢購買網上資源;大多教師的備課存在盲目性,缺少目的性,存在應付檢查的現象;教學反思的質量不高。
2、評課沒有高度,不能運用新課改理念做依據,對課堂進行有效分析。學校對聽評課工作都較為重視,規定了每學期每位教師聽評課的節數。但檢查中我們感到:聽課意識認識不夠,抄寫聽課記錄存在;聽課漫無目的、流于形式;沒有形成促使執教者和聽課者提高水平的運行機制,只是當任務去完成,缺乏主動性。
3、盲目性的作業布置與不負責任的作業批改。有的教師作業布置量偏少,缺少精心設計,未能有效地達到鞏固和提高的目的;有的教師作業布置過濫,缺乏基礎性、自主性、綜合性、差異性,沒有讓作業成為學生品味成功的載體;作業批改有的教師馬虎草率不夠仔細,評價的標準也五花八門。少部分教師作業批改后學生的錯題沒有及時訂正,有的沒有及時批改。學生的書寫還沒有引起教師足夠的重視,從所有作業批語看,鼓勵性語言仍有待于探索。
4、教師任課多、負擔重,嚴重影響教學質量。由于教師編制緊、學校規模小等因素,勞技、電腦、歷史、生物、地理等學科矛盾比較突出,專業化程度不高,有的甚至沒有按部頒標準開課,教師普遍存在任課多、負擔重的問題。
5、校本教研形式單一。兩所學校的校本教研活動雖有計劃,但落實不到位。學校的校本教研的過程性材料偏少,且都是以聽課、評課為主,師資評價機制尤其是青年教師的培養機制有待進一步加強,欣喜的是兩所學校都開通了光纜上網,對教師成長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幾點思考:
1、抓“教學常規”的落實。既然是常規,就應該有一個規定,這個規定應該是最基本的規定,也應該是每一位老師都能夠達到的規定。如果學生作文一篇也不具體批閱,常規談何落實?所以,要認真抓好教學常規管理,制訂相應制度,并抓好檢查落實;重視教學常規工作的過程性管理,抓實、抓細,提高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的整體效益。
2、抓備課改革。認真抓好備課環節,加強學法研究,結合新課標理念精心設計好學生自學探究、合作學習、作業等教學環節。建立“集體備課日”制度,組織教師集體探討教學內容,對不同教學經驗教師分層次要求,從而盤活教師的資源,實現資源共享。
3、抓好教學反思。教師的課堂教學,要及時進行反思,對教育教學過程中有意義的現象從教育理念和教育藝術的角度加以分析,使認識上升到新的高度。教學反思要求具體,具有實在的反思內容和適宜的反思方式,要務實。
4、抓聽課、促課。要建立健全聽課制度,要求行政、教師要多聽課,多聽隨堂課。教師、行政聽課時,要認真做好聽課筆記。每聽一節課,都要對該節課進行點評,寫在聽課本的評議欄內,最好能與上課教師交流,相互幫助,相互促進。
5、抓作業的合理布置與認真批改。布置作業時力求在“趣”、“精”、“活”上下功夫,不搞題海戰術,爭取當天的作業當天完成。
6、抓教研。要認真開展教學案例研究和專題研究,要落實每周學科教研活動,做到有重點,有中心發言人,有記錄。通過研討課、公開課、比賽課等課堂實踐及課前備課說課,課后評課議課,互幫互學,形成良好的學習和研究氛圍,真正使教師研有所需、研有所得。
7、促教師成長。從這兩所學校的檢查和交流來看,青年教師居多,且本體性知識缺乏,但都有渴望成長的要求,而教體局倡導的讀書活動卻開展不怎么好,甚至對讀書活動有排斥心理。作為學校應該制定教師培訓計劃,加大投入,通過學習教育理論、參加教研活動、同伴互助、進行教學反思等途徑,打造教師自身強項,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最終讓每一位學生受益,讓全體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總之,教學常規是學校教學工作的核心,是學校的立足之本,更是教師份內的本職工作。套用后六中學胡海軍校長的一句名言:“做好常規就是奇跡”,只有做好常規,學校的教學才會精彩,教師專業成長才能實現,教育教學質量才能穩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