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國家賦予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的監管職能,責任重大,任務艱巨。今年,總局提出的“五個更加”中要求我們要更加高效監管市場,這對我們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基層工商所是工商部門市場監管的前沿陣地,是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的具體落實者和實施者。作為一名基層工商所長,如何科學有效的抓好轄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至關重要。近期,按照分局的安排部署,我對轄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和分析,現就如何進一步加強轄區食品安全監管談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轄區食品安全監管的基本情況與現狀 我所現有監管人員6名,管轄城區以北的郊區和銀達、果園兩鄉鎮,轄區面積560平方公里,人口約6萬人。流通食品經營戶325戶,其中乳制品經營戶152戶;大型商場超市分店2戶,小型超市6戶;批發經營1戶,批零兼營3戶。從經營主體來看以個體工商戶居多,商場、超市所占比重較少。從分布情況來看主要在鄉村兩級,城郊占20%,農村占80%。從經營規模上來看大部分是以經營糖酒、副食為主的小門店。近年來,我所在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緊緊圍繞建立長效化、制度化、規范化的食品監管模式,認真落實食品安全監管八項制度,建立和規范了轄區食品經營戶的“一戶一檔”,并實行信用分類監管制度。工商所與監管人員,監管人員與經營戶層層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分片包干,責任到人,實行了網格化監管模式。積極推行“一票通”制度,制定了工商所干部與轄區食品經營戶建立的“136”聯系制度,聘請了5名社會各界人士擔任食品安全義務監督員,在轄區建立了12戶食品安全示范店。大力開展食品流通領域的專項檢查和日常巡查,查獲了一批不合格食品,基本形成了“工商監管、經營者自律、社會監督”的良好格局。通過以上措施,轄區食品安全狀況得到明顯改善,沒有發生過食品安全事故。 二、我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雖然,我所流通領域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沒有出現較大的問題。但是從前一階段市局對我所的食品安全督查情況來看,我們在工作中還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同時,我們在實際工作也遇到諸多困難和矛盾,一些矛盾還比較尖銳,如果處理不好,將可能引發安全問題和監管責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部分食品經營者證照不齊,存在違法經營現象。我所轄區目前證照不齊主要有以下四種情況:一是新開業食品經營戶。由于食品流通許可證辦理周期較長,在一段時間內還存在無照經營現象。二是一些流動食品經營戶和集貿市場的食品經營戶,受經營規模、經營場所限制,難以符合法律關于食品流通經營許可的相關規定,導致無照經營。三是《食品安全法》對一些行業管轄界定不清,比如對前店后廠的蛋糕店、流動的鹵食店、小串串店等辦不上許可證,造成無照經營。四是一些食品經營戶未及時換取新的流通食品許可證,持原有的舊證經營,形成證照不齊。 (二)食品經營者素質不高,食品安全義務履行不到位。首先,由于我所轄區大部分為農村,食品經營者文化程度偏低,年齡普遍在40歲以上,小學文化的占半數以上,文盲也占了相當比例。由于受年齡、文化的影響,經營者們的法律意識、食品安全意識、經營責任意識、自我保護意識、食品衛生知識等嚴重缺乏,進貨時主要考慮產品成本,極少留意商標、廠名、廠址及合格證等因素,對進貨質量很難做到有效把關,不經意間為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場提供了機會,很難真正承擔起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角色。其次,進貨渠道隨意,存在著散、亂、小的現象。由于農村小食品店進貨品種少,數量小,檔次低,基本以就近、就便為主,一些生產加工家庭小作坊式的食品生產經營戶和無證無照送貨下鄉車輛瞄準了這些小型經營者弱點、向他們出售低劣商品。三是大多數經營戶“一票通”臺賬落實不到位,把關不嚴。索要的票據五花八門,收集凌亂,裝訂整理要靠工商所管片干部完成,一些容易出問題的食品反而沒有索到票證,如果真正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很難進行責任倒查,源頭追溯。 (三)散裝食品監管乏力,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一是集市散裸裝食品的“兩防”設施不夠完善。農村集市銷售的食品近60%為散裝、裸裝,雖然有的業戶添置了網罩,解決了防蠅問題,但防塵效果不理想。二是食品店的散裸裝食品標示不清晰。我們在巡查中發現,農村商店所售的散裝食品多數無原料說明,無加工日期,無保質期,只是對食品的品名、產地、生產者做了簡單的標注。三是農村雜貨店食品混放嚴重。農村雜貨店規模較小,衛生狀況較差,商品類別較雜,洗化用品與食品混放,存在食品被污染的隱患。四是銷售三無產品、超期食品現象依然存在。五是部分食品質量堪憂。集市和小食品店出售的果凍、汽水等食品普遍存在色素、有害菌超標現象。 (四)工商所監管力量有限,難以實現全方位的監管。目前,我所現有執法人員6人,除去內勤人員,加上所長、副所長也只有5名巡查人員。同時,工商所監管面廣,經營戶分布于各鄉、各村,如對食品經營戶巡查一遍也要兩、三個月時間,監管任務重和監管力量薄弱的矛盾相當突出。工商所干部除了履行食品安全監管方面諸多職能外,還要辦理日常的個體管理、非公黨建、處理消費投訴、應付各種各樣的專項行動,真正能夠投入到食品監管的力量很少,巡查效率無法保證,食品巡查停留在面上。交通工具、地域條件等多種問題也制約了我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另外,食品安全監管涉及多個職能部門,需要齊抓共管。在日常監管中,相關部門卻各自為政,甚至互相推諉,部門之間明顯存在不同步現象,監管合力尚未形成。如對前置審批過期失效的情況,一味依賴工商部門去督促補辦,造成工商部門孤軍奮戰局面。 三、加強轄區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的思路與對策 針對以上我們在食品安全監管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在今年的工作中,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切實提高轄區食品安全監管水平。 (一)加強宣傳教育,進一步提高食品經營者履行法定義務的自覺性。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食品經營戶履行食品進貨查驗制度水平的高低,決定著我們對食品安全監管質量的好與差。因此,我們要把提高經營者的素質作為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的有效途徑。首先,要充分利用企業個體例會、集貿市場、市場巡查之機,加強對《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監管八項制度》及一些識別假冒劣質食品知識的宣傳教育。其次,與分局消保科、人才培訓中心建立聯合培訓機制,定期分批對食品經營者進行輪訓,實行持證上崗。三是加大市場巡查力度,積極推行“一票通”的落實。遵循“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一些不履行進貨查驗制度,情節較為嚴重的,堅決予以查處。起到震懾作用。去年,我所對懷茂的兩戶不履行進貨查驗制度引起消費投訴的進行了處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銀達轄區內“一票通”落實的情況要好于其他片區。 (二)嚴把進貨關口,建立起批發商與零售戶良性配送網絡。從源頭上把住了食品的進貨關,我們所肩負的食品安全壓力將大大減輕。首先,對食品流動送貨車實行備案管理。前兩年分局也推行了此項制度,主要是由工商所各自登記備案,但由于沒有形成統一規范和具體操作中存在一些問題,堅持的不好。建議分局可對全區范圍內所有食品送貨車進行統一備案、統一編號、統一噴涂標識,將備案情況向社會特別是食品經營者予以通告。同時還可聯合公安、交通等相關部門嚴格審查食品經營者的配送資質,對不具備送貨條件的,堅決予以取締。這樣推行后,食品經營業戶可拒絕收購未噴涂統一標識的流動配送商(送貨車)送的商品,這就從源頭上制止了“三無”食品、問題食品進入市場。其次,充分發揮工商服務職能作用,由工商部門牽線結緣,在批發商、大型超市和農村食品經營戶之間,架起一座合作的橋梁,雙方簽訂供貨協議,定點配送貨源,并在價格上給予支持,質量上保證,在農村商店掛上“某某批發商、超市貨源配送點”的牌子,一來便于工商部門和群眾監督,二來解決了農村食品經營戶進貨渠道雜、亂、散的問題。 (三)加強對散裝食品監管力度,消除安全隱患。一是要嚴格審查經營散裝食品經營戶的主體資格是否合法,發現證照不全的堅決取締。二是監督檢查散裝食品經營戶,是否建立執行食品進貨檢查驗收制度,重點檢查食品經營者對購進的散裝食品是否按批次向供貨人索取食品質量檢驗或檢疫、檢測合格證明。三是監督檢查散裝食品零售經營戶,是否建并執行食品進貨臺帳制度。四是對經營散裝食品經營戶實行備案制度,尤其是集貿市場上不屬于本所轄區的經營戶,作為備案的重點。五是統一要求標簽和防蠅、防塵設施。集貿市場上經營散裝食品的,可統一制作銷售車、門店統一要求貨架。 (四)進一步深化食品經營戶的信用分類監管制度,解決工商所監管力量不足的問題。我所計劃在今年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以工商所建立的食品經營戶“一戶一檔”為基礎,結合年檢驗照工作的開展,利用三個月的時間,下大力氣對轄區內的所有食品經營戶進行一次全面的排查,進一步完善食品經營戶的信用監管基礎資料。在此基礎上,認真細致劃分食品經營戶的信用等級。要求管片干部建立食品經營戶“兩賬一卡”,即“食品經營戶的電子臺賬和書式臺賬,動態監管信息卡”。做到“三清”,即戶數清、信用等級情況清、經營重要食品清。以此為手段進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效能。同時,注重食品安全示范點的典型示范帶動作用。把工作的重點放在示范點的規范化建設上,然后在適當的時機組織召開現場觀摩會,把轄區內的食品經營戶分片組織起來,現場觀摩本區域的食品安全示范點,學習他們的具體做法,現場講解、現場教育,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全面提高轄區食品經營戶的整體經營水平。 食品安全監管責任重大、任重道遠。以上是我對加強轄區食品安全監管的一些粗略的想法,有不妥之處,盡情批評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