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代 詩 歌 賞 析 題 問 答 模 式 例 析 湖北沙洋中學高三語文組 綜觀近四年高考的古代詩歌賞析試題,有兩個特點非常明顯: 一是試題切入角度小,但以對全詩的理解為前提。命題時往往是選擇詩句中的一兩個關鍵意象切入,從形象、語言、技巧或思想內容的角度進行鑒賞,容易觸發聯想。 如2002年全國卷考查“折柳”這一意象的含義及其在詩歌中的地位;2003年全國卷從詩眼的角度切入,考查煉字的妙處;2004年全國卷要求指出“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的好處;2004年廣東卷要求考生從意象入手,分析詩歌的意境,把握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2005年全國卷《春行即興》對修辭手法的考查。 二是所選詩歌文字淺易,涉及的是人之常情。如故園情(2002年全國卷)、山水情(2003年全國卷)、別離情(2004年全國卷)、思鄉情(2005年江西卷)等。 考場上我們的考生一般能比較輕松地讀懂詩歌,但答題結果卻是失分嚴重。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題不規范,容易漏掉一些要點,以致于只能“意會”而不能有效地“言傳”。 就古詩賞析題而言,大體可歸納出六種問答模式,請大家參考。 第一種模式:分析詩歌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式: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應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 第一步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忌鷳プ≡娭械闹饕拔?,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詩意。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為:愉悅、歡快、激動、沉痛、悲憤、哀傷,贊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別之情、依戀之情、豪邁之情、閑適恬淡之情等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哀傷的情懷”是不夠的,還應答出為什么而“哀傷”。 答題示例: 絕句二首(其一) 杜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三年饑走荒山道”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之時。 提問: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回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后暫時定居草堂的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第二種模式:分析表現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提問變式: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蛟娙耸窃鯓邮惆l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應答分析: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抒情手法有: 直接抒情(或說“直抒胸臆”“即事抒懷”)和間接抒情兩種。直接抒情,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就是。間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寓情于景,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托物言志,一般是詠物詩,如《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詩,如《觀書有感》(其一):“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P> 描寫手法主要有: (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正襯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反襯又有動靜襯,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聲寂襯,如“日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以樂景襯哀情,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等。 (2)聯想和想像,又叫虛實結合。如“野花留寶靨,碧草見羅裙”。 (3)白描。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田野無閑田,農夫皆餓死”。 修辭手法在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有: 比興,比喻,擬人,夸張,雙關,用典,設問,反問,反語等 答題步驟:第一步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第二步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 第三步指出此種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早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提問:此詩主要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回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產生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之感(步驟三)。 第三種模式:分析語言特色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式: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或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應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一般可表述為: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有節奏感、有音樂美、有藝術感染力等。 答題步驟:第一步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第二步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第三步指出這些詩句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題示例: 春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提問: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回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疤鋾r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第四種模式:分析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提問變式: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應答分析:古代詩歌的語言是最凝練的,往往一詞一句就能生動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內容。這種題型是要求賞析時應聯系全詩的主旨,從遣詞、造句、修辭等不同方面仔細揣摩、推敲,來理解作者煉字技巧的精妙。 答題步驟:第一步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第二步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南 浦 別 白 居 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提問: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 回答:同意?!翱础?,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只一“看”字,就淋漓盡其所有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第五種模式:分析關鍵詞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 應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第一步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第二步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答題示例: 春夜洛城聞笛 李 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提問:“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 回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梢姟罢哿笔侨姷年P鍵。 第六種模式:分析形象型 提問方式:簡要分析這首詩中作者塑造的形象? 提問變式:作者塑造的形象有什么寓意?作者筆下的某一意象有何特點,象征了什么樣的形象(品質)? 應答分析:回答這種題,必須熟悉和了解一些詩歌意象的基本寓意。如:冰雪 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柳樹 以折柳表惜別。蟬 以蟬品行高潔。芭蕉 常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系。琴瑟 (1)比喻夫婦感情和諧,亦作“瑟琴”。(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誼。雙鯉 代指書信。昆山玉 比喻杰出的人才。白衣蒼狗 亦叫白云蒼狗,比喻世事變幻無常。莼羹鱸膾 指家鄉風味。“還珠”喻官吏為政清廉。柳營 指軍營。懷桔 指孝順雙親?!皥膛6敝该酥??!扒嘌邸敝笇θ讼矏刍蚱髦氐?/P> 答題步驟:第一步找到詩詞中詩人描繪的形象的相關詩句,明了形象類別(景、物、人);第二步分析形象的基本含義; 第三步結合詩詞主旨分析作者寫這一形象的原因; 第四步指出作者描繪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答題示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提問:作者筆下的“竹”具有什么特點?象征了什么樣得便品格? 回答:立足破巖,備受風霜雨雪的磨難,依舊頑強的生存著。詩人在贊美巖竹的堅定頑強中,隱寓自身不媚權貴、不流世俗、潔身自好的剛勁風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