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學者傅山
傅山,(公元1607年--1684年),山西太原人,明末清初著名學者、書畫家、篆刻家、醫學家,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一座奇峰,被稱為“清初六大師”,同時代人評價他“學究天人,道兼仙釋”,“博極群書,時稱學海”。初名鼎臣,改名山,原字青竹,后改青主,別號公它、又字喬山、亦曰石道人,入清后又名真山(法名),號朱衣道人,晚稱老蘗禪。傅氏通經史、諸子、佛道之學,精醫學,兼善詩書畫,其書篆、隸、正、草無不精。尤以行書更具特色。工畫,所作山水,皴擦不多,丘壑磊落,純以骨勝。其墨竹亦有氣韻。富收藏金石、精鑒別,尤精篆刻。著有《霜江龕集》十二卷,《荀子評注》等。傳世書跡較多,遵循作字先作人的信條,他的書法活動充分反映了他博大宏深的學養、光照人格的思想追求,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有崇高地位。
歷史遺跡:
?。郾止珗@]位于汾河東岸,勁松路西,北起康樂街,南至雙塔西街,迎澤大街山西國際大廈往南800米處汾河公園旁。公園占地13728平方米、碑廊489.6延長米、草坪5800平方米、水面1100平方米,園內植物總數2134株,各類花卉400株,品種88種,是一座初具規模新型的專業性強的文化公園。碑林公園以收藏、展示、鑒賞和社會教育及旅游觀光為主要功能,集文化休閑于一體。在我國眾多的碑林勝地園林景點中風騷獨領、別具一格,博得“三晉一絕無價寶”等美譽佳話,迄今已收藏各種碑石418通,凝聚著明清時期181位文學藝術大師的心血和才華,具有巨大的書法藝術價值、觀賞價值和文化交流價值。公園中,摹勒刊刻著傅山先生和明清時期書法大家的書法作品的大型碑石散布其間,或登于假山頂端,或立于綠草叢中,或倚于長廊兩側,或負于獸石之上,錯落有致,掩映成趣。正可謂:茶煙梧月書聲,竹雨松風琴韻。
?。鬯汕f]自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春后,傅山隱居于迎澤區松莊村,該村北有慈云寺,傅山即于離寺不遠之東崖腰,修建幾個窯洞居住。其選擇這一偏僻山村而又靠近佛寺,常與和尚們往來,表明自己要“脫離紅塵”,借以減少清政府之注視。并自號“松僑”、“松僑老人”。古人以“旅寓為僑”,傅山認為明亡之后,自己已無國無家,到處在作客。
[傅家巷]位于廟前街南段西側,東起廟前街,西至都司街。據《太原史話》,清初為傅山故居,建有過街牌坊,上書“版筑舊裔”,故名。
?。矍搴驮埖辏荩禾胤絺鹘y美食——“頭腦”,是傅山為母親配制的滋補食品“八珍湯”,他后來將配方交給太原朵家經營,并為其取了“清和元”的字號,親筆題寫了牌匾。清朝和元朝都是異族人建立的王朝,如此取名,寓含著傅山號召人們吃“清”和“元”的“頭腦”的反清思想,飯店天不亮就開張讓人們打著燈籠前來則是“天不欲明人欲明”之意。每年“白露”一過,“頭腦”便在橋頭街的“清和元”飯店上市,許多外地人都慕名前來品嘗。
?。厶髮幪茫菸覈拇笏幪弥唬t學家傅山先生曾在此坐堂行醫,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繼承了傅山先生在祖國傳統醫學領域的豐富遺產和各種方劑,應用現代制藥技術和工藝,開發了傅山先生秘傳的“和合丸”、“二仙丸”、“小兒葫蘆散”、“麝香牛黃丸”、“固本延齡丸”等傳統名藥,以獨家經營傅山先生的秘方成藥而著稱,被業內人士譽為“傅山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