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三精丸,長服能延年(三精:天精 地精 人精)
三精丸就是道家很出名的一種保健佳品。所謂三精就是天精、地精和人精。相傳南陽有個姓文的人,因為社會動蕩,逃到了壺山。在山里他又餓又渴,有人就告訴他吃一種山里的植物,果然,吃了這個東西后就沒有饑餓感了。若干年后,他回到了村子里,但是他的樣子讓大家嚇了一跳,這哪里是個在深山逃難吃野菜的人啊,只見他面色紅潤,竟然比走的時候看著還年輕,身體也好,滿身的力氣。后來大家才知道,他吃的是山精,也就是大山上吸取了日月精華的植物,學名叫蒼術,也有天精的雅號。 地精是指地骨皮,也就是枸杞的根皮。人精是黑桑葚。蒼術和地骨皮要弄成末,桑葚搗爛取汁,蒼術、地骨皮、桑葚的比例是1∶1∶20,把蒼術和地骨皮末倒在桑葚汁里,攪勻后放在罐子里密封好。古人做東西很講究,他們一般把罐子放到屋頂上,吸收日月之精華,叫“晝受日精,夜受月精”,等到罐子里的汁液自然煎干了,就可以加入蜂蜜,弄成丸。吃的時候可以用酒送服,三精丸就是補益用的,久服輕身延年,面如童子。 除了三精丸還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丸藥,比如二精丸、五參丸,都是道家服食的名方。比較有空閑的朋友可以試著在家自己做做,感受感受古代道家名士養生的樂趣。 道家的養生湯
我們先來說個補脾益腎,養肺生津的九仙薯蕷煎。薯蕷也就是山藥,這個湯用山藥,加上去了皮的杏仁,還有牛奶來熬制,山藥、杏仁、牛奶的比例為1∶1∶3,簡單的做法就是把杏仁搗碎,倒到牛奶里,杏仁越碎越好,然后加入山藥。老法是要放到密閉的瓷壇子里,然后放鍋里煮,煮一復時,一復時就是一晝夜,這一般老百姓做不到,道家的藥食一般煮的時間都比較長。所以居家做的話,只要放鍋里多煮一些時候也就是了。 這個湯沒有簡單地叫薯蕷煎,前面有九仙兩個字,叫九仙薯蕷煎,也就說明了在道家看來,它可是有著大作用的湯食。據說每天空腹的時候用溫酒調服一匙,可以治療腿腳疼,肚子冷痛,還能讓人面白有光澤,身輕體健,行如奔馬,長吃就成仙了。當然,我們心知肚明吃多少也成不了仙,但是老年人如果能經常服上那么一小碗,確實是補陽的上佳之選。 這個湯適合老年人喝,有一部分老年人氣血兩虧,津液不足,皮膚也粗糙,形體也消瘦,他們就特別適合用這個來進補。還有久病體弱,總反胃打嗝的老年人也可以喝些這個九仙薯蕷煎。 文章來源:節選于《道家養生大道》 作者:張其成 北京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中易國學院院長,國際易學聯合會常務理事。
補益肝腎良方二至丸的發明 二至丸出自清代《醫方集解》一書。由女貞子、旱蓮草各等分組成,具有益肝腎、補陰血之功效。主治肝腎陰虛,癥見口苦口干、頭目眩暈、失眠多夢、遺精體倦等。二至丸作為補益肝腎的良藥,一直被醫家所推崇,并被載入《中國藥典》2000年版。關于二至丸的發明,曾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