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產業是宜賓市屏山縣確立的農業主導產業之一,經過多年的探索發展,目前已成為支撐屏山縣農業產業化的“臺柱子”,數以萬計茶農茶商脫貧致富的“命根子”,拉動農業經濟增長的“牛鼻子”。茶葉產業發展事關廣大茶農茶商的切身利益,事關全縣經濟發展大局,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從2005年1月起,國家對包括茶葉在內的13類食品實施質量安全(英文縮寫為QS)市場準入制度并發布了相應的審查細則,按照有關規定,從2007年1月1日開始對茶葉等13類食品生產,必須標有QS標識,否則均不能在市場上銷售,銷售無QS認證茶葉的企業,將會受到質監和工商部門的嚴肅查處。如果茶葉企業不能順利取證,將波及大批茶農利益,勢必對屏山縣茶葉產業發展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如何正確看待茶葉QS認證,變挑戰為機遇,做大做強屏山縣茶葉產業,讓廣大茶農茶商分享QS認證帶來的積極成果,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一、實施茶葉質量安全認證的重大意義 茶葉QS認證是國家強制實施的法律制度,就屏山縣而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實施茶葉質量安全認證,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食品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最基本的物質條件。食品安全狀況如何,直接關系著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著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關系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茶葉作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主要飲用品,是食品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對茶葉質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有益身體健康、有質量保證的茶葉產品,那種生產工藝簡單、質量低劣的茶葉產品將逐步退出市場。可以說,實施茶葉QS認證,既是滿足農產品消費需求,對消費者、對社會負責的具體體現,更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只要我們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正確對待,必將促進我縣茶葉產業健康發展。 (二)實施茶葉質量安全認證,是提高茶葉企業綜合實力的現實需要。全縣現有茶園8萬畝(其中無性系良種茶園1.5萬畝),茶場(廠)188個,制茶機具763臺(套)。由于歷史原因和經濟條件限制,屏山縣大多數茶葉企業的生產設備簡陋,從業人員素質偏低,管理水平不高,質量檢測手段落后,有些企業根本不具備茶葉企業生產的基本條件。QS認證是一個綜合的管理體系,它包含了世界先進的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和HACCP(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的核心內容,不僅對生產企業的“硬件”進行了明確規定和要求,還對茶葉企業的管理、人員素質、科技投入等“軟件”進行系統、科學的管理。這就要求生產條件較差的企業主動整改,使之達到認證的要求。因此,通過QS認證,茶葉企業的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將得到根本提高,茶葉產業將得到更好更大的發展。 (三)實施茶葉質量安全認證,是改善茶葉市場競爭環境的必然選擇。近年來,我縣茶葉市場比較混亂,有不少流動商販、“簡易上馬”的小作坊銷售質量低劣的茶葉產品,或在本地茶葉市場低價購買外形相近的普通茶葉,直接分裝出售,擾亂了茶葉市場,對正規經營企業的生產和銷售造成了巨大沖擊,甚至出現質量安全問題。市場準入制度的實施,就是采用技術安全的標準為企業打造公平競爭的平臺,培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所有企業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政府只是制定安全、可靠的制度標準,同時監督這個制度的執行,起到“市場警察”的作用。因此,實施茶葉QS認證,對規范市場和政府行為將起到積極作用。 (四)實施茶葉質量安全認證,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有效途徑。當前,屏山正面臨移民遷建大好時機,在各類經濟要素和經濟結構調整成為必然之時,茶葉作為代表屏山形象的龍頭產業,具有市場需求量大、產業關聯度高、投資回報快、提供就業機會多、經濟效益高等特點,在目前加大國民經濟調整力度、培育經濟后發優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工作中,具有明顯優勢。實施茶葉QS認證,將全面促進屏山茶葉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這對進一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富民強縣、建設小康社會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通過茶葉QS認證,提高茶葉產品質量、打造產品品牌,可有效提高屏山影響力和知名度,促進信息、技術、資金和人才引進,又可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有效推動整個屏山對外貿易的發展。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對照茶葉市場準入的具體要求,屏山縣大多數茶葉企業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 一是生產企業積極性不高,不愿進行質量安全認證。國家從2005年1月出臺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到現在已有三年多時間,對于絕大多數生產企業來說,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申報質量認證,但由于大多數茶廠負責人對國家政策認識不夠,對市場規律把握不準,始終持等待觀望態度。全縣除龍湖翠、水中韻、林峰公司等26家茶葉企業已辦理QS認證以外,其他企業均未獲得QS認證。目前春茶已全面上市,質監和工商部門也正在對茶葉產品進行檢查,對未獲證的生產企業進行查處,這一舉措勢必造成茶葉“賣”難現象,茶農利益受損,影響茶葉產業發展。 二是企業設備條件落后,資金嚴重不足。目前,屏山縣的茶葉加工企業主要以小戶為主,分布分散,沒有壟斷企業;多數是集鮮葉生產、茶葉初制和精制為一體,自產自銷,生產規模小而內容全的小型茶廠。如果申報茶葉QS認證,企業的加工車間和生產設備需要更新改造,工藝需要改進,檢驗設備需要添置,技術人員需要培訓,發證產品需要檢驗費用,這對于一些規模小、實力弱的茶葉企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加之目前茶葉市場競爭激烈,勞動力和生產資料成本不斷上漲,利潤空間逐步縮小,甚至保本生產。因此,認證所需資金問題將是絕多數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 三是產品質量不夠穩定,標簽標識不夠規范。我縣現有茶葉加工企業188家,取得從業人員大多是當地季節性務工的農民,在茶葉采摘和加工過程中,大多采用傳統辦法,理論水平不高,對制茶要領掌握不全,各個環節的生產工藝差別較大。由于采摘標準、制作技術沒有執行統一的標準,不同茶廠之間生產的同級茶葉差別很大,口感、外觀、內質、整齊度良莠不齊,很難收購到同一標準的批量產品,導致很多企業在經營包裝上大做文章,大肆倒賣包裝,不管茶葉質量是否合格,市場上只要有包裝,就能裝茶葉,外地茶充本地茶、陳茶充新茶、低檔茶充高檔茶,擾亂了市場,影響了品牌,丟失了信譽。 四是從業人員素質偏低,行業資質人員缺乏。目前,全縣相對固定的茶葉從業人員有近15萬人,但科班出身的專業人員廖廖無幾;季節性工人2萬多人,初中以上學歷人員不足30。由于從業人員素質偏低,產品質量無法保證,而茶葉QS認證不僅對產品質量提出了新要求,而且要求產品出廠時要有具備國家“評茶員”資質的專業檢驗人員自檢后才能出廠,這無疑又給絕大多數茶葉企業提出了新的考驗。 三、對策與建議 應當看到,實施茶葉QS認證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QS認證帶來的挑戰是不可避免的,困難只是暫時的。因此,面對眼前的困難,既要抓住根本,通過加強監管、嚴肅查處,在發展中化解矛盾,又要抓住關鍵,整合企業資源,增強人員技能,塑造產品品牌,提高產品質量,促進茶葉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一)強化宣傳,正確引導。要堅持把宣傳作為提高茶農茶商認識,促進茶葉QS認證的有效途徑,電臺、電視臺、報紙等新聞媒體要加大宣傳力度,一方面增強生產經營者的緊迫感,另一方面讓廣大消費者知曉,學會識別,從而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縣茶辦、質監、工商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采取下鄉宣傳、集中培訓、印發資料等方式,認真講解QS認證的有關知識,讓農民和企業了解QS認證的目的、意義和重要性,從而提高企業主體主動進行QS認證的自覺性。同時,要堅持“政府支持、企業主導、市場運作”的方式,積極引導茶葉產業升級換代,使產業分工向專業化方向發展,真正做到“采茶不制茶、制茶不銷茶、銷茶不種茶”,使市場準入制度的影響集中在制茶環節,不影響廣大茶農和經銷商的利益,促進QS認證得以良性發展。 (二)整合資源,加大投入。屏山縣大多數茶葉加工企業規模較小、實力薄弱,無論是硬件設施,還是技術力量,無論是資金保障,還是人員資質,在短期內都難以達到QS認證的要求。因此,建議茶葉加工企業要量力而行,靈活采取合并、合作、掛靠等多種辦法,加大企業整合力度,共同應對QS認證。一是申報一批。鼓勵和支持企業規模大、經營理念好、技術力量強、廠房設備優、人員素質高的茶葉企業搶抓機遇,嚴格對照QS認證的具體要求,加大投入和整改力度,確保年內獲得QS認證,避免對企業造成大的損失。二是合并一批。對有一定基礎的小型加工廠,可由數家或數十家茶葉生產企業整合成較大的企業,配備一套與QS認證相適應的設備,聯合申報QS認證,待企業有一定規模和實力后再獨立申報QS認證。三是掛靠一批。對目前尚未獲證且一時難以獲證的企業,可以在質監、工商管理部門的指導下,逐步改善條件,掛靠到已經取得生產許可證的企業,作為獲證企業的初制車間,與獲證企業統一品牌、統一標準、統一質量、統一包裝,通過獲證企業的檢驗后投入市場。總之,要通過實施茶葉QS認證,整合我縣茶葉加工企業,改造一批基礎條件好、產品質量高、運行機制活的企業,淘汰一批證照不全、基礎條件差、產品質量低劣的小企業或小作坊,促進茶葉企業實現標準化生產、清潔化加工、產業化經營,徹底改變以前“千家萬戶搞加工,千軍萬馬跑市場”的落后局面。 (三)強化培訓,提高技能。實施QS認證,做大做強茶葉產業,人才是支撐,技術是保障。縣農業局、茶葉產業協會要結合QS認證,切實加大培訓力度,努力提升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在培訓對象上,主要側重于長年從事茶葉生產的農民,挖掘現有的技術人員,不斷增強本領,提高專業技能,為企業乃至生產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在培訓方式上,一方面充分發揮加工企業的優勢,利用自身生產設備,聘請專家現場講解、現場操作,提高從業人員理論知識,豐富實踐經驗,使企業本身成為培養專業技術人員的搖籃;另一方面,要鼓勵和支持從業人員尤其是業務骨干外出深造學習,并在專業院校和管理部門取得相應資質,提高企業整體實力。在培訓重點上,要根據茶葉加工環節需要,培養一批專業技術骨干;根據企業長遠發展需要,培養一批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綜合型管理人員;根據茶葉出廠自檢需要,培養一批具備產品檢驗資質的檢驗人員。 (四)加強監管,嚴肅查處。由于屏山縣大多數茶葉企業達不到QS認證的要求,這些企業將面臨著產品無處銷售的困境,“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情形難免出現,劣質茶葉可能假冒認證產品,混入市場。因此,在對茶葉企業進行正確引導的同時,茶葉行業要形成“自我發展、自我約束、誠信經營”的行業自律機制,促進茶葉產業健康發展。質監、工商等職能部門要結合屏山縣實際,盡快出臺茶葉品牌、包裝、質量、市場等具體管理辦法,重點加強質量檢測管理,嚴格執行抽樣檢查,規范產品標簽識別,嚴禁未經QS認證的茶葉進入市場,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等擾亂市場的行為,凈化茶葉市場經營秩序,維護屏山縣茶葉品牌形象和聲譽。要通過加強監管,扶持一批名優企業,關閉一批不具備食品安全條件的企業,最終達到促進產業發展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