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南長沙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王維新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時間不長,高職院校大多為中專、中職升格而成,雖然已“躋身”普通高等學校行列、辦學條件逐步改觀、辦學規模逐步擴大,但不少高職院校在教育理念上仍有濃厚的中專、中職痕跡。理念上的滯后,必然影響到各項工作的開展,而表現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則存在把校園文化簡單化、純物化、功利化的不良傾向。 把校園文化簡單化。不少高職院校將校園文化簡單地等同于校園文化體育活動,能堅持舉辦各類校園文化體育活動,扶持各類校園文藝體育社團,卻沒有把握校園文化的豐富內涵。將硬件文化建設視為基建總務部門的事,把制度文化建設片面地視為行政管理范疇,而把精神文化建設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只注重紀律、出勤與考風。 把校園文化純物化。部分高職院校認為校園整潔了,就是上層次了;有幾處雕塑、標牌,就是有品位了。雖然,校園文化的內涵包括優雅的氛圍、整肅的環境以及校園人文景觀,但作為高職院校的“靈魂”,校園文化的實質卻必然是精神,并通過校園環境、物質、氛圍、師生精神風貌等方面折射出來。 把校園文化功利化。有些院校將精神文化庸俗化,認為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就是設計校徽,確定校訓、校歌。校園文化是學校在其運行過程中經全體成員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它反映學校的發展歷史,反映世界和本民族優秀文化在高職院校中的傳承,它影響著學生成長、學校發展和社會進步。這是一個不斷揚棄、創新、積淀的過程,是一個建設的過程,而不能畢其功于一役,或以表象代替實質,或以結果代替過程。 基于對校園文化認識的模糊性,當前部分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必然地存在著一些問題。 重基本建設,輕精神營造。一些高職院校熱衷于校園硬件建設,力求校園整齊、劃一,而在精神建設層面如校風、學風、教風以及制度文化建設上比較“疲軟”。然而校園文化脫離了精神層面,那么再好的外部環境,也只能是一個華麗的空殼。 重沿襲傳統,輕自覺創新。一些高職院校仍然注重對中專、中職辦學傳統的簡單沿襲,而在校園文化的創新建設上乏力。誠然,在長達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中專、中職辦學歷程中,通過積累與積淀形成了不少有形和無形文化,并在這些文化的熏陶下,影響了一屆又一屆學生的生活習慣、思想行為、品行學問。這些優良的文化,是辦學的寶貴精神財富,值得繼承和發揚。但是,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也不能適應學校發展和發展后的新需求。 重行政管理,輕制度文化。既然校園文化的本質是精神文化,那么如何呵護高職精神的培育呢?這當然離不開制度文化建設。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制度本身蘊含豐富的教育意義,好的教育制度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它可以增強人的權利意識、自主意識,提高人的主動和自我發展的責任心,從而提高發展人的層次,塑造健康和諧的人格。 針對當前一些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上所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其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策略。 以思想理念更新為基礎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其根源在于對校園文化的內涵理解不深、把握不準,在校園文化建設上思路不清,因此高職院校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第一步就是更新理念。 加強學習。高職院校應從“文化是一所大學賴以生存、發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脈,也是大學間相互區別的重要標志和特征”的高度,審視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學習校園文化建設的相關知識,理清校園文化的基本內涵,并將校園文化建設的有關理念,通過各種渠道傳達給每一位師生員工,形成學校的共識。 提高認識。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組織者,要勤于思考、勇于嘗試、敢于創新。高職院校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一方面應挖掘、繼承自身辦學中的優良傳統,另一方面應積極借鑒、參考兄弟院校,特別是辦學歷史較長、文化建設成績突出的普通本科院校的經驗與做法,高屋建瓴地開展工作,以期盡快取得成效。 尊重規律。校園文化是一個不斷揚棄、創新、積淀的過程,有其產生、發展、成熟的相應規律。因此,高職院校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必須依照事物發展的軌跡,不盲目、不主觀、不急于求成。一些高職院校辦學特色、人才培養特色尚未形成,就急切地出臺“校訓”,結果不符合學校實際,也得不到師生的內心認同,沒過幾年該“校訓”就被“淘汰”掉了。 以制度文化建設為保障 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仍處于成長的過程中,構建優良的制度文化是必要也是必須的。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從校園文化建設的角度來講,是實現價值觀深植的需要、是制度管理升華的表現、是校園文化賴以形成的生命線。高職院校如何建設優良的制度文化,需要處理好以下三點。 堅持以人為本。一是指制定相關規章制度,要從維護、符合師生的主體需要出發;二是指制度的制定過程要發揚民主,制度的制定者或執行者應樹立平等意識,力求多角度地分析、處理現實問題;三是要構建先進、合理的制度,以繁榮校園文化。 堅持分工協作。學校制度文化建設不可能是某一部門能獨立完成的,需要各部門的分工協作。高職院校應設立校園文化領導小組予以協調指揮,將校園文化建設的階段目標,合理融入各部門的年度計劃,并及時予以督查。 注重方法實效與整體效能。在制度文化建設中,一定要從實際出發,注重方法實效與整體效能。只注重制度的制定而不注重執行,制度便毫無實效;只注重制度的靜態執行,則不免有僵化之嫌;而注重制度的構建,不注重制度的及時修訂,也是不可取的。 以校園文化創新為主題 相對于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來說,創新必然是主題。這是因為,從中專、中職升格為高職,新的辦學層次和辦學階段需要校園文化去創新。此外,校園文化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在各種形式與內容的碰撞、沖擊下,朝著一定的方向前進的,這也必然要求校園文化建設必須以創新為主題。 硬件建設與精神建設相結合。目前,不少高職院校要么在擴展校園、要么在建設新校區,如何解決學校遷進新校區后的“文化斷層”問題,將新校區打造成“一部立體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書’”,解決之道是充分作好校園的綜合規劃,注重校園硬件建設與精神建設的結合。 校園文化同實習實訓相結合。高職院校當前實習實訓課與理論課的比例均達到或大于1:1。可以說,如何充分利用這個時間與空間,借助實習實訓這一平臺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值得高職院校積極探索。高職院校開展學生技能培養,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學生技術、技能的培養層面上,或者停留在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規范的層面上,而應充分把握和利用好實習實訓這一環節,認真策劃、組織,將校園文化建設融入其中,注重校園精神、教風學風等方面的培育與淬取。 大眾化與先進性相結合。校園文化是師生共同參與創造形成的,自然離不開大眾化的校園文化活動。但在開展大眾化校園文化活動的同時,高職院校還要注重在提升校園文化品味、增強校園文化的感召力和生命力上著墨,找準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和重點,做到大眾化與先進性相結合,培育出符合學校發展和人才培養要求的校園文化特色內容,塑造師生共同的、有較高價值取向的思維模式、情感模式與行為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