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色有軌電車是里斯本最具特色的交通工具
我領登機牌的時候總要Window seat。坐窗口行動不便,但卻可以從空中飽覽地面風光,捕捉到一些珍貴的鏡頭。那感覺也是很爽的。空氣透明度很好。飛機穿過云朵,迅速下降高度。一條長蛇一般的大橋猛地出現在舷窗外。一眼望不到頭。達·迦瑪大橋!我就要開始訪問這座歐洲大陸最西端的美麗都市了。它在十八世紀曾慘遭一場大地震的蹂躪。

航拍歐洲第二長橋:達·迦瑪跨海大橋
這座17.2公里長的懸索橋是歐洲第二長的橋梁。目前流通的500歐元面值的紙幣背面就是這座大橋的圖案。它為1998年世博會而建。也為慶祝達·迦瑪開辟歐洲到印度的航線500周年而建。據稱,里斯本建造這座大橋耗資7500萬美元。不知道這個數字是不是有誤。我覺得即便在1998年,這個造價對歐洲也夠低了。據說大橋建成的慶功宴上,橋面上共安排了1.5萬人同時用餐,首尾相顧5公里。傳為美談。

海邊的商業廣場
商業廣場臨近港口。猜得出歷史上這里應該是一個商賈云集、繁忙的交易市場。廣場前的葡萄牙國王約瑟一世騎馬雕像威風凜凜。雕像身后是為紀念不知道哪一次勝利而建的奧古斯塔勝利拱門。拱門后邊一個街區是棋盤格一樣中規中矩的,像是用尺畫出來一樣整齊的街道。有點類似北京街道的布局。不過這些街道稍稍偏西北東南一些。我感覺里斯本還是很有韻味的。
沿拱門后的奧古斯塔大街前行,來到被稱為里斯本心臟的羅西奧(Rossio)廣場。那個藍色噴泉很搶眼。白色紀念碑頂端高高地站立著國王佩德羅四世的雕像。雕像的底部有4個女性小雕像。有介紹說他們分別代表了正義、智慧、力量和節制。這是佩德羅四世對自己的評價。廣場剛建成時叫“佩德羅四世廣場”(Placa Dom Pedro IV)。當地居民把它叫做羅西奧廣場。
廣場一側的羅西奧火車站。兩扇馬蹄形大門造型夸張,美輪美奐
抬頭可見附近的山上圣喬治城堡。葡萄牙國王曾經住過那里。后來改成兵營。那幾天天氣并不熱。但是見到廣場上的一些攤販們迷迷瞪瞪、昏昏欲睡。把賺錢的事放到腦后去了。
航海紀念碑后面不遠處是耶洛尼莫斯(Jeronimos)修道院。達·迦瑪即安葬于此。修道院內有他的石棺。達·迦瑪在航海史上與哥倫布齊名。他是第一個經由非洲好望角進入印度洋,最后抵達印度的航海家。這座建于15世紀的修道院是曼努艾爾建筑風格的巔峰之作。十分精美。我對著修道院外大理石雕塑拍了一些照片。
耶洛尼莫斯修道院
修道院大門的精美雕塑
浮光掠影地走過貝倫塔(Torre de Belem)。這是一座要塞。這座30米高的建筑連同附近耶洛尼莫斯修道院都是世界遺產。建于16世紀初,也是葡萄牙有名的地標。說是塔,其實外形更像一座古堡,全用白色大理石建造。塔的底層建有地下室。大航海時代,它既有防衛作用,也是舉行航海儀式的場所。

貝倫塔

貝倫塔局部圖
離貝倫塔不遠處是大發現紀念碑。很多人把它叫做航海紀念碑。按原文翻譯應該是大發現紀念碑。它象征葡萄牙昔日航海家們征服海洋的榮耀。在人類航海的歷史上,從達?伽瑪到麥哲倫、哥倫布,都是從葡萄牙起航,實現他們航海遠洋、發現新大陸夢想的。

大發現紀念碑上的群雕
紀念碑的外形像一艘大帆船。碑座上的眾多雕像倒是栩栩如生。船頭站立的是亨利王子。身后是達·迦瑪及其他航海家、葡萄牙歷史上的名將、傳教士和科學家等。大發現紀念碑建于1960年。64米高。里面有電梯直到頂層。從那里可以看里斯本全城。

紀念碑腳下的航海大發現石刻地圖(維基百科資料圖片)

博主拍攝的大發現地圖(局部)
最值得關注的是紀念碑下面不遠處的地面上有一幅石刻世界地圖。博友不難找到海南島和港澳地區的位置。地圖上刻有葡萄牙船隊到達亞洲各地的日期:1505年發現印度;1509年到達馬六甲海峽。1514年到達廣東沿海。我在網上搜了一下:葡萄牙人于1510年占領了印度果阿,1511年攻占馬六甲。隨后海軍勢力指向中國。第一位到達中國的葡萄牙人是歐維士(Jorge Alvares),他率領的船隊于1513年在零丁島附近下錨。
波瀾壯闊的大航海時代曾是葡萄牙歷史上輝煌的一頁。這是一種帶有血腥味和殖民主義的輝煌。我看著大發現紀念碑,再看看腳下的地圖,想到我們的澳門,她被葡萄牙人占領了那么長的時間。心中感慨萬千。

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繪畫)
說到里斯本,不能不提到那場毀滅性的九級大地震。那次歐洲歷史上最慘烈的地震至今還保持著歐洲最高震級的記錄。博友可以從同等震級的日本3.11大地震和海嘯中感受到它的威力和破壞性。1755年11月1日上午9點40分發生在大西洋中的大地震以及隨之而來的海嘯和大火使里斯本三分之一的人口遇難(當時的里斯本有27萬人口),三分之二城區被毀。地震不光摧毀了里斯本,也重創了葡萄牙。這個航海帝國從此猶如夕陽西下,逐漸沒落衰敗,失去了昔日海上霸主的威風,再無往日的輝煌。

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繪畫)
蓬巴爾侯爵像。
今天我們見到的美麗而鮮活的里斯本,實為從大地震的廢墟和瓦礫中重生的里斯本。震后蓬巴爾侯爵臨危受命,帶領里斯本人重建家園。數年后,一座生機勃勃的城市又呈現在世人面前。盡管后人對蓬巴爾貶褒不一,他重建里斯本絕對功不可沒。
還要告訴博友的是,這次災難直接導致了現代地震學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