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磧口古鎮:九曲黃河第一鎮(組圖)磧(qi)口古鎮位于山西省呂梁市臨縣,隔黃河與陜西吳堡縣相望。古時,黃河水道十分繁忙,黃河因“大同磧”而受阻,磧口卻因“大同磧”而受益?!按笸儭碧柗Q黃河第二磧,是一段近500米長的暗礁式石槽,落差10米,水急浪高,船筏難以通行,磧口遂成為黃河北干流上水運航道的中轉站,并由此而得名,磧,在當地人的說法里是指黃河上因地形的起伏而形成的一段一段的激流淺灘。黃河的河水在這淺灘上浪花飛濺發出巨大的聲響,激起雪噴般的浪花,成為一道景觀。 磧口古鎮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戰國時期就是趙國藺邑很重要的一個軍事要沖,之后歷經秦、漢、兩晉皆如此。 南北朝后期,“五胡”猖獗,磧口成為抗擊胡人的前哨,平定胡人的門戶。到了隋、唐、北宋,定胡依舊。金朝取代北宋后,實現了北方大統一。從元代開始,磧口又成為“州、縣”共管的軍事戰略要地。后從明、清一直延續到民國,磧口的戰略要地作用方才失去,前后歷時近兩千多年。 左為秋水河,上方來水為黃河,交匯處為麒麟灘,關于麒麟灘的來歷有這樣一個有趣的傳說,據說很久以前,李家山村一農戶家中的牛產下一怪胎,于是村民就把這個“不祥之物”打死了,然后埋在了黃河邊上。誰知那竟然是麒麟。于是黃河發了大水,沖出了一片河灘,就是麒麟埋葬的地方。從此無論發多大的水,那片河灘都不會被淹沒,當地人稱其為麒麟灘,以示紀念。 黑龍廟山門上鑲嵌石刻對聯很值得品味:“物阜民熙小都會,河聲岳色大文章”。 圖文來源:洛桑丹曲 新浪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