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Designer http://www./powerdesigner ) 最初由Powersoft公司開發,后來為Sybase公司并購。從1989年到2003年的十幾年間,PowerDesigner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從一個單一數據庫設計工具發展為一個全面的數據庫設計和應用開發的建模軟件。PowerDesigner面向數據分析、設計和實現,集成了UML (統—建模語言) 和數據建模的CASE工具。它不僅可以用于系統設計和開發的不同階段 (即系統需求分析、對象分析、對象設計以及數據庫設計和程序框架設計) ,繪制系統的數據流程圖DFD和E-R圖,以及生成物理的建表程序、存儲過程與觸發器框架等,也可以滿足管理、系統設計、開發等相關人員的使用。 5. 面向對象模型面向對象模型 (object-oriented model,簡稱OOM) 是利用UML (統一建模語言) 的圖形來描述系統結構的模型,它從不同角度表現系統的工作狀態。這些圖形有助于用戶、管理人員、系統分析員、開發人員、測試人員和其他人員之間進行信息交流。 面向對象模型的主要功能包括: 1) 利用統一建模語言UML的用例圖 (use case diagram) 、時序圖 (sequence diagram) 、類圖 (class diagram) 、構件圖 (component diagram) 和活動圖 (activity diagram) 等來建立面向對象模型OOM,從而完成系統的分析和設計。 2) 利用類圖生成不同語言的源文件 (如Java、PowerBuilder、XML等) ,或利用逆向工程將不同類型的源文件轉換成相應的類圖。 3) 利用逆向工程將面向對象模型 (OOM) 生成概念數據模型 (CDM) 和物理數據模型 (PDM) 。 6. 模型文檔編輯器PowerDesigner還提供了模型文檔編輯器 (multi-model report) ,用來為所建立的模型生成詳細文檔,根據各種模型生成相關的RTF或HTML格式的文檔,開發人員可以通過這些文檔來了解各個模型中的相關信息。 ? 實驗目的1) 初步了解系統分析和建模工具PowerDesigner的基本概念和操作界面。 2) 了解PowerDesigner的4個模型:業務處理模型 (BPM) 、概念數據模型 (CDM) 、物理數據模型 (PDM) 和面向對象模型 (OOM) 及其相互關系與作用。 3) 用PowerDesigner工具進行簡單系統分析建模操作。 工具/準備工作在開始本實驗之前,請回顧教科書相關內容需要準備一臺裝有Sybase PowerDesigner 10.0軟件系統的計算機。 實驗內容和步驟在本實驗中,我們以一個簡單的“圖書信息系統”為例,來學習PowerDesigner的基本操作。 在應用PowerDesigner進行系統分析和設計之前,應該充分理解項目的軟件需求說明書,找出元數據和中間數據,用實體將元數據組織起來,為設計E-R圖做好準備。這一步是數據庫分析與設計的基本功。 例如:在“圖書信息系統”中,其基本實體至少有圖書、讀者、書庫、單位和借還書等5個,每個實體又有多個不同的屬性。 步驟1:啟動PowerDesigner,進入PowerDesigner的操作主界面。 步驟2:在File菜單中單擊New…命令,或者單擊New按鈕。在Model type(模型類型)框中,可以看到:Business Process Model(BPM,業務處理模型)、Conceptual Data Model(CDM,概念數據模型)、Object-Oriented Model(OOM,面向對象模型)和Physical Model(PDM,物理數據模型)等選項。在此,我們選擇CDM并單擊“確定”按鈕。 步驟3:進入PowerDesigner的CDM操作窗口,在窗口上方有一組工具按鈕圖標,其中有實體的邊框、聯線、字體加粗、加黑等圖標,但最常用的工具圖標在Palette工具欄中,包括實體、關系、放大、縮小、移動等26個圖標工具。用鼠標單擊某個圖標,再到界面中央單擊,或拖動即可。 比如,“圖書管理系統”的E-R圖右5個基本實體,所以單擊實體圖標(entity)然后在操作界面中單擊5下,得到5個實體框并適當布局。 此時這5個實體還是空的,其名字可以臨時任意選取,并且還沒有屬性,接下來,要逐步對每個實體的名字及其屬性進行定義。 步驟4:定義實體。用鼠標雙擊第一個實體框,打開實體屬性定義窗口,開始定義實體“圖書”。在該窗口中,有許多對實體進行描述的選項卡,用戶可以根據需要,對實體的宏觀特征進行定義或描述。 此例中,對Name欄輸入“圖書”,在Code處輸入“Book”,在Number處輸入實體中實例(記錄)的最大個數“10000000”它表示圖書館的最大藏書量。這個數字的作用,是便于計算并估計數據庫服務器的磁盤容量。 步驟5:定義屬性、屬性的約束和算法。單擊Attributes按鈕,進入定義該實體的屬性界面。 每一行定義一個屬性,包括屬性名稱,屬性代碼,數據類型,使用域、是否強制(M)、是否為主鍵(P),以及是否顯示屬性等。屬性名稱在概念數據模型中顯示,但在物理數據模型中忽略。屬性定義完畢,單擊“確定”按鈕返回。 在定義字符類型的時候,可以通過單擊“…”按鈕顯示全部類型選項并從中選擇。 步驟6:同理,依次完成其他4個實體的屬性定義。 步驟7:定義關系。當實體及其屬性定義完成后,開始定義實體間的關系。Palette工具欄中選擇Relationship圖標,在相關聯兩個實體中的一個實體的圖形符號上單擊左鍵,拖動鼠標到另外一個實體釋放,就可以在兩個實體之間建立聯系。 基本關系為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三種。連線的開叉一端代表多,不開叉的一端代表一,帶小圓圈的一端代表可選,即記錄可能有也可能沒有:帶小十字的一端代表強制(必須有記錄)。 步驟8:雙擊表示聯系的圖形符號,可打開聯系屬性定義窗口,其中的General選項卡內容如下: Name:此聯系的名稱,可以是中文信息;Code:此聯系的代碼,必須是英文;Comment:對聯系的進一步說明,可以是中文信息,也可以為空;Entity1和Entity2:兩個關聯實體的名稱;Detail選項卡用來填寫聯系的細節信息,其中: One-Many:聯系的類型,表示一對多的關系。其他如一對一、多對一、多對多等等。 Cardinality:基數,“0,n”表示一個實體可以有0到n個聯系實體。 Dependent:依賴關系。表示實體所包含的基本信息必須依賴于另一個實體的基本信息。步驟9:系統所有的實體、屬性、關系都定義完畢之后,單擊“確定”按鈕返回CDM主窗口。 步驟10:可以在Tools菜單中單擊Check Model命令來檢查E-R圖的錯誤。檢查結果分為沒有錯誤、錯誤和警告三類: 錯誤是必須要改正的,警告可以改正也可以不改正。若沒有錯誤,則保存此E-R圖,至此,“圖書管理系統”的概念數據模型 CDM已經生成。 CDM模型完成的是系統的概要設計,還需要通過PDM模型完成詳細設計,并對CDM模型中的E-R圖進行檢驗和修改。有了CDM模型之后,可以利用系統提供的自動轉換功能將CDM模型轉換成PDM模型,而不需要重新定義。 步驟11:選擇生成PDM。在Tools菜單中單擊Generate Physical Data Model命令,打開物理數據模型設置窗口。 Generate Physical Data Model:選中此項,表示生成新的物理數據概念模型DBMS:選擇數據庫類型。例如:選擇Sybase AS Anywhere 9Name:物理數據模型的名稱,例如,“圖書信息系統物理數據模型” Code:物理數據模型的代碼,例如“tsgl_pdm” 在Detail選項卡中,可以進行物理數據模型的細節屬性設置。 在Selection選項卡中,可以選擇概念數據模型中已定義的實體。 選擇完畢后,單擊“確定”按鈕,開始生成物理數據模型可以利用鼠標拖動實體框和關聯線,對PDM圖進行調整,直到圖形整齊、美觀為止,最后進行保存。 步驟12:此外,可以通過File菜單中單擊New…命令,在打開的窗口中選擇Multi-Model Report選項,來生成并打印CDM或PDM的各類文檔資料,還可以生成創建表,創建索引,創建觸發器的程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