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調查,我國65歲以上老人約80%患有心臟病、高血壓、關節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有的人需長期服3—5種藥物,不少人因服藥出現過較嚴重的副作用。因此,一定要了解一些常用藥品的副作用,才能有效避免它們對人體的傷害。 利尿降壓藥 臨床上常用的有安體舒通、氨苯喋啶等。通過利鈉作用使血壓下降,服藥2—3周后可穩定發揮作用,對老年人收縮期高血壓和肥胖的高血壓患者降壓尤為適用。長期服用的副作用為口干、煩渴、肌肉痙攣、惡心、嘔吐、全身乏力、小腿無力、便秘、手腳酸麻等,主要是利尿劑引起低血鉀、水電解質紊亂等造成的不良反應。 對策:定期監測血鉀,平時注意從飲食中補鉀。富含鉀食物有紅棗、榴蓮、芹菜、香蕉、橘子、山芋、海帶等,每日食用50--- 阿司匹林 為中老年人防治心腦血管病的常用藥物,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主要用于防治缺血性心臟病、心絞痛、心肺梗塞、腦血栓等。其副作用為長期服用會出現惡心、嘔吐、上腹部不適或癢痛,這是因為阿司匹林對胃黏膜會產生直接刺激,引起胃腸道反應。 對策:改變服藥時間,在晚善后服用,這樣不僅能減少胃腸刺激,而且可抗夜間血小板聚集。晚間運動少,血液黏稠,血小板易于聚集,因此腸溶阿司匹林晚上服用效果更好。白酒、啤酒、咖啡、茶水會“放大”阿司匹林對胃腸刺激,因此服藥期間盡量回避。胃腸癥狀明顯者,可在醫生指導胃腸溶制劑。胃腸片只能在堿性腸液中釋放,并緩慢吸收,使達到最大濃度的時間延遲到60分鐘以上,可減輕六成以上患者的胃和十二指腸刺激癥狀。 α—葡萄糖甘酶抑制劑 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常用降糖藥,可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服用的副作用為嗜睡、情緒激動、心慌、出虛汗等。這是因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會減緩腸道內葡萄糖的吸收,若服用方法不當容易造成低血糖所致。 對策:α一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宜同第一口飯一起嚼服,不要空腹服用,更不要自行加大藥量。由于身體狀況、活動量及氣候變化都會對藥效和血糖產生影響,以便及時調整藥量。另外,進食過少、運動過多都會降低血糖,如果此時服α一葡萄糖苷酶抑制劑會增大低血糖的風險。 他汀類降酯藥 包括阿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盧伐他汀和弗伐他汀等,可降低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適合于高膽固醇血癥,高甘油三酯血癥及動脈粥樣硬化的治療。其副作用為口干、腹痛、腹瀉、腹瀉與便秘交替、轉氨酶升高等,多因他汀類藥物與食物中的某些成分產生相互作用而引起。 對策:改變空腹服用。不少人擔心空腹服藥會引起惡心、嘔吐等不適,多在吃飯時或飯后服用,殊不知這樣雖可避免惡心等,但卻會導致腸胃功能紊亂等更嚴重的副作用。惡心癥狀一般較輕微并能耐受,隨服藥時間延長大多會自然消失。(據(醫藥養生保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