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中醫網 > 春季養生 >正文
咳嗽反復發作中醫治咳良方止嗽散 本文所屬類別:[春季養生] 發布時間: 2012-03-10 閱讀次數: 113 【字體:大 中 小】 【關閉】 把這篇精彩文章收藏到: ?
止嗽散載于《醫學心悟》,古方中醫疑難病研究所中醫專家表示:由桔梗、荊芥、紫菀、百部、白前、陳皮、甘草七味藥物組成,為清代醫家程國彭所創。
古方中醫專家指出:本方原為外感風寒、咳嗽多痰者而設,因此方劑不寒不燥,溫潤平和,且又長于止咳化痰,所以臨床被變化運用于諸般咳嗽的治療。筆者驗證于臨床,若外感風寒,表邪已解,而余邪未盡,咳嗽偏重者,此方頗為適宜,投劑輒效。舉例說明如下:楚桂忠,男,50歲。
時值冬春交替時節,因衣著單薄而感冒風寒,惡寒發熱,鼻塞流涕,頭痛,四肢酸楚,無汗,咳嗽,咳痰色白稀薄。于當地靜脈點滴用藥后,諸癥消失,唯咳嗽不減。
刻診:微有發熱惡寒,胸悶,口淡,泛惡,咳嗽多痰,痰色白質稀薄,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浮滑。
證屬余邪未盡,肺氣失宣,清肅失常,津液失布之疾,治以疏風宣肺,止咳化痰。
處方:桔梗15克,荊芥15克,蘇葉10克,生姜9片,紫菀15克,百部15克,前胡15克,陳皮15克,半夏15克,茯苓20克,杏仁15克,灸甘草10克。5劑,水煎早晚溫服,囑其禁生冷油膩及辛辣之品。
藥盡5劑,痰濁頓消,咳嗽若失,囑其以膳食善其后。
古方中醫專家按:止嗽散為外感風寒,肺氣失宣,咳嗽多痰而設。考其方藥組成,方中百部、白前、紫菀皆入肺經,功在止咳;桔梗、陳皮理氣化痰,炙甘草補中土調和諸藥,與桔梗同用更能清利咽喉。方中僅有味辛而不烈,輕揚疏散之一味荊芥,祛風解表逐邪之力甚微,僅能微宣其表,對外感風寒,邪氣尚盛,或久咳邪氣不衰之疾,非其所能。此劑重在化痰止咳,微宣其外,若外感風寒,肺失宣降,雖經發散,而余邪未盡,仍咳嗽多痰者,投予此劑頗為適宜。止嗽散對新久咳嗽,咯痰不爽者,皆可加減應用。若表邪未盡,可選加防風、前胡、蘇葉、生姜等味以疏散表邪;若喉中癢,或介介如梗狀,可倍桔梗,加牛蒡子、蟬蛻等味以清熱利咽祛痰;若出現發熱頭痛、口干咽痛、或微惡風等表熱證時,可選加桑葉、薄荷、雙花、連翹、黃芩等味以疏風清熱;若燥熱傷肺,干咳少痰者,可去荊芥、陳皮,選加桑白皮、枇杷葉、川貝母、瓜蔞等味以清燥潤肺化痰;因燥濕而致咳嗽多痰者,可選加半夏、茯苓、膽南星等味以燥濕化痰;久咳者,可選加搜風入絡之蟲類藥,若地龍、白僵蠶、全蝎、蟬蛻之屬,以祛風解痙,化痰散結。運用得當,每獲良效。文章來源:古方中醫網 求醫問藥專題
>進入求醫問藥< >進入中醫交流< >進入古方養生< >進入古方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