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陰虛咳嗽吃什么中藥好
日期:2010年11月17日 來源:互聯網 瀏覽: 280
二冬膏——養陰潤肺燥咳宜 組成:天冬、麥冬。 功效:滋陰清熱。潤肺止咳。 主治:陰虛肺燥引起的干咳,咽痛。音啞,痰中帶血等。 說明:濕盛痰多之咳。或脾虛大便溏瀉者。不宜服用。 出處:清*張璐《張氏醫通》
二冬功效 二冬均為甘寒之品,天冬歸肺、腎二經,清熱之力較強,入肺可清肺養陰,入腎能滋腎養陰,且還有軟堅化結的作用;麥冬歸心、肺、胃經,入心能清心除煩,入肺能潤燥止嗽,入胃可生津益胃。二味相合,上則滋養肺陰,下則滋養腎陰,有金水相生之意。常用于肺腎陰虛所引起的干咳少痰,潮熱盜汗,口咽干燥,腸燥便秘等。 《張氏醫通》云其主治謂:“肺胃燥熱,痰澀咳嗽”。并在文中說明二冬膏之加減,若加生地、熟地、人參,為固本丸,以扶陰抑陽見長,主治老人津血俱虧,咳逆便秘。若在固本丸中加入枸杞熬膏,名集靈膏,治久嗽氣血俱虛,不能送痰外出。若二冬膏去天冬,加入人參、熟地,蜜為丸,為三才丸,主治氣血俱虛,精神不固,元陽失和等癥。若在二冬膏中加入生地、熟地、茵陳、枳殼、黃芩、石斛、甘草、枇杷葉,為甘露飲,主治胃中客熱煩躁,口鼻咽瘡,牙宣口臭等。 養陰潤肺 二冬膏為滋潤平劑,方中二冬均以潤肺止咳、養陰生津見長。《本草蒙筌》云:"天、麥冬,并人手太陰經,而能祛煩解渴,止咳消痰,功用似同,實亦有偏勝也。麥冬兼行手少陰心,每每清心降火,使肺不犯于賊邪,故止咳立效;天冬復走足少陰腎,屢屢滋腎助元,令肺得全其母氣,故消痰殊功”。二藥相伍,具有較好的滋陰清熱、潤燥止咳之功效。本方多用于燥咳、咽痛、喑啞等。其臨床指證為:咳嗽少痰或無痰,痰粘不易咳出,或痰中帶血,口干咽燥,喉燥音啞等。西醫診為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慢性咽炎等,凡見上述表現者,可以選用二冬膏治療。 醫家經驗 謝海洲指出:“二冬臨床應用范圍廣泛,治肺陰不足咳嗽,常與沙參、百合、百部、生地、玉竹、五味子、川貝母、甜杏仁、地骨皮、桑白皮等同用;治肺胃虛勞陰虛證,常與沙參、玉竹、百合、石斛、黃精等配伍;肺腎陰虛者,常與沙參、百合、生地、熟地、懷山藥、龜版、鱉甲等配伍;陰虛火旺者,酌加知母、黃柏、胡黃連、黃芩、地骨皮。治心腎陰虛夢遺者,合知柏地黃丸配伍應用;偏腎陰虛者,酌加熟地、龜版、鱉甲、五味子;心火偏亢者,酌加川連、酸棗仁、朱砂等,共收滋陰清熱,交通心腎之功。”
責任編輯:健康之路 www.85485.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