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趙錫武醫療經驗(三)

     lc1231 2012-03-23
    趙錫武醫療經驗(三)
    作者:十斛芝麻 提交日期:2008-2-28 10:50:00 正常 | 分類: | 訪問量:722
      胸膜疾患的治療
       胸膜炎和膿胸類似古代張仲景《金匱要略》所記載“痰飲病’及‘肺癰病”“肺密病”等的范疇。文獻中所述痰飲與水氣病均有關于水墳趵闡述。濕,飲、水,痰四者,濕為無形,飲,水、痰為有形,皆有稀,粘程度之別,清者為札稀者為飲,粘者為痰。濕是水滲入物中,化有形為無形。古人“痰”字寫為“淡”,后人去“水”加“廣”為痰。從痰本身而言,咳出者曰“痰”,上鼻出者為涕,下則為帶,由于排出部位不同,所以名稱各異。
       辨 證施 治
       臨床根據咳逆、寒熱,氣短,胸腔積液性質及程度、體質強弱。病程長短等情況提出以下幾種治法。
       1.清熱和解,宣痹豁痰
       證見以高燒,胸痛為主,畏寒,心下痞悶氣短、脈滑數或洪、苔黃膩可用小陷胸湯合小柴胡湯去甘草加芫花。若發燒痰多,吐膿色黃如米粥狀痰咳嗽氣短,宜前方加千金葦莖湯,并加重清熱解毒之品川連、黃芩、蒲公英、犀黃丸等。胸痛甚者加牡蠣,桔梗。
       2.談滲利水
       證見時常胸痛、寒熱不顯,咳嗽,胸膜增厚顯著:脈弦苔膩可用《金匱要略>木防己湯加茯苓、芒硝。
       3.溫陽利水,化氣和中
       證見咳嗽氣短,甚則不得隊四肢厥冷,眩暈乏力,胸腔積液,脈沉細無力,苔白質淡可用真武湯合越婢湯加減。
       加減:1.胸脅痛甚者,可加青陳皮、川楝子。2.發燒甚者,可加犀黃丸沖服。3.咳喘不得臥,痰稀或嘔可用小青龍湯加減.4:胸脅脹痛,無寒熱可用《金匱》木防己湯。
       潰瘍病的治療
       潰瘍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患。主要病變是在胃或十二指腸。其臨床特點是有規律性的上腹痛,所以中醫稱此病為胃脘痛或心腹冷痛。病因比較復雜.主要有二:一是飲食不節,嗜食肥甘,饑飽勞役,寒熱不適。二為“郁怒傷肝”, “謀慮不決”,憂思傷脾。
       從胃的生理來看:中醫認為脾與胃是相輔相成的。陽明胃得太陰脾之潤才能腐熟消化水谷。而太陰脾則須得陽明胃之燥,才能運化水濕。故須胃脾協調,方能營運消化功檐,出納正常。潰瘍病的病機為:胃部有病,初為功能異常,水谷不化,不能將食入之營養物腐熟消化,輸轉五臟六腑,胃本身也失其養。胃失養日久,以及精神因素的干擾,則胃部漸顯器質性病變,此即現代醫學所稱之潰瘍病,簡分兩類概述于下:
       一、飲食傷胃
       飲食不節,過食肥甘,以致脾胃失調。人體本應陽明胃燥;太朋脾濕,燥與濕和則潤。不和則不潤。不潤則水谷不能消化。表現食欲不振,心下痞滿,噯氣泛酸,胸脘熱痛,食臭等證。胃本身日久得不到水谷精微充分營養,以致潰瘍。故應以甘草瀉心湯寒熱并用以調節濕燥。因脾喜溫惡寒,故當投于干姜、吳萸,良姜,半夏等溫燥藥,以溫太陰脾。而陽明胃則喜清惡熱,故用芩連等苦寒藥以清陽明胃熱。辛開苦降,甘緩以和胃。此類多見舌質淡、舌苔白或黃賦,大便時干時靖。
       處方;
       炙甘草30克 黨參30克 半夏18克 川連6克 干姜9克 良姜9克 生牡蠣18克 烏賊骨(研)12克 黃芩9克 生姜9克 大棗10枚 延胡索12克 吳萸9克
       中滿者加厚樸9克,橘皮12克,下利者加赤石脂12克,茯苓12克,體腫者加茯苓12克,澤瀉18克。
      若證見舌紅、噯氣,嗜雜,不下利者先投旋復花代赭石湯數劑以治其標,酸多加牡蠣、烏賊骨。脈弦肝旺痛甚者加四逆散以和肝,若干劑之后繼投治本之甘草瀉心湯。
       二、情志傷胃
       焦思苦慮,心情郁悶,木不疏上,也可導致潰瘍病。因其郁悶不舒,肝郁生熱,熱耗肝胃之陰,肝熱熾盛者,損耗脾胃陰液最烈,以致中焦燥濕矢衡,表現胃液、胃酸缺少。胃體本身之組織也陰液虧損,臨床可見陰虛熱盛肝旺諸證:缺少胃酸,舌赤或暗紅,或無苔,口干,脈弦,心煩,便于,而無泛酸或嘈雜證狀。故宜用一貫煎加味滋肝陰以和胃,日久取效。
       處方:
       生地18克 沙參30克 麥冬12克 白芍9克.枸杞12克 川
      楝子12克 當歸9克 延胡索12克 甘草30克 山萸肉12克 川
      連8克 。
       以上兩類,日久失治或誤治造成脾虛血虧宕,其主證為舌質淺淡,貧血,胃納減少,面白乏力,脈細弱,胃酸少者則當交互投以小建中湯,乎肝健脾資生血脈。
       處方:
       炙甘草9克 桂枝9克 白芍18克 飴糖30克(沖兌)
       以上兩類,有時有因脾虛不攝或氣滯血瘀而胃絡出血者,此時當急治其標兼顧其本。宜投以黃土湯。
       潰瘍病之出血,為先便后血者,此類中醫稱為遠血,如胃腸出血呈柏油樣便。此乃由于脾虛、氣虛,脾不統血,使潰瘍病灶血出不巳。用黃土湯取黃土經火煅再加白術、附子以恢復健運之氣,以扶繞血之功,阿膠、生地黃,甘草養血以填補耗竭之陰。因為出血者不宜過用辛溫燥烈,乃佐以黃芩以糾其偏。
       處方: ’
       炙甘草9克 熟地6o克 白術15克 炮附子12克 元肉30克 阿膠10克(烊化) 黃芩9克 灶心黃土120克 (先煎取上清液代水煎藥)
       潰瘍病失血之后心脾兩虛 亡血過多,治宜雙補心牌以復其正。至于胃絡出血雖巳止,但已血虧脾傷,或仍有少量間斷出血者,證見精神萎靡,食減乏力面白,脈弱)心悸,夜寐不寧,此當依據脾統血、諸血皆屬于心以及亡血之后心脾皆虛之理,投以歸脾湯心脾同治。扶正以搔血,不用固澀止血之晶。
       處方:
       炙甘草18克茯苓9克 白術???黨參30克 黃芪30克 龍眼肉30克 當歸12克 遠志???炒棗仁15克 木香4.5克 柏子仁9克 灶心土30克
       泄瀉證治
      泄瀉之本,無不由于飲食不節,起居不時,脾胃受邪所致。脾胃受傷則水反為濕,谷反為滯,水谷精華之氣不能輸化而泄瀉,泄者大便溏薄,或作或止,瀉者大便直下,水去如注。多因濕熱傷食,脾受傷而不能滲泄P而分利無權并人大腸遂致泄瀉。
       飧 泄 ?
       飧泄之完谷不化因濕兼風(完谷不化、水谷不分而完出,謂之飧泄),兼惡風,自汗,腸鳴,脈弦者宜胃苓湯加升麻,防風.《內經》云:“春傷于鳳,夏生飧泄”。又曰:“ 清氣在下,則生飧泄”。又曰: “久風人中,則為腸風飧泄?!苯袂鍤庀陆刀簧齽t風邪人而干胃,是木賊土。故沖和之氣不能化而令完物出?;蝻嬍程^,腸胃受傷,亦致水谷不化,宜下者舉之而兼消克,加減木香散主之,婧泄脈弦,腹痛而渴及頭微汗宜防風芍藥湯。
       加減木香散
       木香 良姜、升麻、人參、檳榔、神曲、白術、肉蔻、吳萸、干姜 陳皮 砂仁
       防風芍藥湯
       防風 白芍 黃芩
      溏 泄
      溏泄證見腸垢污積,乃濕兼熱也(脈數溲赤澀所下稠粘垢穢,宜黃芩芍藥湯合益元散)。
      黃芩 白芍 甘草 滑石 朱砂
      鶩泄
       鶩溏之證,澄清溺白濕兼寒也。
       《內經》云: “諸病水液,澄澈清泠,皆屬于寒”。大便如水,其中稍有結糞,清冷如鴨糞,脈見沉遲,小溲清白,理中湯加橘紅、茯苓治之。若泄不巳更加附子。潔古云:‘鶩泄當用升麻附子干姜之類。寒泄必須早暮服藥,蓋早服暖藥至暮藥力已盡無以敵一宿之陰氣故必再服也”。
       濡泄
      濡泄之證身重脈軟,是濕自勝?!秲冉洝吩疲骸皾駝賱t濡泄”,緣土虛不能制濕,濕反勝而成病,故腹不痛而腸鳴溺少、利下多水宜五苓散主之。
       滑 泄
       滑泄之證久下不禁,濕牲氣脫。大孔如竹筒直下不止,宜用扶脾丸,或補中益氣湯加訶子肉蔻或四柱飲或六柱飲。
       四柱飲:茯苓 人參 附子 木香 加姜鹽
       六柱飲:四柱飲加肉蔻,訶于?;钊藭邪仔g,無訶子。
       扶脾丸:(東垣):白術 茯苓 橘皮 訶于肉 炙草 烏梅 干姜 藿香 紅豆 肉桂 麥芽 神曲 荷葉 燒飯為丸
       除上述五泄,尚有以下多種:
      胃泄::面黃而飲食不化,宜理中湯。
      脾泄:嘔吐而腹脹注下——食后飽滿,瀉后即寬宜香砂六君子湯
      小腸泄:溲澀而便膿血,小腹疼,宜先下之繼用清利。先用木香檳榔丸,繼用葛根芩連湯加滑石。?
      腎泄;五更便泄,足冷腹痛,宜四神丸加人參、沉香,甚則用熟附,茴香,川椒。
      肝泄:木旺侮土,腹痛兼脹‘脾虛致泄,肝旺致有脹痛,此
      與傷食不同,傷食腹痛得瀉便減,今瀉而痛不止,故責之土敗木
      賊,故宜瀉肝培土異功散加川楝子、元胡。
      痰泄;胸滿瀉泄,脈弦滑,甚則嘔吐,其入神必不瘁,色必不衰,時泄時止,復又作泄,腹中覺冷,隱隱微癰,宜厚樸二陳湯。肥人滑泄多屬痰,脈滑責之痰,不食不饑亦責之痰,可用青州白丸子。 .
      食泄:瀉下臭腐,噫氣作酸,腹痛而瀉后痛減,宜香砂胃苓湯或保和丸加砂仁,豆蔻。
      大瘕泄:里急后重多次人廁,而不能使,莖中癰,乃寒濕化為溫熱。此似痢非痢,所下皆是糞水,宜八正散加木香,檳榔.
      傷酒泄;晨起必瀉,素嗜酒而積,經年不愈,宜葛花解醒湯或理中加葛根配合香連丸。 、
      暑瀉:夏月暴注水瀉,脈虛細而口于煩悶,為腸胃之暑溫。凡夏月泄瀉干葛為要藥,暑火瀉者加川連,兼腹脹者加厚樸,茅蒼術,兼虛者加白術、扁豆;暑食瀉者加神曲;暑濕瀉者加蒼術、澤瀉、銀花炭,益元散;小便赤澀加木通,兼煩加梔子、淡竹葉,或加黃芩炭、兼嘔者加半夏、厚樸、竹茹、藿香;若傷暑而又傷生冷宜連理湯。
      以上雖泄證多端,多不寓乎脾傷積濕,治法則初用調中分利(凡泄瀉之病,多由水谷不分,故以利水為上策),如小便少者尤宜利水,如小便如常,不必再利,惟燥脾而已,如兼口渴則利水與燥脾俱不用,但看溺赤,口渴,苔黃、脈數,為有熱,即<內經>云; ‘暴注下迫皆屬于熱”,宜芩連之苦寒治之,如溺短而色不變,脈虛無力則補益無疑。然瀉傷津液,口內必渴小便赤澀不數,苔不黃者,未可便斷為熱。繼用風藥燥濕,久則升提,滑須固澀,風兼解表,寒佐溫中:食者消之,痰者化之,虛者補之,熱者清之,隨證施治為當。
       泄瀉治法有丸
       一日淡滲。使濕從小便去??捎梦遘呱⒅沃?。
       二日升提。注迫下陷,惟鼓午胃氣上騰,則注下自止。如地上期濕,風之即干,所謂下者舉之是也??捎醚a中益氣治之
       三日清涼.熱淫所致暴注下迫,苦寒諸劑用滌燔熱,所謂熱者清之是也??捎命S芩芍藥湯治之.
       四日疏利。痰凝氣滯、食積水停皆令人泄,隨證祛迅逐勿令稽留。(內經》云: “實者瀉之”。又云; “通因通用。’可用保和丸或二陳湯加神曲、麥芽,蛤粉、木香、檳榔。
       五日甘緩。瀉利不己,急而下趨,愈趨愈下,泄何由止。甘能緩中,所謂急者緩之是也??捎盟木訙⑿〗ㄖ袦龋?BR>   六日酸收。瀉下有日,氣散不收,無能統攝,注泄時而已已,酸能收斂, 《內經》云; “散者收之”,可用烏梅丸,
       七曰燥脾。泄因于濕,濕本脾虛,虛而不培,濕淫'轉甚,《內經》云: “虛者補之”??捎闷轿干?、胃苓湯等。
       八曰溫腎。腎主二便,封藏之本,寓真陽。火為土母,故積虛者必挾寒,脾虛者當補火。《內經》云: “寒者溫之”可用破故紙、肉蔻,茴香.五味子等藥。
       九曰固澀.注泄日久,大腸道滑,雖投溫補未能奏效,須用澀劑,所謂“滑者澀之”。可用桃花粥,赤石脂,余禹糧等。
       又有醉飽行房腎氣虛乏,濕熱乘之,下流客腎,久泄不止者,治宜升陽除濕,可用八味丸加重山藥、茯苓,而地黃量減半。
       腎司二便,久泄不止,多亡陰及陽,當責之腎,破故紙。肉豆蘊,茴香,五味于之類不可廢也。陳皮、蒼術,雖云健胃除濕,救標則可,多服則能瀉脾,以其燥能損津液之故。
       長夏濕熱令行,又歲濕太過,民多病泄,當專以風藥,如羌活,防風、升麻,柴胡,白芷之類,必二三劑,緣風能勝濕之故。
      
      泄而少食屬胃弱。宜以人參為主,扁豆、橘皮佐之。
      泄而食不消化,宜加縮砂,人參,肉豆蔻等藥。
      泄而腹痛,宜加白芍,炙甘草、防風、木香等藥。
      泄而氣弱,宜加干葛、人參、自術、茯苓等藥。
      泄而小溲不利,宜加車前于末、木通等藥,中焦有濕熱者宜加豬苓,澤瀉等藥。
      肉積作瀉宜加肉蔻,山楂,大蒜等藥。
      感寒瀉宜理中湯加紫蘇葉。
      面積作瀉宜加萊菔子、神曲.
      濕痰作瀉宜以半夏、白術,茯苓為主。
       疫痢的治療
       痢疾是夏季最常見的傳染病,根據多年臨床經驗歸納為清熱利濕、理氣化滯的治法,常用藥物有葛根,黃芩、黃連,芍藥、滑石,檳榔、厚樸、廣木香,茯苓、金銀花等辛開苦降,行氣利濕之品.此法在臨床治療痢疾多能取得療效。
       另有一種疫痢,類似現代醫學中的中毒性菌痢,其病勢急劇,變化多端,如吐瀉交作、高熱不退、脫水、甚至昏迷,如不及時治療易導致死亡。疫痢病機為濕熱內蘊,進食不潔,感染時邪由內形之于外,下焦不暢之故,宜用汗下之祛,如有表里兼病,宜當先解袁,后攻其里,如熱未解而下之,則正氣內陷會導致病情惡化。
       汗下具體方法如下:
       (1)先用清熱解毒發汗法
       方用葛根芩連湯(用量為9—15克,重用葛根30克,因葛根具有清熱解肌之效,為本方的主藥),加麻黃4.5克,桔梗e克,銀花3o克,板藍根16克,馬齒莧30克。另加紫雪丹3克(沖服),對防治高燒譫語抽風,有治未病之效,以助熱退神清,亦是治疫痢必備之品。
      (2)繼用化滯攻里法
      即先服第一方,使患者發汗解毒,服后約30分鐘,再用第二煎送下木香檳榔丸(木香、檳榔,青皮、陳皮、莪術,黃連、黃柏、大黃、香附、楓殼)每日2次,每次9克。湯劑效速,丸劑效緩,故先飲湯劑,繼服丸劑,當湯劑生效后,丸劑繼在腸內生效,乘其熱退毒解而化滯攻下。
       瘧疾早在《素問》“瘧論”及“刺瘧”兩篇中有所記載。從其病位來看,以六經而論不外發于少陽及太陰。 《傷寒論》中有兩證與瘧疾癥狀相似,即太陽證中的桂枝麻黃各半湯證及少陽證中的柴胡證,所以后人有“瘧不離少陽”的說法.《內經》認為)“閡瘧皆生于風”。 “風”是指風熱而言后人又說“瘧不離太陰”, “無痰不生瘧”等說法。這些說法,只有部分是對的。
       總之瘧疾不離“風”及“暑濕”。瘧邪侵入機體之后,邪與衛氣相遇則發病,相失則瘧又停止發作。 《內經》云: “衛氣日下一節”,故發有定時,這個發作時間的解釋方法并不一定恰當,但古人從實踐出發,認清了此病的發作規律是“發有定時”:是對的,而非典型病例的發作時間有時也有些出入。
       仲景云; “瘧脈自弦,弦數者多熱,弦遲者多寒。弦小緊者下之差,弦遲者可溫之,弦緊者可發汗、針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數者風發也,以飲食消息止之?!芍覟楦蚊},風氣通于肝:是本病。以風為主要矛盾,故或寒,或熱、或食,或痰,皆兼弦脈??蓽亍⒖上拢赏隆⒖舍樉?,而先其時發汗最為主要,溫瘧其脈如平,無寒,但熱,骨節痛,煩時嘔,白虎加桂枝湯汗之則愈。牡瘧寒多熱少,蜀漆散主之,但寒不熱用柴胡桂姜湯。瘧母,用鱉甲煎丸。可謂詳而備。 、
      辨證施治
      本病特征是先寒后熱繼則汗出而解,發有定時,當發作悉如常人一無所苦,除溫瘧例外還有些無典型的寒熱往來病例,例如有些病人只嘔吐,小兒則有時表現為抽風。但其特點也是發有定時,前后悉如常人,古人所謂勞瘧者,勞累則發病,或婦人妊娠期間發病。久瘧有發生腹水者,或有并發黃疽者,此皆正氣虛也。臨床雖有正瘧,溫瘧,寒瘧等說法,但其主要特征不外先寒后熱汗出而解,發有定時,發后悉如常人。
       治療:
       1.先其時發汗,了解寒熱發作規律,在發作前一小時服下第一煎荮,在發作前30分鐘服下第二煎藥,藥后蓋被出汗,乘其未發作惡寒之前發汗,令其汗出。此經驗,是根據《傷寒論》“病人臟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主之”, 《金匱要略》白虎桂枝湯條服法說:“汗則愈”等說法摸索出來的。至于“先其時發汗”,按古代時間,一個時辰,合今兩個小時。明代王肯堂亦說在發作前一個時辰大早些,所以歸納為上述服藥時間。
       2.助汗法:藥后汗不出考,多無效,如晚秋天寒或年老體衰者,要先蓋被用熱水洗腳后取汗則易于出汗。
       3.調理: 《金匱要略》云: “飲食消息止之’不要過飽,治療期間要防止一切生冷食物及冷水洗腳、洗手。
       證治要點為:
       l寒熱體痛者柴胡桂枝湯。 -
      2.熱多寒少者桂枝二越婢一湯。
      3.寒熱相等者桂枝麻黃各半湯。
      4.勞則發作,或婦人妊娠即發病者用小柴胡湯去半夏加花粉。
      5.瘧母,脅下有積塊者鱉甲煎丸。
      6.通治方,上述情況或不易辨別時,均可用此方,即從達原子彈飲、蒼術白虎湯,小柴胡湯中化裁出來。
       通治方(自制方):
      柴胡9—15克 常山3~6克 厚樸9克 生石膏18克 甘草9克 當歸9克 麻黃6克?葛根9克 蒼術9克 草果9克或用蔻仁代替) 生姜9克 大棗(擘)4枚,知母12克
       7.久病易復發者可用何人飲。
       以上所述治法,為中醫傳統治法和方劑。這此方法,雖非專用于直接殺滅瘧原蟲,而是改善人體抗病狀態,調動其積極因素,增其有利條件,去其不利因素,有效地制止瘧疾的發作。
      脊髓灰質炎的治療
       脊髓灰質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兒童多見,有部分患者可發生弛緩性麻痹,故又名小兒麻痹癥癥,主要經消化及呼吸道傳染,流行多在夏秋季節。
       一、脊髓灰質炎屬中醫溫痢系小兒中風
       因本病初起癥狀多有突然發熱,嘔吐、煩躁、嗜睡、多汗或無汗等表癥,并能相互傳染,故應屬沮病范疇。王清任《醫林改錯》錯,中風小兒半身不遂類似小兒麻痹癥。按臨床癥狀應劃歸中風門為宜.中醫對“風”字的意義有三:
       (一)指神經系統而言如《內經》: “東方生風,風生木……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水,在體為筋,在體為筋,在臟為肝”所指之肝均屬神經系統而言 <二)表示發病急暴之意,如《內經》風者百病之長也”, “善行而數變?…”’。(三)即指一般氣候而言,因四時之氣候均借風以傳送故又謂風兼四氣。
       所謂“中風”不問其原因如何,只要影響到神經系統而表現出各種神經癥狀即名“中風”。因其是傳染病,按中醫理論認為小兒麻痹當名之為‘溫病系小兒中風’,其治療當取清熱解毒,芳香辟穢,調肝熄風宣痹通絡之法,用加味葛根芩連湯隨證加減對恢復期患者合用或單用加味金剛丸,總之通過臨床觀察越早期治療療效越好,早用清熱解毒藥,可使患者短期促進恢復,不留任何后遺癥。
       治療原則:本病在急性期,采用清熱透表芳香逐穢,調肝熄風,宣痹通絡法,在恢復期采用滋肝腎,強筋骨,溫補氣血法
       二、方劑組成
       1.加味葛根芩連湯:急性期主方;
       生石膏18克 葛根12克 甘草9克 銀花12克 杭芍12克川連4.5克 黃芩9克 全蝎3克 蜈蚣3克(此方原有麻黃4.5克,由于是協定處方,而病人又多有自汗者,故無汗或汗不多者麻黃臨時加入)加水600毫升,先煮石膏15分鐘,再入其余藥煎至120~150毫升分三次溫服。
       小兒麻痹為一種急性傳染病屬于溫病范疇,溫邪從口鼻而入,順傳腸胃,發病于督脈,見癥于四肢及腹壁、頭面等部,病之初期,典型者多發熱嘔吐、下利,繼而出現弛緩性麻痹,且由患者之吐瀉物互相感染。發熱為太陽溫病當由表解,故用越婢湯。吐利病在腸胃故用葛根芩連湯。麻痹在督脈故重用葛根、蜈蚣,全蝎以驅風.傳染由于病毒,用銀花,連翹以解毒。凡屬于病毒感染必須解毒排毒二者兼施,若單解不排,毒仍在內,單排不解徒傷正氣,故方以芍藥除血痹,芩,連、銀翹、甘草解毒,以麻黃,葛根排之使從汗解,綜合全方制劑亦符合痿癥獨取陽明之意.若能早期治療,護理得當,誠服困難療程,減少后遺諸證。療程三至六個月。
       加減法:初起加局方至寶丹或安宮牛黃丸,紫雪丹(腹瀉者去紫雪丹)。無汗者加麻黃。發熱者加大青葉、板藍根,連翹。煩躁者加膽草、鉤藤。疼痛者加天麻,芍藥。通絡加地龍、僵蠶.麻痹在下肢加牛膝、寄生。麻痹在上肢加川芎,地龍,寄生。口眼喁斜加細辛,辛夷、川芎、白芷等。兼暑者加藿香、滑石。嘔者加半夏、陳皮、竹茹。大小便閉者大柴胡湯加芒硝、車前子,地膚子、紫雪丹。后期加用加味金剛丸
       2.加味金剛丸;恢復期主方。
      萆蘚30克 杜仲80克 肉蓯蓉30克 菟絲手15克 巴戟天30克 天麻30克僵蠶30克 蜈蚣50條 全蝎30克木瓜30克牛膝30克 烏賊骨90克 精制馬錢子60克(必須嚴格炮制,以解其毒)
      蜜丸3克置,每服一粒至二粒,日服一次至三次,或單用或與湯合用,白開水化服。若見早期馬錢子中毒癥狀,如牙關緊,可即停藥并服涼水。萆蘚為利尿瀉濕清熱之品,且有解毒作用,杜仲有鎮靜止痛功效,強筋骨,補肝腎。肉蓯蓉、菟絲予潤五臟益髓強筋。巴戟天能除風,強筋補腎,益精,故對虛弱骨萎有補益強壯的功用。方中加天麻能緩解四肢之筋骨肌肉疼痛,并治四肢知覺遲鈍。加牛膝、木瓜能使腰腳筋骨強壯,僵蠶祛風化痰治口眼歪斜,全蝎,螟蚣能祛風活絡調節神經。馬錢子的有效成分是士的寧,為脊髓神經興奮劑。本病患兒可伴育軟骨病可加烏賊骨增加鈣質,淫羊藿為溫陽補腎良藥.從現代醫學研究資料來看,配合桑寄生對小兒麻痹病毒有抑制作用。桑寄生能補筋骨散風濕。故本方對脊髓灰質炎的恢復期有祛濕解毒祛風通絡,補肝腎強筋骨可興奮脊髓神經的作用. ?
       加減:在熱退癱瘓出現后可根據病情配用當歸補血湯、黃芪桂枝五物湯、桂枝附子細辛湯、當歸四逆湯。以上方劑對肢涼,肌肉松弛均有益。根據長春某院動物試驗,脊髓灰質炎病毒對猴類脊髓前角損害持續較九炎性病變一年以上仍不靜止。故當發燒退下數月后仍應積極清熱解毒。
       5、治療效果
       1958年在兒童醫院進行了脊髓灰質炎的臨床觀察治療,記載比較完整的179例(其中得病即來診者15例,得病后半月至1月來診者28例)治療結果見下表:
      病程/療效 全愈 基本全愈 進步 總數
      患病即來診 77 38 36 151
      患病后半月~1個月 6 3 19 28
      合計 83 41 55 179
      早期治療效果好。
       四、關于小兒窟瘴癥的護理要點
       小兒麻痹為一種嗜神經病毒感染所造成,由于該病在我國每多侵犯小兒,故名小兒麻痹癥,但亦侵犯成人,當一人感染時而其周圍有若干人同時感染或無癥狀表現或輕微不治自愈,或見發熱嘔吐等典型癥狀,突然肢萎,如昨夜睡眠時尚毫無證狀,次晨起床時即發現或上肢或下肢或一臂一腿同時不能活動,或白日玩耍時,屢次跌倒,應當赴醫院檢查,不可誤診為跌傷。成人亦不可誤認為半身不遂,如不知其為傳染病,治法不當,則貽誤終身。診斷明確后,當隔離四十日,同時積極治療。若不治療,則坐失病機,遺留后遺癥。 ?
       1.首先擺正體位,使患兒仰臥,兩腿屈起,在腿彎下處墊上枕頭,使其固定,兩膝拱起,兩足趾朝上,足心朝外,亦用枕頭固定,不使蔭足下垂,兩膝外各用枕頭一個使其腿不外倒。
       2.患兒麻痹癥初期時宜靜臥,使其肢體功能恢復,但不宜過早鍛煉,以免發生畸形。
       3.在體沮退后,可進行按摩使肌肉不至萎縮,次,每次半小時。
       4.局部熱敷,使腿不涼。
       s.吐瀉物進行消毒處理避免傳染。
       醫 案 舉 例
       曹X X,男性,8歲,病歷號164467
       于1958年7月14H就診,發燒巳8無伴噴射性嘔吐, 嗜睡,精神欠佳而人院。人院后腰穿(—),診斷x發燒待查。7月15日發現麻痹,吞咽困難, 口吐涎沫,便秘,身熱(38℃),嗜睡,氣短,作嘔,查體:左目閉不嚴,左鼻唇溝淺,言語不利,頸強,膝反射(—),腦脊液細胞4個,蛋白(—)。血常規:紅細胞400萬,血紅蛋白12.2克,白細胞6,660,分類中性58%,淋巴40%,嗜酸2X。當日會診,舌苔白厚,證屬小兒溫病中風治用清熱止嘔,芳香化濁之劑,鮮藿香12克,薄荷9克,佩蘭12克,厚樸9克,生石臂18克,陳皮12克,竹茹15克 川連4。5克蠶砂12克,姜半夏12克,滑石12克,甘草9克,至寶丹一粒(因至寶丹不易灌服改用藕粉沖汁稀釋為混懸液而服用)。7月16日改用加味葛根芩連湯三付, 7月17日神清,痰涎壅盛,繼用前方六付,痰涎減少,便于,吞咽困難,口有惡臭,當宜清胃,方用加味葛根芩連局加藿香。克)陳皮12克,法夏12克,桔梗12克,鉤藤12克。7月28日精神轉佳,前方加菖蒲。射干4。5克六神丸12粒分三次融化.7月30日下午開始能吞咽,大便正常
       癲癇證治
       一、概述
       癲瘸病,前人通過多年臨床實踐,將其分為風癇、驚癇’、食癇’等三種類型。.
       “風癇”因肝風內動所致, “食癇’因飲食不節所致??砂雌洳∫蚧虬l病原理進行分類。似乎還應包括“痰飲癇”,飲瘸’, '蟲瘸’等。
       從臨床辨證治療角度來看: “風瘸”的主證是以抽搐為主,且常伴以頭痛,治宜潛陽鎮撮熄風之婀,方用風引湯;“食癇”是因食積而抽搐,多見于小兒,取法宜下, “痰飲癇應化痰;“飲癇”當祛飲。
       二,證治
       根據前人經驗,結合多年臨床實踐,將其二歸納為以下幾型進行治療。
       1.普通型:—般癲癇或用西藥如苯妥英鈉治療而好轉,而停藥又發或不能控制或不能根治,常有發作性抽搐:或伴有頭痛頭暈者,宜用潛陽和肝,通便祛痰法治療,用通用方(即柴胡龍骨牡蠣湯加減);柴胡18克、黃芩9克、半夏12克、芍藥9克、炙草9克,丹參3o克,桂枝9克、茯苓12克、生龍牡各18克、大黃9克克、生姜9克,大棗10枚擘水煎服,每劑煎二次,
       2.痰盛型(即所謂痰飲癇之一種),痰量較多,發作時尤甚者,先用礞石滾痰丸早晚各服9克,連服二日以下其痰,第三日開始再用以上通用方。
       3.飲盛型痰之稠者為痰,稀者為仇平時或發作后,除有稀痰外,發病時氣短,心下逆滿為其特征,宜先化飲祛痰用小青龍湯可獲愈.麻黃6克,五味于9克,半夏12克,,桂枝9克,白芍9克,甘草9克,細辛6克、干姜9克。水煎服,每劑煎二次,早晚各服一次。
       4.久癇型:發病多年不愈或多日發作一次,如有痰或飲等證,先依證治療,由于其久病多虛則宜用治本方:升麻120克,貝母60克,田螺蓋焙干60克,鯽魚焙干一條(約6o克重),共為細末,煉密為丸,每重6克,早晚各服一丸。 ’
       附注,此方應久服方可獲效。
       5.頻發型:癲痛發作較頻,甚則每日發作數次,常伴頭痛頭暈者宜先用風引湯加減:生龍牡各10克,生石膏18克、寒水石12克,紫石英30克,赤石脂18克、滑石12克、干姜9克.桂枝9克、甘草9克、大黃6克,地龍12克,全蝎3克。水煎二次,分兩次服.待癥狀減輕時再用通用方,如經服藥后半月以上發作一次,或去掉苯妥英鈉等西藥而病情不加重者,改用久癲之治本方.
       6.蟲癇型(包囊蟲引起),證見頭痛較甚,臉上出現白斑,舌尖有紅點,像復盆子舌(稱謂楊梅舌),治法祛蟲,頭痛甚者選用人參敗毒飲加雄黃或送烏梅丸30克或化蟲丸。
       化蟲丸處方:
       雄黃30克 雷丸60克 干漆30克 百部90克 鶴虱oo克 枯凡30克 檳榔60克 苦楝根皮30克 川椒30克 烏梅6o克
       制法:水小丸,每服6克,日服三次。久癇方還能治夜游癥。 ’
       另外,久病而虛可用未出胎的小羊一只用白水煮,湯干時,加入半斤黃灑使之達到沸點(開鍋)放入半斤紅糖,溶化后即取出一頓服完。
      取柴胡龍骨牡蠣湯加味為通用方,是因該方兼顧范圍較廣,方中柴胡,龍牡可以和肝潛陽熄凡適于風癇。丹參與龍牡可以養血鎮搔可治療驚癇。大黃,甘草、半夏又可消食化積而治食癇。又根據多年經驗摸索以化蟲丸殺蟲來治療蟲癇臨床收到較好效應。總而言之,治療癲癇尚須辨證論治。
      三叉神經痛的治療
       三叉神經痛往往出現短暫,陣發性的劇烈疼痛,它是一種神經傳導功能障礙的表現,目前病因不十分清楚,常常采用鎮痛劑,封閉療法等治療方法)嚴重者施行節后三叉神經根切斷術,三叉神經節前切斷術或延髓神經束切斷術,雖能解除疼痛,但術后面部可出現感覺消失之弊,患者不易接受。
       本病中醫學中名謂偏頭風,其痛隨觸隨發,作止如常。六腑清陽之氣五臟精華之血皆會于頭。自外入者風、火循經之邪,自內發者,氣血痰郁之阻塞皆能為痛?;虮胃财淝尻柣蝠鋈浣浗j,因之與正氣相搏,邪聚則脈滿,若邪氣稽留則脈亦滿,而血氣亂故久痛。偏頭痛總屬厥陰、少陽、陽明。胃腸燥熱,肝膽風丸三經之邪壅閉經絡。使脈滿腫脹迫及神經則劇痛突然發作,風火之邪其性動,故時發時止。以石膏、黃芩、葛根清陽明。柴胡,黃芩以清肝膽。芥穗、鉤藤.薄荷,蒼耳子,蔓荊子以驅風散火。全蝎、蜈蚣以止痙攣。赤芍,甘草活血消腫以止痛。屢試屢驗。
       處方如下: 。
       生石膏24克 葛根18克 黃芩9克 赤芍12克 荊芥穗9克 鉤藤12克 薄荷9克 甘草???蒼耳子12克 全蝎6克 蜈蚣8條 柴胡12克 蔓荊于12克
      目痛甚加桑葉,菊花,牙痛甚加細辛、生地、牛膝
      百合病的治療
       祖國醫學中所述“百合病”, “臟躁”、 “婦女咽中如炙臠”這一類病類似現代醫學中神經官能癥及精神分裂癥(輕度)。半夏厚樸湯證、甘麥大棗湯證皆能包括在內?!督饏T要略》關于百合病的論述中有“百合病者,百脈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復不能食)常默然,欲臥不能隊欲行不能行飲食或有美時,或有不用聞食臭時,如寒無寒,如熱無熱,口苦小便氛諸藥不能治,得藥則劇吐利,如有神靈者,身形如和,其脈微數……’云云。細考此病,多系情感刺激或病后余邪留于經脈,致使經脈枯澀所致。前人本心營、肺衛,肺朝百脈之說,認為病在心肺。《內經》以“神臟五”、 “形臟四’謂之“九臟”,九臟之間貫之以脈。心主脈而“藏神”,病在脈,勢必影響及“神’,故其病發無定狀“如有神靈’。觀其口苦小便赤,知系熱邪為病。溺時頭眩而痛下虛上實,觀百合知母湯可治現代醫學所謂排尿性暈廄者可證。 ?
       以其有邪,故知為實,,以其得之于病后,故知為虛。治法虛則應補,實則應瀉,實則忌補,虛則忌瀉。百合病虛實交雜)既不能補,又不可瀉。然而,因其為虛而又不得不補因其為實而又不得不瀉,補既不能用參,芪,瀉復不能用硝,黃。本草載百合有主治邪氣,腹脹,心痛,利大小便,補中益氣之功效?!督饏T要略》首選百合,并隨其臨床中所現之證,配合各藥而用之,既能補正,亦不助邪,既能攻邪,又不傷正,用于此病,若合符節。
       半夏厚樸湯所治的咽中炙臠, 《千金方》作“胸滿,心.下堅,咽中帖帖,如有炙臠,吐之不出,吞之不下”?,F代醫學中所稱之癔病,植物神經功能失調,有的表現類似厚樸半夏湯所冶之證??梢哉J為凡有上述諸證或兼有精神郁悶、悲觀、恐怖等各種精神癥狀而無器質病變者用之皆宜。
      《金匱要略》又以甘麥大棗湯冶婦人臟躁、喜悲、欲哭、數欠伸等許多癥狀。而藥只三味,又皆平淡無奇,其所以能有此療效,因有百合病證侯。
       病例一
       李x x,女,來診時步履艱難,必以他人背負,自述胸痛、胸悶,心悸、氣短、頭暈,乃按胸痹治之,投以栝萎薤白半夏湯之類,久治不效,細審之,該患者每于發病時除上述證外,尚喜悲、欲哭、噯氣、善太息,便于前方中合以百合、地黃、旋復花、代赭石之類治之,藥后其證漸消。 .
       病例二
       孫x x,男,述畏冷,雖三伏而非皮衣不理,胸悶、脘痛、腹脹。來診時值秋季,病者頭戴皮帽,身著皮襖棉褲棉鞋,三九之裝已俱全,屢治無效。投以紫蘇葉12克,半夏12克、厚樸9克 生姜9克、旋復花12克、赭石15克,陳皮9克、百合3o克、知母12克,生地12克,服藥一月后來診時,冬裝已換成適時之秋裝自述巳不畏冷,他癥已除,唯每于因事急躁時,自胸膈發)熱上沖,口苦,用以上方合小陷胸湯:旋復花12克,赭石18克、滑石12克,蘇葉12克,知母12克、百合30克;厚樸9克,半夏12克 生甘草8克,川連6克,蠶砂15克、栝萎30克,病情已愈未再復診。
       病例三 ?
       趙x x,女,哭笑無常,汗出心悸,神經官能癥,投以五味子12克、沙參30克、麥冬12克、炙甘草9克、小麥30克,大棗10枚,知母12克、百合30克,云苓15克、服藥十六付上證大減;但手足發燒,汗出,改投以生甘草9克、丹皮12克,沙參30克、地骨皮12克、小麥30克、大棗10枚,知母12克,百合30克、生地12克,連服八劑,手足燒止,但尿黃而有熱感,改投以五味子9克、麥冬12克,沙參30克、知母12克、百合30克,生地12克、生甘草9克、小麥30克,大棗10枚、滑石12克8付病情告愈
      神經衰弱證治
       本病部分屬于祖國醫學“虛勞”, “失眠”’ “心悸”,“虛損’, “腎虛”, “不寐”、“心腎不交”等范疇。古人以神志之內傷痛,大致分為兩類,一為傷營一為傷志。營是有形之物,志是無形情志。胃,大腸、小腸,膀胱為四形臟,故傷腑。五臟皆藏神,傷臟故傷神而傷志。
       傷情志即勞傷五臟。五臟雖均可受傷,但以心為主,其次則為脾、腎、肝,肺等。心藏神,思傷脖,怒傷肝,恐傷腎,悲傷肺? 。
       此病主要癥狀為失眠、心悸,氣短,頭暈、頭痛,腰酸、腿軟,記憶力減退但在臨床治療可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1.心脾兩虛型
       失眠,心悸、氣短、善太息,不思飲食為主證,舌苔薄白,脈多細弱。法宜雙補心脾,方用歸脾丸和補心丹同用。
       2.腎虛型
       男性多見,頭昏,健忘、思想不集中、夢多,宜用杞菊地黃丸合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1)腎陰虛型
       腰酸腿欹,頭暈較甚,或有頭痛,夢遺滑精,舌質紅,苔黃或無苔,脈多細數而尺脈偏弱,尤以左脈為顯,法宜育陰安神,方用杞菊地黃丸,朱砂安神丸.
       (2)腎陰虛火旺
       除腰酸腿軟外,則常有夢遺滑精,尿黃,舌凈成色赤, 苔黃,脈細數,法宜滋陰降火,方用知柏地黃丸加減或大補陰丸。
       (3)腎陽虛型
       除失眠、多夢外,腰酸腿軟怕冷,或腰痛,勞則增劇,或陽萎、早泄。法宜益火之源,以消陰翳,方用金匱腎氣丸。
       3.虛煩、心陽不足
      即《金匱要略》)所謂“虛勞虛煩,不得眠”為主要癥:法宜養血和肝安神,方用酸棗仁湯或四物安神湯.
       4、心陰不足、心火熾盛
       證見心煩,舌赤,脈數,口干.方用黃芩黃連阿膠雞子黃湯.
       5.血虛傷津型
       此乃心肝腎三臟津血虛耗,則火熱上擾,遂致失眠多夢,心煩心悸,口干,舌紅或于,脈多細數,法宜養血安神,方用補心丹,朱砂安神丸。
       6.痰溫擾胃型
       濕痰上擾,胃中不和,惡心,嘔吐,不欲飲,不眠,苔白膩脈緩。治宜和胃祛痰安神,方用溫膽湯加味或半夏秫米湯。
       本病習用丸劑乃因慢性病病程長,變化少,用藥宜守方,治療宜持久,故宜丸劑,久服以求根治。急性病多變化,主證變則方變,宜應變以遂機,急性病宜速決,湯劑靈活力大,故急性病宜用湯劑。 —
      中風的證治
       關于病名。就風證而言,其病位在肝(相當于神經系統)。中醫理論, ‘諸風掉眩,皆屬于肝”, “風氣通于肝”,便是證據。所謂中風,病中于督脈,而非為風邪所中。因此不能顧名思義的認為中風是為風邪所中的病癥。劉河間謂:“凡人風病,多因熱甚,而風燥者為其兼化,以熱為其主也。俗云風者,言:末而忘其本也。所以中風癱瘓者,非謂肝木之風實甚而卒中也,亦非外中于風爾由乎將息失宜而心火暴甚,腎水虛衰,不能制之,……則陰虛陽實而熱氣怫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無所知也。多因喜怒思悲恐之五志有所過極,而卒中者,由五志過極,皆為熱甚故也……。。對此論點我們是贊同的
       關于本病的命名及分類問題,不同意強分為類中,真中,認為只要系腦血管意外,皆可謂之中風,但虛實寒熱之辨是必要的。類中之名不切實際。觀《內經?賊風篇》可知。
       關于中風前的朕兆問題。清代王清任《醫林改錯,中詳細描述了未病之前的表現,頗值臨床中注意以提高警惕。臨床體會有三點很重要:指麻木涼,肢體局部的知覺障礙,常自覺一瞬間意識不清,而年在40以上者,在1到 2年要特別注意警惕,采取積極的治療措施,預防本病的發生。
       本病具體治療方法:在昏迷期神志不清,病情危重,先予通關散(細辛、法半夏,皂角等分研末)少許吹于鼻中。其意義有二:其一是治療意義,促使蘇醒,其二是判斷預后謂有嚏者生,無嚏者死。繼予生姜汁、白礬灌之,灌后探吐。
       第二步,予再造丸每日二次, 1—2日用畢,不宜多用。本藥作用有三類,因其蟲藥多,可調節神經功能失調,其二有養血藥,具有化瘀通絡作甩其三為有祛風藥,有調節發汗中樞改善末梢血循環及感覺神經末梢功能,在此間可配用錄驗續命湯(腦溢血可用本方,腦血栓形成則可用小續命湯)。
       第三步,安宮牛黃丸或蘇合香兒對于痰盛有熱象者予安宮牛黃丸或至寶丹,熱盛于陽明證見便干舌燥宜予紫雪丹,亦可用三化湯,兼濕者予蘇合香丸。
       上藥用至蘇醒,其后遺癥治療如下:
       半身不遂為主,兼血壓高者,予潛陽通絡,選用風引湯(大黃,干姜、龍骨,桂枝、甘草、牡蠣、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加磁石,龜板,鱉甲、生鐵落。痰盛陽亢,血壓過高也可以予天麻鉤藤飲配合錄驗續命湯(麻、桂,歸、參、石膏,干姜,甘草、芎,杏仁)。便干舌燥陽明胃熱,予三化湯或調胃承氣湯。半身不遂善后方,選用候氏黑散(菊花、白術,細辛,去苓,牡蠣,桔梗,防風、人參,礬石、黃芩、當歸、干姜,川芎、桂枝)宜冷服。如無大便干熱象時,血壓已降高血壓癥狀巳減,留有后遺癥麻木無力,屈而不伸,臂不能舉可用強筋壯骨,遣經疏絡法,則用桂枝湯加黃芪,當歸,杜仲,續斷,天麻,冬蟲夏草、仙靈脾、雞血藤,香附、烏藥、高良姜、伸筋草,山甲等以善其扁病愈后還可用候氏黑散加六味地黃丸以鞏固其療效。
       以失語為主,選用費壽解語湯、地黃飲子、河間羚角散。資壽解語湯:防風、附子,天麻、棗仁、羚羊角、官桂、羌活、甘草。地黃飲子(河間方):熟地、巴戟天、山萸肉,石斛、肉蓯蓉.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麥門冬、菖蒲,遠志。
       關于腦血栓形成,視病情再配用活血化瘀藥如桃紅四物湯關于腦軟化,可選用清?王清任補陽還五湯.
      在上述各方藥中包括風藥。風藥對本病并不禁忌,可以調節血管功能。用熱藥問題,只要病證相符便可用,如附子、干姜肉桂,也有擴張血管作用。又有淡滲藥如云茯苓,白術,有促進吸收作用。鎮靜藥如龍牡、紫石英,鐵落有一定降壓作用,中醫的用語為“降沖逆”。涼血藥可以止血,活血藥可以通絡,對肢體功能恢復頗為有益。
      
    ★ 日志日期:2008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 国产精品无码DVD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电影| 久久久亚洲AV波多野结衣|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无码| 欧美交a欧美精品喷水| 国产午夜A理论毛片| 无码熟妇人妻AV影音先锋| 中文字幕无码午夜场| 中文字幕结果国产精品| 综合激情亚洲丁香社区| 欧美性大战久久久久XXX| 国产成人综合色就色综合| 无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人妻中文字幕| 天下第二社区在线视频| 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 四虎成人精品永久网站| 精品香蕉久久久午夜福利| 在线涩涩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丁香|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综合网| 国产中文成人精品久久久| 男女无遮挡XX00动态图120秒| 羞羞影院午夜男女爽爽免费视频| 久久综合色天天久久综合图片| 国内精品自线在拍| 丰满少妇2中文在线观看| 免费观看的AV毛片的网站|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网禁呦|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 十八禁午夜福利免费网站| 无码AV免费永久免费永久专区|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网站 | 99riav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一区二区 | 成年女人18级毛片毛片免费| 亚洲V天堂V手机在线| 国产精品未满十八禁止观看| 不卡高清AV手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