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自:《影響中國的85位名臣》
作者:高鵬 出版社:華藝出版社 本書簡介:管仲生活奢侈之極,要說他沒有貪污誰也不信,可他一手拯救了齊國;溫體仁絕對是一個廉潔的清官,但他對明朝的危害比誰都大;張居正勾結太監,把自己的權力凌駕在法律之上,人們卻交口稱贊他是明代最杰出的政治家。他們的為人,以及他們對歷史的作用,就是如此矛盾,真實的生活往往如此。 衛國人吳起是一個才華橫溢而又過于情緒化的人,年輕的時候因為別人嘲諷便揮刀殺人,而且一殺就是三十多個。在魯國發展時,他不惜殺妻以示對魯國的忠誠,誰知換來的仍是猜疑。 在魏國,吳起的才華終于得到了發揮。魏文侯死后,他曾經十分接近魏相之位,然而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來到魏國,輕易奪取了相國的寶座。孟嘗君死后,因不善于勾心斗角,吳起最后不得不逃離魏國,輾轉來到楚國。 在楚國,他官居相國,并大力改革,讓楚國氣象一新。可惜支持他的楚悼王死得過早,楚悼王尸骨未寒,吳起就被楚國的政敵射殺了。 敗盡家產始學兵 吳起年少時家境很不錯,他一直想當官,為此花光了家里的積蓄。鄉里人覺得吳起自不量力,嘲笑他是個敗家子。吳起本來就窩了一肚子火氣,氣憤之下,把嘲諷他的三十多個人都殺了,不得不離開衛國逃亡。 吳起逃跑之前向母親告別時,咬了自己的胳膊一口,發誓說如果不能當上一國之相,就絕不返回家鄉,然后就到魯國,拜在孔子學生曾子的門下。不久他的母親死了,吳起記著自己的誓言,始終沒有回家,講究孝道的曾子因此鄙視吳起,把他趕出師門。 走投無路的吳起開始學習兵法,并在魯君那里覓得一職。后來齊、魯兩國交戰,吳起想擔任大將,但因其妻子是齊國人,引起了魯國人的疑慮;一心想成為大將的吳起,竟然手刃其妻子。 吳起成為大將后,率軍擊敗了齊國。不料魯國國君是個沒有度量、不懂用人的人,他聽信手下關于吳起人品不佳的話,不顧吳起剛為魯國打了勝仗,竟將吳起給辭退了。就這樣,吳起兩手空空地離開了魯國。 創業揚名在魏國 離開魯國之后,吳起聽說魏文侯正在招聘人才,馬上前去應聘。魏文侯向他的得力大臣李悝詢問吳起是否真有才華,李悝說:"吳起這個人既貪財又好色,個人道德敗壞,但他確實是一員大將,即使齊國的名將司馬穰苴還活著,也沒有他會用兵。" 魏文侯聽了以后,馬上任用吳起擔任統兵元帥。吳起也沒有辜負魏文侯的信任,他帶兵攻打秦國,隨即就攻占了五座城池。吳起非常善于帶兵,魏國黃河西岸的土地與秦、韓接壤,在吳起的守護下,兩國都不敢輕舉妄動。吳起治軍嚴酷,對紀律要求十分嚴格,但他賞罰分明,且以身作則。在軍隊中,他與士兵吃相同的飯菜,穿相同的衣服,行軍時也與普通士兵一樣,背著干糧一起步行。他的行為大大感染了士兵,因此獲得了士兵的支持和愛戴。 據說,有次吳起巡視營地的時候,發現一個士兵躺在地上呻吟,視察之后發現士兵身上長了毒瘡,他二話不說,馬上蹲下來為士兵吸吮,一口口把毒血排清。這個士兵的母親知道此事后,不禁嚎啕大哭,旁邊的人覺得奇怪,便問她:"你兒子得到了將軍的關愛,你為什么還要哭呢?"這位母親回答說:"前幾年吳將軍為我丈夫吸吮傷口,丈夫為了報答他,在戰場上奮勇拚搏,最后戰死了;現在吳將軍又為我兒子吸出了毒血,我擔心自己的兒子也會戰死啊!因為這個原因,我才會情不自禁地哭呀。" 盡管這則故事有貶低吳起之意,但卻也能看出吳起善于鼓舞戰士的斗志。實際上,魏國就是在吳起的幫助下,國勢才強盛了起來。吳起除了善于打仗,對于治國也頗有心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