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血小板減少癥秘方(2011-10-21 10:15:29)治療血小板減少癥秘方 《首批國家級名老中醫效驗秘方精選》,其中有對血小板減少癥的治療秘方,在這里共享和收藏! 【作 者】張豐強;鄭英 [同作者作品] 【出 版 社】 【出版日期】 1996 年1月 【開 本】 20cm 第213頁 【組成】當歸12克 旱蓮草12克 【功能】補血滋腎,養肝健脾,益氣補中。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兩次服。 【主治】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以皮膚和粘膜出血為主證。其病因雖有多種因素,但其病機不外肝腎陰虛,肝臟失其藏血功能和脾氣虛弱失其統血能力,而使血液不循常道,溢于脈絡之外發為本病。方中當歸、白芍可補血活血,養血斂陰;生地、丹皮滋陰涼血化瘀;旱蓮草、阿膠滋陰補血;白術、茯苓、炙甘草則可健脾益氣補中。全方九味藥物配伍,具有滋陰補血以養肝,使血得起藏;健脾益氣而補中,使血得其統,使血液循常道運行而不致妄行。 【加減】據臨床體會,治療本病藥宜甘寒,不宜溫燥或苦寒,溫燥傷陰,苦寒傷陽,均不利于本病。經過多年實踐,篩選穩妥有效的理血養肝健脾湯作為治療小血板減少的主要方藥。但由于患者年齡的大小、體質的強弱、病程的長短和病情輕重緩急的不同,所以選定處方也應隨之加減。例如兒童稍受時邪則易內熱蘊藏,迫血妄行,發生本病,治療宜清熱涼血養陰,本方去白術、茯苓,加犀角、銀花、連翹;男性中青年多腎陰不足,虛火上炎,發生本病,每伴鼻衄、齒齦出血,治療宜滋陰降火、導熱下行,本方去白術,加川牛膝、白茅根、小薊等;中青年女性多肝郁化熱、失其藏血和調節血量的能力,而易發生本病,多伴性情急躁,脈象弦數,若血上溢則鼻衄、齒齦出血,血下溢則使月經多,治宜疏泄肝火,本方可加炒梔子、柴胡等;如因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失其主血和統血能力而發病,不論男女老幼,病程日久,都可出現氣血兩虛,可伴心悸健忘,倦怠納減,失眠等癥,治宜重補氣血,本方減去丹皮、旱蓮草、生地,加熟地、黃芪、黨參、遠志、炒棗仁、桂圓肉、龍骨、牡蠣等。 【按語】中醫認為脾統血,主肌肉、四肢,本病出血多在四肢,故本病與脾虛有關。鑒此,在涼血止血的同時,應該補脾。本方即為補脾止血之代表方,臨床上可放膽使用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