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干部監督進社區工作的幾點思考 |
2012-3-7 |
為進一步加強對領導干部的監督,拓展干部民主監督渠道,及時了解掌握領導干部“八小時以外”生活圈、社交圈中的情況,近年來,各地相繼開展了干部監督進社區活動,把干部監督工作融入社區黨建等基礎工作之中,加強對轄區內領導干部八小時以外的監督,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實踐中,有些地方開展干部監督進社區活動,由于基本套路不清,出現了亟待解決的問題,如群眾不清楚干部監督進社區的監督內容;不知道哪些干部是監督對象;干部與群眾接觸少監督不上,等等,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干部監督進社區工作就很難取得實際功效。對此,筆者提出以下思考與建議。 一、明確監督內容,切實解決群眾搞不清監督什么的問題 干部監督進社區,究竟讓社區群眾監督什么?有哪些主要的監督內容?這些都必須認真加以界定和明確。結合工作實際,社區群眾監督住社區干部“八小時以外”的生活圈、社交圈的情況,應包括六個方面:一是監督領導干部有無泄露黨和國家的秘密,有無聽信、傳播和制造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相違背以及有損黨和國家形象的言論。二是監督領導干部有無借婚喪嫁娶、逢年過節、職務升遷、子女就學等機會借機斂財和有無用公款大吃大喝等違反廉潔自律有關規定的行為。三是監督領導干部本人或配偶、子女有無利用其手中職權收受好處、賄賂或用公款旅游等違反廉潔自律有關規定的行為。四是監督領導干部有無參加非法組織和社團、宣揚封建迷信和涉黃涉賭涉毒等行為,有無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社會交往。五是監督領導干部能否遵守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模范處理家庭關系、鄰里關系,倡導文明新風。六是監督領導干部能否自覺服從社區管理,積極參加社區各種公益活動,帶頭履行相關義務。 監督內容明確后,還應廣為人知。各地紀委、組織等部門要通過電臺、電視臺、報刊、網絡等平臺以及采取發放印發《致社區群眾一封公開信》等形式廣泛宣傳監督內容。各社區基層組織還應利用會議、走訪、晨練等機會向監督信息員以及社區群眾宣傳講解,提高干部監督進社區的監督內容的群眾知曉度。 二、廣開監督途徑,切實解決監督渠道不暢的問題 只有群眾的積極參與,才能為干部監督進社區工作注入新活力。因此,要廣開監督途徑,切實解決監督渠道不暢的問題。 一是重視選聘社區監督信息員。讓社會群眾踴躍地參與到具體的監督過程之中,發揮他們的監督作用,解決好有人監督和“管到看不到”的問題。選聘工作應采取群眾推薦和組織考察的方式,聘請政治素質高,社會形象好,公道正派,熱心社會事務有一定政策理論水平,長期居住、生活在社區的在職或離退休黨員干部、教師、職工等群眾代表擔任社區監督信息員。同時,要交給監督信息員開展監督的方式方法,社區等基層組織對監督員信息員要進行崗前培訓,即通過日常觀察、上門走訪以及與居民交談等方式收集群眾對住社區黨員干部的意見,并及時反饋到社區黨組織,提醒大家注意把握分寸,合理、合法地開展監督。 二是在社區辦公場所和相對獨立的小區設置干部監督意見箱,公布干部監督電話,及時聽取和收集社區群眾對干部“八小時以外”的情況反映。 三是適時開展走訪評議,加強與社區群眾的溝通交流。紀委、組織等部門要定期召開由社區居民代表、黨員代表以及監督信息員參加的座談會,廣泛征求居民群眾對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方面意見和建議,組織社區居民代表對領導干部“八小時以外”廉潔自律情況進行民主評議,評議結果應作為領導干部述職述廉考核的重要依據。 三、明確監督對象,切實解決監督目標不明的問題 在社區,不少人抬頭不見低頭見,都很臉熟,但其中,究竟哪些人是需要監督的對象?許多社區群眾并不清楚。因此,要解決好監督對象不明、要素不清的問題,方便社區群眾開展監督。 一是明確監督對象。要公開明確住社區的副科級以上干部是監督的主要對象。 二是適時公開領導干部的相關信息。紀委和組織部門要將住社區的副科級以上干部的照片以及工作單位、職務、聯系方式等信息定期向各社區通報,各社區要及時建立住社區的副科級以上干部建立了個人信息檔案,并利用社區公示欄、板報、安民告示等平臺定期公布住社區領導干部的信息,便于群眾及時了解監督對象的相關情況。 此外,在社區采集領導干部相關信息過程中,紀委、組織部應督促領導干部積極配合社區工作。對提供個人信息不愿配合的干部進行談話教育。 四、建立交流平臺,切實解決群眾監督不上的問題 拉近領導干部與社區群眾的距離,建立干群之間頻繁接觸、交流的關系,解決社區群眾貼不上、夠不著監督的問題。 一是主動融入。各地應建立領導干部在社區的學習交流、座談走訪、檢查督促、匯報總結、考察評議等制度,紀委、組織部要聯合發文、召開會議,要求住社區干部亮出身份,融入社區,主動參加社區活動,多途徑接近群眾,自覺接受監督。去年8月,安徽省天長市住園林社區的6名領導干部聯名向住社區的34名副科級以上干部發出“進社區、亮身份、受監督、樹形象”的倡議書。市林業局副局長潘建民主動參加新河小區綠化活動,聯系市苗圃,為社區提供了30棵香樟樹,并發揮自身特長,指導群眾美化環境。 二是上門邀請。社區組織對居住在社區的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要進行必要的調查摸底工作,弄清領導干部的基本情況,要采取上門請、提前約等方式,主動邀請住社區干部參加公益活動。各社區還應定期召開座談會,及時向住社區干部通報社區建設情況,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五、用好監督成果,切實解決社區群眾監督空對空的問題 開展干部監督進社區活動,難免會有群眾提出疑問,擔心這樣的監督活動會不會空對空、流于形式。對此,紀委、組織部門應把干部的考察使用和評定干部與社區的群眾監督有機結合起來,強力推行干部監督“三進社區”,即干部提拔公示進社區、年度考核民主測評進社區、評先評優進社區。應明確規定,干部選拔任用除在本單位、媒體上公示外,還必須在擬提拔干部居住的社區進行公示,聽取社區群眾意見。紀委、組織部對社區群眾反映的干部情況要進行綜合分析,建立干部個人社區表現檔案,進入干部監督信息庫,作為評定干部和考察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