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召開2012年《產業藍皮書》發布會,并在會上正式發布《中國產業競爭力報告(2012) NO.2》。會上,產業藍皮書主編、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其仔對藍皮書做出簡要匯報。張其仔指出,中國的產業競爭力在全球位居榜首,但是結構性問題非常突出,結構性缺陷會是中國掉入中等收入陷井面臨的嚴峻挑戰。 以下是直播實錄: 張其仔: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新聞媒體界的朋友,上午好,非常高興今天能有機會在這里對我們的《產業藍皮書(2012)》發布會暨中國產業競爭力報告,做一個簡單的匯報。主要是兩方面:一是中國產業競爭力藍皮書2012年情況做一個簡要說明。二是對產業藍皮書研究的具體問題進行簡單的討論。 一是從產業競爭力的情況來看,中國到底是否會掉入中等收入陷井。二是2011年我國產業競爭到底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三是產業國際競爭力的空間格局到底怎么樣。四是2012年中國產業競爭力的走勢展望。五是針對中國產業競爭力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政策建議。 一、2012年產業競爭力報告的基本情況。主要包括四個部分:總報告、綜合篇、行業篇、地區篇。總報告里重點分析了產業競爭力的結構,力圖在這個基礎上,對中國是否會掉入中等收入陷井這個問題作出明確回答。2011年中國產業競爭力的走勢風氣和2012年的展望,中國結構的調整對碳減排的影響,碳生產率對中國地區積碳競爭力進行了比較,原來稿子里包括了碳關稅進行了介紹。對12個行業競爭力的變化和低碳的情況進行了評價,包括12個行業,新能源、電力、采掘、石油化工、機械等等。原來有16個行業,有造船和有色金屬。地區篇,全國25個省的產業競爭的變化進行了跟蹤評價,根據碳生產率的指標評估了各個省不同行業的碳生產率和低碳競爭力的情況。 我們這里只是發布了25個省研究的成果,今年的報告是我們的第二年報告,跟第一年相比增加了一些內容,重點分析了典型行業和全國各個地區的低碳競爭力,對中國產業競爭力的結構進行了分析,報告增加了對服務業創新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競爭的分析,引進了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指數,對各個省,56個城市,44個園區的產業競爭力進行了比較,我們對全球100多個國家產業競爭力指數進行了比較,這是我們今年引進的一個新的指數,綜合考慮了市場的份額以及貿易競爭力指標等等各方面的因素。 二、就報告中提出的一些具體問題進行討論。1.從中國產業競爭力情況評價來看,中國到底是否會掉入中等收入陷井,從全球發展來講,很多國家達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都出現了經濟增長瓶頸的問題,中國按世界銀行的標準2011年已經進入中上等收入國家,從中國發展的歷史來看,從中低收入國家向中上等收入國家,擺脫了收入陷井,中上等收入國家在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時候,中國會不會遇到中等收入陷井的問題。我們分析了很多發展中國家,很多落于中等收入陷井國家的情況來看,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那些掉入中等收入陷井的國家,他們同時會在產業競爭力的表現上非常不佳,無論是拉美國家也好,亞洲國家也好。我們要回答中國到底是不是會掉入中等收入陷井,我們可以從中國產業競爭力的情況來尋找答案。對中國產業競爭力進行評估我們會發現一個特點,中國的產業競爭力在全球是位居榜首,但是結構性問題非常突出。 2.我們對中國的產業競爭力和全球很多國家進行比較之后,我們會發現,中國現在產業國際競爭力是處于第一位的,美國原來在競爭力委員會對這個結論也發布過觀點,我們看了之后感到非常驚訝,現在國際產業競爭力指數進行評價和比較之后,我們會發現中國目前產業國際競爭力在全球確實位居榜首。在中國之后德國、美國、日本,美國第三位,中國的香港位于第13位,臺灣地區位于第17位,這是從總體的情況來看,中國產業競爭力能力非常突出。結構性問題非常嚴重,在產品國際競爭力當中,在高中低三類技術含量當中,我們國家是第一技術含量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非常突出,高技術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雖然占有很高的市場份額,但我們國家既是高技術產品的出口大國,同時也是高技術產品的進口大國,從貿易競爭力指數來衡量,我們高技術產品的的競爭力也大大低于低技術產品。中國在高中低三類技術含量的產品中,中國的中等技術產品含量的競爭力是最低的,無論從市場占有份額還是貿易競爭力指數來講,都是如此。中國的中等技術產業的競爭力最弱。 中國服務業的競爭力與美國差距比較明顯,從發展的軌跡來看,中國服務業出口的市場份額一直呈弱勢上升,到2010年中國服務業出口占全球服務業的比重達到5%,這個跟日本、德國、法國大致相同,也大大高于很多發展中國家,很多發展的結果占市場份額不超過1%,印度超過3%,這個比例跟美國相比是非常大的。在服務出口占重要地位的行業的競爭力一直處于下降的渠道,在中國服務出口中交通、旅游、建筑、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占中國服務出口比較大的比重,交通服務和旅游服務兩者加起來占到中國出口服務的50%以上,貿易競爭力表現出了較大幅度的下降,計算機和信息服務業的貿易競爭力總體上呈上升勢頭,但也受到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計算機和信息服務業貿易競爭的上市勢頭2009年受阻,保險和經營服務業競爭力雖然在弱勢上升,但極端缺乏競爭力。 從創意性產業來看,近年來中國的創意性產業出口增長比較快,不但高于發達國家,也高于發展中國家。從2003-2008年的數據來看,中國的創意性產業出口增長達到了16%,發達國家是11%,發展中國家是13%。在創意性產品中圖書、報紙、電影的國際市場占有率不高,特別是電影和音樂產品競爭力不強的問題特別突出,2009年的貿易競爭指數分別是負的,這方面表現不佳,表現比較好的是創意產品,比如工藝品、服裝、玩具等等,在電影和音樂方面競爭力不強。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潛在競爭力需要提高,數據相對比較缺,我們對它進行全面的評價是比較困難的,我們只能根據技術儲備的情況進行初步分析。根據技術儲備的情況,我們評估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潛在的競爭力明顯是不足的。 與ICT技術相關的技術所占比例來講,日本23%、美國30%、中國0.5%。生物技術專利占比日本占11%、美國13%、中國占0.6%,納米技術專利占比日本是22%、美國36%、中國因為數據比較缺少還沒有,但是總的來講也是比較低的;跟新能源相關的專利,日本占到10%左右,美國22%,中國是4%。在四大領域里,我們跟新能源相關的專利技術相對還是比較好的,我們跟發達國家,特別是跟美國和日本相比,差距非常巨大,德國專利的占比達到11%。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線索,雖然中國的整體競爭力總體上來講比較強大,但是確實存在結構性的缺陷,結構性的缺陷會是中國掉入中等收入陷井面臨的嚴峻挑戰。 三、2011年中國的產業競爭力到底發生了什么樣新的變化?總的判斷是2011中國全球的產業競爭力仍然強勢,但呈現進一步走弱的態勢,競爭力的結構沒有得到明顯的優化。2001年中國的產業國際競爭力仍然居全國之首,我們用我們的產業國際競爭力指數對全球進行比較后發現,中國2001仍然和2010年一樣,在全國國際競爭力的排名是屬于第一位的,德國、美國、日本和荷蘭分居二、三、四、五位。印度的產業國際競爭力增加比較快,到2011升到了18位,中國香港的地位有所下降,臺灣應該保持原有的態勢。中國的產業競爭力整體上進一步走弱,從計算的產業國際競爭力指數來講,2011年也低于2010年。2007年中國產品出口占全球出口的比重是8.7%,2008年中國產品出口占全球出口的比重是8.86%,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所占份額一直呈現較快增長的速度,2008年受到了一定左右,2009年產品出口的比重呈現較大幅度的增加,達到9.6%。2010年達到10%。根據2011年上半年的情況判斷,中國2011年出口比重大體上還會進一步增加,從下半年形勢來看,可能中國的產品出口占全球出口的份額即使會增加也是非常緩慢,有可能是大體持平。如果我們以貿易競爭力指數或產業國際競爭力指數來衡量的話,2011年中國的產業競爭力在國際金融的沖擊下進一步弱化。 中國對發達國家的競爭力逐漸下降,發展中國家的競爭力仍然保持弱勢,2011年中國產業競爭力進一步弱化,主要是對中國相對發達國家的競爭力下降,但是對發達國家的競爭力下降的同時,中國對發展中國家的競爭力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提升,從而造成總體的產業國際競爭力下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