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于金錢的開支,大多比較留心,但對于時間的支出,卻往往不大在意。如果有誰為人在工作方面生活等方面所用的時間——予以以上記錄,列出一份“生命的賬單”,不僅十分有趣,而且可能令人有所感悟,有所警醒。
著名的《興趣》雜志對人生醫生在時間的支配上做過一次調查,結果是這樣的:站著,30年;睡覺,23年;坐著,17年;走著,16年;跑著,1年零75天;吃飯,7年;看電視,6年;閑聊,5年零258天;開車,5年;生氣,4年;做飯,3年零195天;穿衣服,1年零166天;排隊,1年零135天;過節,1年零75天;喝酒,2年;如廁,195天;刷牙,92天;哭,50天;說“你好”,8天;看時間,3天。
英國廣播公司也曾經委托人體研究專家對人的一生進行了“量化”分析,有些數字可以作為上面推算的補充:沐浴,2年;等候入睡,18周;打電話,2年半;等人回電話,14周;無所事事,2年半。以上推算和量化分析并不全面,而且有些數字也不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可信性,但為我們大致列出了一個生命的賬單。
古時有一首《蓮花落》的詞寫道:“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為奇,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間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過了。算來只有廿五在世,受盡多少奔波煩惱........”
25年,倘若再除去勞碌紛爭,屬于我們的歡笑就更少得可憐了。
有本叫做《相約星期二》的書,寫的是一位叫莫爾的教授,不幸身患絕癥,在生命的最后,他跟他的學生感嘆道:“我們總覺得自己有的是時間,其實,生命是多么的短暫,多么的有限。要知道‘來日無多’,生活永遠別說‘太遲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