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五行圖 ![]() ![]() ![]() ![]() ![]() 在中醫理論中,木、火、土、金、水分別代表了人體的肝、心、脾、肺、腎。 五臟所對應的五行木、火、土、金、水是相生的關系。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1. 肝屬木 肝膽相照,肝膽之間會互相影響,肝氣郁結或虛弱的人,要多吃綠色或酸味食物。 2. 心屬火 心與小腸相表里,心氣不順則小腸功能亦不調,吸收就會不好,心臟虛虧時要吃紅色或苦味食品。 3. 脾屬土 脾與胃是相表里的關系,脾不健康則胃腸不好,脾虛要吃黃色或甘味的食品,多吃粗糧。 4. 肺屬金 肺與大腸是相表里的關系,肺陰虛易導致便秘,肺外合皮毛,皮膚也與之息息相關。在肺亞健康的情況下,吃些辛辣的食物是可調養肺的。 5. 腎屬水 腎與膀胱是緊密相聯系的,腎不好也會導致排尿不正常,平時要多吃黑色或是紫色的食品。
十二經脈的走向與命名規律 一、十二經脈走向規律 十二經脈的走向規律是:手三陰經從胸走手,手三陽經從手走頭,足三陽經從頭走足,足三陰經從足走腹(胸)。 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 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 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 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 附:記憶要點:十二經脈的走向規律可以簡單地概括為“舉手直立,陰升陽降”。 二、十二經脈命名規律 十二經脈的名稱是根據手足、陰陽、臟腑而確定的?,F分述如下: l 臟腑 十二經脈與人體六臟六腑有特定的聯系,這種特定的聯系用“屬”、“絡”來表示。其中經脈直接聯系的臟或腑,稱為“屬”,并以此臟或腑來命名該經脈;而屬臟或腑的經脈又聯絡與其相表里的腑或臟,這種聯絡稱為“絡”。如手太陰肺經以“肺”命名,表示該經屬肺,絡大腸;手陽明大腸經以“大腸”命名,表示該經屬大腸,絡肺。 l 手足 十二經脈中,主要分布在上肢的經脈,稱為“手……經”;主要分布在下肢的經脈,稱“足……經”。如手太陰肺經以“手”命名,表示該經主要分布在上肢;足太陰脾經以“足”命名,表示該經主要分布在下肢。 l 陰陽 首先,根據陰陽學說,臟為陰,腑為陽;內為陰,外為陽。十二經脈中凡屬六腑,分布于上肢或下肢外側的經脈,稱為“陽經”;凡屬六臟,分布于上肢或下肢內側的經脈,稱為“陰經”。其次,根據陰陽盛衰、消長情況,陰陽再分三陰三陽,即太陰、少陰、厥陰與陽明、少陽、太陽,它們在四肢內側或外側的排列順序是:太陰、陽明在前,厥陰、少陽在中,少陰、太陽在后。另外,由于“頭為諸陽之會”,六陽經均分布于頭部;足三陽經從頭走足,還經過軀干部。陽經在頭部、軀干部的分布仍遵循陽明在前、少陽在中(側)、太陽在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