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經典:清·院本《十二月令》
清院本《十二月令》國畫介紹: 清院本《十二月令》圖軸,絹本,原作長175cm,寬97zm。現存臺北故宮博物院,為清代畫院畫家所作。內容為一年十二個月(陰歷)春夏秋冬民間自然生活風景。畫工細膩、設色艷麗、透視合理,每一幅畫均有人物、亭臺樓閣給人一種人間仙境的感覺。一般認為是清代畫院的畫家唐岱、丁觀鵬等多人合作的作品。丁觀鵬的生卒年不祥(約公元1708~1771年),從雍正四年(1726)進入內廷,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在養心殿造辦處任職「畫畫人」,為畫院御用畫家。擅長道釋人物,師法明末丁云鵬(1547~1628)筆意,他的摹古繪畫為當朝院畫塑造了新風格。他亦受西法影響,向郎世寧學習透視畫法及油畫明暗設色法。 其中不得不提及的是郎世寧,“郎世寧”是他來華以后所取得漢文姓名,意為永世寧靜。他后半生一直為康熙、雍正、乾隆這三位皇帝服務。郎世寧深得皇帝的贊賞和厚愛,他的作品大多被收入皇室珍藏品集《石渠寶笈》之中。清朝有一個類似于前代畫院的專門機構——如意館,宮廷中作畫的畫家、從事工藝美術和裝裱書畫的工匠都從屬于此。在宮廷畫院中,畫家的一切活動必須服務于皇帝。在畫院中皇帝給畫家分成不同的等級,皇帝擁有品評一切畫作并進行賞罰的最高權力。在清代畫院供職的西方畫家中,郎世寧成就最高,生前和身后得到的禮遇也最高。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郎世寧,七月十六日卒,清廷授予侍郎銜,并賞銀三百兩致喪。”
所謂“清院本”即清朝畫院的作品。 清朝皇家機構中有一個相當于畫院的專門機構——“如意館”,宮廷中作畫的畫家、從事工藝美術和裝裱書畫的工匠都從屬于此,專門從事美術創作。在宮廷畫院中,畫家的一切創作活動必須服從于皇帝。在畫院中皇帝給畫家分成不同的等級,皇帝擁有品評一切畫作并進行賞罰的最高權力。 在清朝宮廷畫院供職的畫家,絕大部分為來自民間的職業畫家,有一部分是來自歐洲的傳教士畫家。畫家無專門職稱,康熙、雍正時稱為“南匠”,乾隆時改稱“畫畫人”。畫家分派在各宮殿作畫,稱為“某某宮畫畫人”,見于記載的有“慈寧宮畫畫人”、“南薰殿畫畫人”、“啟祥宮畫畫人”、“如意館畫畫人”、“咸安宮畫畫人”“禮器館畫畫人”“春雨舒和畫畫人”等。較著名的宮廷畫家,順治時有孟永光、張篤行、王國材、黃應諶等;康熙時有王崇節、顧銘、顧見龍、孫阜、王敬銘、葉洮、劉九穗、鄒元斗、文永豐等;康熙至雍正時有王云、焦秉貞、冷枚、沈崳、徐玖、金永熙、佘熙璋、顧天駿、鄒文玉、徐名世、李、班達里沙、孫威鳳等。雍正至乾隆時有金昆、賀銓、唐岱、郎世寧、陳善、陳枚、吳璋、丁觀鵬、丁觀鶴、張為邦、王幼學、戴正、福隆安、沈源、戴恒等;乾隆時有陳士俊、王岑、王致誠、程志道、孫、余省、余、周鯤、唐岱、張宗蒼、盧湛、吳、金廷標、艾啟蒙、張雨森、姚文瀚、張廷彥、賈全、程梁、沈映輝、陸授詩、陸遵書、方琮、袁锳、徐揚、王炳、楊大章、黃增、謝遂、李秉德、羅福、杜元枝、賀清泰、安德義、潘廷章、繆炳泰、陸燦等;乾隆至嘉慶時有馮寧、沈煥、沈慶蘭、莊豫德等;道光至光緒時有沈振麟、沈貞、沈全、沈士杰、沈士儒、焦和貴、陳兆鳳、張愷、屈兆麟、繆嘉蕙等。
文字編撰:幽谷清風 圖片裝幀:幽谷清風 2011 11 25 于內蒙古 通遼
清院本十二月令之正月 農歷一月也叫正月,吳自牧在《夢梁錄·正月》中說,“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唐人蘇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詩中描述:“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正月又稱端月,是秦代為避秦始皇名字“嬴政”的忌諱,故而把正月改為端月。《后漢書·馮衍傳》中說:“開歲發春兮,百卉含英。”這里的 “開歲”便是指農歷一月。
清院本十二月令之二月
清院本十二月令之三月 清院本十二月令之四月
清院本十二月令之五月
清院本十二月令之六月
清院本十二月令之七月
清院本十二月令之九月 農歷九月的別稱除了霜月外,還有季秋、菊月、朽月等。李商隱的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把主霜雪的女神青女綽約仙姿描寫得美妙絕倫,其攝入魂魄的精髓便是經得起嚴寒考驗的特性。九月正是菊花盛開的時節,圖中所描繪了是菊花會的情景。 清院本十二月令之十月 農歷十月的別稱有:初冬、開冬、露月、良月等。《爾雅·釋天》中說:“十月為陽。”郭璞的注解為:“純陰用事,嫌于無陽,故以名玄。”《后漢書·馬融傳》說:“至于陽月,陰慝害作,百草畢落。”舊時娶親嫁女等操辦喜事便選在入冬。畫中描繪的正是此時的場景:人們或欣賞古器名畫,或繪畫下棋,婦女們都在內院,她們鳴彈樂器,縫織衣物,融于良辰美景之中。 清院本十二月令之十一月 《禮記·月令》:“仲冬之月,命之曰暢月”,鄭玄的注解為“暢,猶充也”,因此農歷十一月的別稱為暢月。孔穎達還注解為:“言名此月為充實之月,當使萬物充實不發動也。”而孫希旦的集解是,“暢,達也。時當閉藏而暢達之,故命之曰暢月,言其逆天時也。”冬季之中,按序列也把十一月叫作仲冬,此外還有幸月、葭月、龍潛月之說。 清院本十二月令之十二月 農歷十二月為冰天雪地,故又稱之為冰月、嚴月。古人把陰歷十二月作為臘祭的日子,以狩獵禽獸祭先祖。據《荊楚歲時記》:十二月八日為臘日。”到了秦朝時將十二月定為臘月,以后沿襲之。宋王安石的詠梅詩寫到:“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畫中人們有的閑立,有的取暖,兒童們有的滑冰,有的堆雪獅,有的放炮竹,迎新的氣氛濃烈。
附:皇家畫院的畫家的選拔 畫史上關于如何選拔宮廷畫家,有過不少的記載,并且流傳有許多故事。其中以宋代翰林圖畫院畫家的選拔,最具有浪漫色彩。根據宋·鄧椿所著之《畫繼》一書的記載,宋代宣和(宋徽宗趙佶年號)時畫家在進入畫院之前,需要經過考試,只有考試合格的畫家才能成為翰林圖畫院的成員。而考試的方法也很特別,就是由宮廷主考人在古詩中尋找一句現成詩句,作為考試的題目,應考的畫家們便要發揮自己的想象,將文字的詩句變成可視的圖畫。《畫繼》上說:"所試之題,如'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又如'亂山藏古寺'",要求畫家所作不但切合試題,而且還要求畫幅構思巧妙,不落俗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