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難控?須明辨病因核心提示:同樣是清晨空腹血糖居高不下,卻有可能是兩種不同的原因造成的。而兩種病因所早成的空腹高血糖,處理方式大相徑庭。糖友切勿自行增減藥物,應將情況及時反映給專業醫師,采取適當的治療方法。
李女士患2型糖尿病已10年了,平明服磺脲類藥物,注意飲食和運動療法,最初幾年血糖控制得很好,近一年血糖有上升趨勢,一個月前開始服用達美康80mg,早、晚餐前服用。最近李女士的清晨空腹血糖多次明顯升高,有時甚至超過12.2mmol/l,她認為血糖升高是藥物劑量小,便擅自加倍服用達美康,結果凌晨出現了冷汗、心慌、饑餓感等低血糖表現,更令她費解的是,清晨空腹血糖卻居高不下。醫生建議李女士把晚餐前的達美康減量到40毫克,同時囑咐她睡前加餐。隨后觀察凌晨3時的血糖很快恢復正常,清晨空腹血糖也下降到6.8mmol/l。 黃先生最近早餐前空腹血糖增高,而且三餐后血糖增高也很顯著,住院后醫生給他多次查凌晨3時血糖,都很高。醫生囑他在白天降糖藥的基礎上,睡前加注中效胰島素,并讓他睡前加餐(半杯牛奶和兩片餅干),很快控制了清晨高血糖。 控制好血糖對糖尿病患者至關重要,這兩名患者都出現清晨高血糖,但引起他們高血糖的原因卻是不同的。 蘇木杰現象 蘇木杰于20世紀30年代發現胰島素用量過大可導致糖尿病血糖不穩定,當減少胰島素用量時,反使病人血糖下降,于是他提出“有低血糖就有高血糖”的格言,從而稱這種現象為蘇木杰反應。 “蘇木杰現象”表現為夜間低血糖,早餐前高血糖,簡單地說,也就是“低后高”現象。它主要是由于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使用過量而導致夜間低血糖反應后,機體為了自身保護,通過負反饋調節機制,使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如胰高糖素、生長激素、皮質醇等)分泌增加,血糖出現反跳性升高。上文提到的李女士便是蘇木杰現象導致的清晨空腹血糖升高。 黎明現象 “黎明現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夜間無低血糖發生,由于人體內有許多不同的激素,很多激素都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如糖皮質激素,甲狀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等,而這些激素的分泌高峰一般出現在上午5-7時(或5-9)時發生,,因此容易導致血糖升高。患者黃先生便是此類情況。 為了鑒別這兩個現象,我們可以監測凌晨2~3點的血糖,若發生低血糖則次日清晨的高血糖為反應性高血糖,否則為“黎明現象”,鑒別明確后可采取相應治療措施。 出現空腹高血糖,如何處理? 學會了如何鑒別“黎明現象”和“蘇木杰現象”,應該如何處理呢? “黎明現象”的處理措施 (1)餐前短效胰島素加長效胰島素混合注射; (2)晚餐前或睡前加用中效胰島素。其中,在睡前加用中效胰島素效果最好,因為它作用高峰時間恰好可位于黎明前后,也就能充分補充黎明時機體對胰島素的需要量; (3)可將早餐前使用的胰島素提前在早晨6時注射,以縮短高血糖持續時間; (4)應用胰島素閉環泵治療,可依據患者的血糖高低自動調節胰島素輸入量。這也是目前最理想的方法,缺點是費用昂貴,無法普及。 “蘇木杰現象”的處理措施 (1)減少晚餐前胰島素的用量; (2)睡前尿糖陰性或血糖接近正常水平者,可適當進食少量糖類。 需要提醒的是,上述處理措施都需要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總之,適時有效的血糖檢測和醫患之間的互相溝通是發現“黎明現象”和“蘇木杰現象”的關鍵,糖尿病患者如果清楚自己血糖與別人的不同之處,做到明白就醫,放心服藥。為及時采取治療措施,糾正高血糖,減低糖毒性對機體的損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