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無論中外學習董氏針灸的人越來越多了,在第7屆學習班上,同學中就有來自英國,韓國等地的。我將我在明醫網上的文字再搬到日志里來,希望能幫到進來走走的董針愛好者們。同時不會針的人,可以針對自己的癥狀以手指帶針按壓,也會有一定的效果的。此文配圖是梅子我以自己做模特兒親試的針法,供大家參考學習;
一、中白穴——部位:在手背小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距指骨與掌骨接連處五分
解剖:(肌肉)在無名指尺側,第四掌骨小頭后方有第四骨間肌。(血管)有手背靜脈網分布于其下周圍及第四骨間指背動脈。(神經)布有來自尺神經的掌背神經。(腎分支神經。)
主治:腎臟病之腰痛、腰酸、背痛、頭暈、眼散光、疲勞、坐骨神經痛、足外踝痛、四肢浮腫。
取穴:拳手取穴,在小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距指骨與掌骨接連處五分是穴。
手術:針三分至五分。
說明及發揮:
中白穴位于三焦經之中渚穴后五分處,董師最常應用于起坐之際腰痛之癥。
本穴治腎虧之各種病變,效果甚好,除上述作用外,尚可治療脊椎骨刺。
本穴亦可治血壓高及前頭痛。
下白穴——部位:在手背小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距指骨與掌骨接連處一寸五分
解剖:(肌肉)在無名指尺側,第四掌骨小頭后方有第四骨間肌。(血管)有手背靜脈網分布于其下周圍及第四骨間指背動脈。(神經)布有來自尺神經的掌背神經。
(腎肝分支交錯神經,心脾神經。)
主治:牙齒酸、肝微痛,以及中白穴主治各癥。
取穴:拳手取穴,當小指掌與無名指掌骨之何,距指骨一寸五分(即中白穴后一寸)是穴。
手術:針深一寸至一寸半。
手術:針深三分至五分。
說明及發揮:
下白穴位于中白穴下一寸,為中白之倒馬針,兩針一起配合應用。
中白、下白倒馬并用,主治前述腎虧各病,療效極佳。
中白、下白倒馬并用尚可治少陽經走向之坐骨神經痛頗效。
二、還巢穴部位:在無名指中指外側(靠近小指之側)正中央解剖:肝副神經、腎副神經
。 主治:子宮痛、子宮瘤、子宮炎、月經不調、赤白帶下、輸卵管不通、子宮不正、小便過多、陰門發癢、安胎
解語石經驗 還巢穴是振奮三焦陽氣的好穴位,凡三焦陽氣虛弱的病癥均能選用,比如腎虛耳鳴者有效,糖尿病(下消)小便多,老年男性前列腺炎屬虛寒者,子宮、卵巢病變屬虛、屬寒、屬瘀者,對于子宮神經痛有效,對痛經效果不如門金穴。
三、婦科穴——部位:在大指第一節之外側
解剖:(血管)指掌側及背側固有動脈形成之血管網。(神經)橈神經與正中神經之分支指背側固有神經。(肌肉)蚓狀肌,骨間肌。
(橈神經、正中神經、子宮神經。)
主治:子宮炎、子宮痛(急、慢性均可)、子宮肌瘤、小腹脹、婦人久年不孕、月經不調、經痛、月經過多或過少。
取穴:當大指背第一節之中央線外開三分,距前橫紋三分之一處一穴,距該橫紋三分之二處一穴,共二穴。手術:貼于骨旁下針,針深一分至二分,一次兩針齊下,謂之倒馬針。
說明及發揮: ※婦科穴位于大指背第一節小側,計二穴,取穴采三分點法。
本穴能調治子宮位置不正之屈傾。
本穴為婦科常用穴,效果顯著。配內庭治經痛極有效。配還巢穴,治療不孕癥療效極佳。以此組配穴治療不孕癥之夫妻已不下百對之多。
四、上白穴——部位:在手背面,食指與中指叉骨之間,距指骨與掌骨接合處下五分 

解剖:(肌肉)伸指肌、骨間肌、蚓狀肌。(血管)枕、尺動靜脈之表皮分支形成之血管網。(神經)橈骨神經、正中神經之末梢枝。(肺與心細分支神經交錯)
主治:眼角發紅,坐骨神經痛、胸下(心側)痛。
取穴:手背向上,距指骨與掌骨接合處下五分,食指骨與中指骨之間是穴。
手術:一寸針,針深三分至五分。
說明及發揮:
本穴治腰連背痛有效。
本穴治眼角發紅配耳背刺血效更佳。配三黃穴可治眼癢頗效。
本穴治手腕橈側扭傷有效(針患側),治療頸痛(雙側并針)亦有效。尚可治腳無力。(針健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