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下身子,腳踏實地,全力以赴抓落實、求實效,是領導干部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干部是否稱職的一個重要標準。但目前卻有少數干部工作沉不下心、干事沉不下身、落實沉不下力,熱衷于“應付”工作、“應付”組織、“應付”群眾,被群眾稱為“應付式干部”。
俗話說:三分策劃,七分執行。決策再好、思路再好、制度再好,沒有強有力的執行也是紙上談兵。“應付式干部”多了,執行上級方針政策、完成工作任務就會出現打折、走樣的現象。
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處于轉型期,需要解決的矛盾和困難很多。面對新形勢、新任務,不當“應付式干部”,就需要廣大干部在工作中真正“沉下心、沉下身、沉下力”。
不當“應付式干部”,就要沉下心,不浮躁、不懈怠,踏踏實實干事,兢兢業業工作。少數干部想位置、爭位置、保位置,處心積慮,精于算計,十分舍得下功夫,而對干事卻不上心、不下力。人生短暫,真正能夠為黨和人民干事的時間很有限。領導干部在一定的工作職位上,手中或多或少都掌握一定的權力,應當想著如何把工作干好、干得更出色,真正把心思用在想干事上,把本領體現到會干事上,把目標鎖定到干成事上,唯有如此,才能在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的奮斗中實現自身的價值追求。
不當“應付式干部”,就要沉下身,走出機關、深入基層,走到群眾當中去。基層是一個大課堂,人民群眾是這個課堂里最高明的老師。只有躬身向下,從人民群眾豐富生動的實踐中汲取智慧和養分,才能使自己的素質和能力不斷提高,適應形勢任務發展的要求,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動權,團結帶領人民群眾共同開創幸福美好的生活。
不當“應付式干部”,就要沉下力,親力親為、盡心盡力,真正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在抓工作落實上。能不能全力以赴抓好工作落實,說到底還是責任心問題。作為黨的領導干部,必須牢記“為官避事平生恥”。敢于負責,敢于較真,敢于碰硬,在攻堅克難、解決問題中推動各項任務的完成。
既想享清福,又怕丟帽子,是“應付式干部”的通病。因此,減少“應付式干部”,就應要求各級機關加大治懶治庸力度,實行優勝劣汰,嚴格依法問責,讓“應付式干部”沒有市場。一位領導干部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你‘應付’工作、‘應付’組織、‘應付’群眾,那么組織上只好先‘對不起’你。”這的確戳到了“應付式干部”的軟肋。一方面要讓“應付式干部”下去,另一方面還要讓“三沉干部”上來。樹立注重實干、務求實效的用人導向,為想干事、能干事的優秀干部提供更寬廣的平臺,讓更多實干型、創業型干部脫穎而出,干部隊伍的作風才能真正好起來、實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