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上之云》中的 秋山好古 秋山真之、正岡子規 
目前“坂上之云”預定在2009年11月開始播放,作為大型歷史記錄片系列“日本計劃”(「プロジェクトJAPAN」)的一部分。全劇一共分為三部十三集,每集為90分鐘(一般大河劇為每集45分鐘),劇組為重現歷史地點如日俄戰爭,來到了中國和俄羅斯取景。第一部目前預計從2009年11月29日播放至2009年12月27日。第二部和第三部則將在2010年及2011年陸續播出。  左至右,正岡律 秋山好古 秋山真之、正岡子規
秋山好古 
秋山 好古(1859年2月9日-1930年11月4日)是大日本帝國陸軍大將。從二位勛一等功二級。幼名信三郎。在日本海海戰中擔任參謀的秋山真之是他的弟弟。 秋山好古被稱作日本騎兵之父,曾在日俄戰爭中擊敗號稱世界最強的哥薩克騎兵。 因為鼻子大而挺所以得了個“鼻信”的綽號,身材高,皮膚白,眼睛也很大,在陸軍大學期間被德國教官誤認為是歐洲人。因此也經常受到女人的愛慕。然而他自己卻說男人長得英俊有什么用,絲毫不以長相為榮。 很喜歡喝酒,打仗的時候也在水壺里裝酒喝。衛兵為了奉承他在自己水壺里也裝了酒給他和喝。因為嗜酒過度導致晚年得了嚴重的糖尿病。 秋山好古 極度討厭洗澡,據說在日俄戰爭的時候只有洗過2次澡。軍服也從來不洗不換而長了虱子,靠近他就能聞到一股臭味。部下和同僚勸他洗澡都被他以“在戰場不知道會發生什么事情,萬一洗澡的時候就無法處理”和“軍人千里迢迢來到戰場難道是為了洗澡嗎”加以拒絕。 退役后一直不愿談起自己的功績。任職校長期間每當學生們要他講述日俄戰爭的故事或者要求看他的軍服都被他謝絕。 弟弟秋山真之出生的時候因為家里貧困,打算把真之送到廟里去,秋山好古懇求父母“將來要賺豆腐那么厚的鈔票養家,不要把弟弟送到廟里”。 在法國留學的時候得了傷寒。沒有去看醫生導致頭發全禿了。 生活十分簡樸。一直把腌蘿卜當吃飯的小菜。真之來家里借住的時候也只有一個碗,自己吃完把碗借給弟弟。不舍得穿襪子。 沒有物欲。打了勝仗把戰利品和獎賞都分給部下。 參加第二回萬國和會的時候。別人發表演說的時候他鼾聲如雷地打瞌睡。一起參加都筑馨六提醒他注意形象。他回答“演講內容我都了解了”。 去法國留學時,陸軍大將山縣有朋托他給法國高級軍官送禮物。結果秋山好古喝的酩酊大醉,禮物在地鐵里被人順手牽羊偷走。 [
秋山 真之(慶應4年3月20日(1868年4月12日) - 大正7年(1918年)2月4日)大日本帝國海軍軍人。最高軍銜海軍中將。幼名淳五郎(じゅんごろう)。母親是貞。哥哥秋山好古是陸軍大將。妻子すゑ。育有4男2女。 秋山真之出生于伊予國松山城中徒町(現在愛媛縣松山市)的下級武士家庭。父親是秋山久敬。母親貞是松山藩士山口家的女兒。在鄉里的漢學塾上學。受到好友正岡子規上京的刺激,5年級時從愛媛縣第一中學(現在愛媛縣立松山東高等學校)退學,明治16年(1883年)前往東京,先在共立學校(現在開成中學校)學習英語,接著進東京大學預備門(后來的第一高等學校,最后在東京大學學習教養課程。 大學預備門的時候一直接受哥哥好古的接濟,畢業后和以立志于文學的正岡子規分道揚鑣。明治19年(1886年)進海軍兵學校17期班。明治23年(1890年)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后授予少尉候補軍銜在海防艦比睿上服役,其間救助了觸礁擱淺的土耳其軍艦。甲午戰爭中在筑紫艦上服役擔任偵查和救助任務。戰后轉和泉艦服役。明治29年(1896年)年1月劃歸橫須賀,并且在海軍水雷術練習所(海軍水雷學校)學習布雷技術,畢業后擔任橫須賀水雷團第2水雷隊副隊長。后來在通訊艦八重山服役升任大尉。同年11月被軍令部作為諜報員派往中國東北活動。 現代海軍思想家馬漢 明治31年(1898年)日本海軍選拔公費留學生,秋山真之落選,即以私費身份留學美國。在美期間師從海軍大學校校長軍事思想家馬漢。在華盛頓海軍大學秋山利用大學圖書館和海軍文庫鉆研兵術理論的研究。這期間正好爆發美西戰爭,秋山作為觀察員提交了報告。秋山參觀了美國海軍封鎖古巴哈瓦那港的作戰,以此為參考在日俄戰爭中提出了封鎖旅順港的作戰方案。明治32年(1899年)1月前往英國視察8月歸國。明治33年(1900年)入海軍省軍務局第1課,成為常備艦隊參謀。 日本海海戰中三笠艦橋 中央三人從左至右是加藤友三郎,東鄉平八郎,秋山真之 明治35年(1902年)成為海軍大學校教官。明治36年(1903年)8月結婚。明治37年(1904年)升任海軍第一艦隊少佐參謀。因朝鮮半島問題日本和沙皇俄國關系惡化,同年作為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東鄉平八郎的作戰參謀登上第1艦隊旗艦三笠參加日俄戰爭。為了殲滅沙俄太平洋艦隊用水雷封鎖旅順港。并且制定了阻擊沙俄前來救援的波羅的海艦隊的作戰方案,取得日本海海戰的勝利,組成日俄戰爭戰略勝利的重要一環。 明治38年(1905年)12月聯合艦隊解散后擔任巡洋艦艦長,第1艦隊參謀長。大正元年(1912年)12月1日擔任軍令部第1班長(軍令部第1部長)。 大正3年(1914年),在軍艦建造問題上發生西門子事件。隨后發展成對政府的批判,引起對軍界在事件中暗箱處理不滿,眾議院議員花井卓藏召集響應者要求公開軍法會議。同年1月設置調查委員會秋山被指名參加。3月山本權兵衛內閣總辭職,大隈重信當選新總理,任命八代六郎為新的海軍大臣,秋山任軍務局長輔佐八代六郎。11月成立治罪法改正委員會,同花井卓藏等人辯論。大正5年(1916年)2月調出軍令部,委員資格由鈴木貫太郎繼任。 擔任軍務局局長期間,乘坐巡防艦音羽訪問上海對中國進行實地考察,向中國提出招收留日學生的建議。和孫文也有接觸并在背后支持中國民主革命。和小池張造結成“小池部屋”。通過實業家久原房之助等人開展革命活動。明治44年(1911年)中國發生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成立中華民國。大正4年(1915年)袁世凱復辟,中國各地倒袁之聲四起,日本政府和其他西方國家也表示抗議。川島浪速等浪人和參謀本部田中義一副參謀長等人主導了第二次滿蒙獨立運動,秋山作為外務省政務局長也有參與。直至從軍令部轉出才離開對中政策的智囊團。 大正5年(1916年)3月,前往視察第一次世界大戰。從朝鮮半島經西伯利亞鐵道到到了俄國,芬蘭等東歐國家。5月到達英國。隨后又前往法國,意大利,大正6年(1917年)9月前往美國,10月回國。回國后馬上被任命為第二艦隊水雷司令官,因為身體原因不久辭職。同年7月選為海軍將官會議議員榮譽職位。 大學校教官時代,被邀請參加佐藤鐵太郎的“天晴會”研究經典,晩年醉心于靈學和宗教研究。皈依被多數軍人接受的日蓮宗。還跟從神道家川面凡兒學習神道,兩人設立了皇典研究會。在好友海軍機關學校教官淺野和三郎的介紹下參加了新興宗教大本教。秋山是個宗教不定的人。大正7年(1918年)去世前鉆研般若心經。 晩年因為腹膜炎在箱根療養,最后病情惡化在小田原山下龜三郎的別墅去世。享年49歲。 墓所在東京港區的青山墓地。 秋山真之,日俄戰爭中日本海海戰是其人生的最高點,此后除了準確預測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果并沒有什么特別表現。但是海軍因為他在日俄戰爭中的功績加以神話。 東鄉平八郎評價秋山智如潮涌。戴季陶在其著作《日本論》中將秋山描述為神機妙算的軍師。 詩人正岡子規是秋山少年時代的好友,在東京的共立學校也是同學經常一起游玩
正岡子規(1867-1902) 日本俳人。生于慶應3年9月17日(1867年10月14日),卒于明治35年(1902年9月19日)。明治時代文學宗匠,于俳句、短歌、新體詩、小說、評論、隨筆有多方面的創作活動。患結核病七年而歿,享年34歲。本名常規,生于愛媛縣松山市。早期作品有小說《月亮的都城》、 《花枕》、《曼珠沙華》等。
大山巖(1842年11月12日-1916年12月10日,天保13年-大正5年),字“清海”,雅號“赫山”、“瑞巖”,諱名“彌助”,是日本武士、政治家、軍人、元帥陸軍大將從一位大勲位功一級公爵。他在大日本帝國陸軍創立初期至日俄戰爭期間活躍。
兒玉源太郎(1852年3月16日-1906年7月23日),長州藩的支藩——德山藩出身(今山口縣周南市),臺灣日治時期第4任總督(1898-1906)。兒玉在總督任內,也在中央身兼數職(兼任日本內閣陸軍大臣、軍務大臣、文部大臣等職位),更領兵參與日俄戰爭,因此在臺灣的時間很短。實際在臺灣負責政務的人是民政長官后藤新平,此時期奠定臺灣的近代化,被稱為“兒玉、后藤時代”。 1903年(明治36年),兒玉中將后繼田村怡與造為陸軍參謀次長(參謀總長為大山巖),日俄戰爭中兒玉源太郎升為大將調為滿州軍總參謀長,在203高地爭奪戰中支援乃木希典大將為戰場總指揮。 1906年(明治39年),兒玉源太郎奉調回國,任命其任職中國東北“南滿鐵道株式會社創立委員長”。上任之后,兒玉源太郎制定了對中國東北移民50萬的計劃,企圖日化東北。1907年,在前往中國東北赴任時,突然暴癥死于船上,結束其一生。 甲午戰爭(日本方面稱為:日清戰爭)時期擔任陸軍次官,之后獲升為陸軍大將,后續也擔任過內務大臣、文部大臣,并受封伯爵。
乃木希典(1849年12月25日-1912年9月13日),日本陸軍上將。出生于日本長州藩(今山口縣)藩士(下層武士)家庭,從師玉木文之進。多次參與日本內部及對外戰爭,在二戰前與東鄉平八郎一起被多數日本人奉為“軍神”(又稱“圣將”、“武圣”)。 在戰后,由于受到司馬遼太郎作品《坂上之云》的影響,有論者開始評價乃木希典是無能的“愚將”。黃昭堂《臺灣總督府》一書敘述了乃木希典擔任臺灣總督期間對臺灣人民的鎮壓與政治的腐敗,并批評乃木希典“政治無能”。然而蔡焜燦《臺灣人與日本精神》一書,卻說明乃木希典極力匡正官吏的風氣,本身以身作則,甚為清廉節儉;同時也極力要求日本人對臺灣人民施虐或進行不公平交易的行為。對于乃木希典能力與作為的爭論,至今仍然持續。
對馬海戰 的 指揮艦 「三笠號」
 橫須賀的三笠紀念艦,
系1897年由日本向英國訂購,在日俄戰爭時期為世界上最大的戰艦之一,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乘坐的旗艦「三笠號」,1961年5月27日復原工作完成,作為紀念并保存在神奈川縣橫須賀市海邊公園,也是世界上著名的紀念艦之一。艦首朝向皇宮的方向,據管理紀念艦的「三笠保存會」統計,在2005年「日本海海戰100周年」之際,參觀「三笠號」的游客連續兩年超過了十萬人次,對象多為觀光客和學生。
 “浪速”級二艦系由日本向英國定購,艦型設計上與中國的巡洋艦“揚威”、“超勇”頗有淵源。明治19年(公元1886年)2月15日加入日本海軍現役。“浪速”艦在豐島海戰(日本語:ほうとうおきかいせん)中擊沉了中國運兵船“高升”號,并參加了黃海大戰。后又在日俄戰爭(日本語:日露戦爭 假名:にちろせんそう、英語:Russo-Japanese War、俄語: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 )中多次參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