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人對丈夫的稱呼古代和現代大不相同。咱閑的蛋疼,沒事兒給各位念叨念叨,男人懂得了,女人叫的時候別瞎答應。女人懂得了,叫別的男人別用錯詞兒,無形中多個老公那可不是鬧著玩兒的。
古時管丈夫“良人”,這稱呼挺好聽,估計那時的丈夫老實都不泡妞兒,家里一桿紅旗永遠飄揚,所以叫“良人”。在當時,妻子稱自己的丈夫為“良人”,有時丈夫管老婆也叫“良人”,如此看來當時男女比較平等的。
郎在“良”字旁邊加個“阝”,就是“郎”;在“良”字左邊加“女”,就成“娘”。“郎”為夫君。李白就有“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的詩句。“郎”多親切的稱呼阿。如果再加個字兒,叫情郎或者是郎哥,多甜蜜的小兩口啊。
郎,是個單音詞兒,說實在的,這是一個不錯的稱呼。但這詞兒似乎太甜膩了,咱想除了個別的小甜甜小心肝兒似的女性這么叫以外,大多女人都不愿意這樣稱呼丈夫。在古代,一般在春月樓,杏花樓里的小姐這樣稱呼。眾多良家婦女們在人前還是羞于叫出口。于是就在前頭或尾后加一個字變雙音詞,即“郎”字后面加上一個“君”字;在“娘”字后面加上一個“子”字,成了表示親昵的“郎君”,“娘子”。
官人,這是宋代女人對丈夫的稱謂,南北文化交流的時代。在夫妻間的稱呼上,也是稱謂較多的朝代。宮延中,出現了“官家”一詞;平民百姓中,有了“官人”這一稱謂。有的妻子稱自己的丈夫為“官人”。至今,民間仍對新婚夫妻戲稱為“新郎官”。最知名的代表人物就是:西門大官人。從這個稱呼也可看出隨著宋代理學的興盛,男人的家庭地位也上了一個新臺階啊。官當然是管人嘛,那家里的官人當然就是管家里的老婆了哦。
老爺, 僅限于官宦人家的女人對老公的稱呼,這樣兒的稱呼,其在家中的尊貴地位不言而喻。
在宋代,妻子也有稱自己的丈夫“外人”的,再文雅點的就叫稱做“外子”,外人不是說丈夫是旁不相干的人,外子也不是說外面有男子。外人是在外面奔波的人,外子是指在外面忙碌的漢子。古代的夫妻關系不是:男主外女主內嗎?所以女人稱丈夫為外人或外子,男人也可以成老婆為內人或是內子。
看過京劇,越劇,黃梅戲的話,無論青衣,還是花旦在臺上,拉長了音兒一聲:相——公——,就是這倆字兒。這比“官人”又進了一步,已經不僅是“官”,而且是最高的官“相”了。到后來,婦女解放運動的愈演愈烈。女人都有三八節了,男人的地位也是每況愈下,這從對丈夫的稱呼中也可明顯看出。
女人稱自己的丈夫為先生,這是近代才開始的,先生的本意有引申意,也有通假意。有特指,也有泛指。就其本意而言,古代道士之間互稱先生,對老師或者是學問淵博的長者也成先生。這是對年長有德業者的敬稱。有時,也泛用為對人的敬稱。由此而可見,這一稱謂,指某些特定的身份,對象,隱含著職業、年齡方面的因素的。換言之,所謂的先生,主要指有一定學識而又年庚較高的人。用先生指代丈夫,文雅而又帶有仰慕尊崇的意思。從中可見男性的尊嚴。至今在海外華人中和港臺地區還在廣泛地使用。
愛人,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解放區一些受新文化運動熏陶的知識分子開始用“愛人”這一稱謂。新中國成立后提倡男女平等,不再使用如“屋里的”、“做飯的”等有歧視色彩的稱謂;而在舊中國國民黨統治區使用的“先生”、“太太”、“小姐”,又顯出“資產階級”的色彩。于是“愛人”便被廣泛地使用起來。
男人,這是女人最有歸屬感的叫法。通常必須加上定語,稱為“我男人”。這種叫法大多出自鄉下女人口中。
我們家那口子帶有一種隱秘的親熱味道,其中已沒有了任何尊敬的意思。只是能證明男人是女人的丈夫。
孩子他爸是最隱蔽,委婉的叫法。但在目前這么個復雜的時代,這個稱呼太缺乏準確性了,極不嚴謹。要知道她孩子的爸極可能并不是她老公的哦。
有的地方,女人管丈夫叫老板,但現在中國到處都叫老板,有的研究生叫自己的導師為老板,就是這么爛的稱呼,丈夫們享用的機會都不多,更多的時候是稱自己的老婆做老板和領導。
老公這詞兒最爛,男人的地位真是每況愈下。這詞最早指的是太監。 ,古代宦官稱為寺人、黃門、貂珰。好一點兒的尊稱胃:內官、內臣、中官、中貴。俗一點兒的稱:內豎、閹宦、太監、閹人。民間則稱太監為老公。如此看來,現在女人口中的老公,最早的身份原來是太監。
現在的女人在呼叫老公時,是否骨子里潛意識就想過,這眼前的男人,就真還有些太監的味道?所以,咱以后請各位老婆大人們改改口。否則,堂堂的華夏男人正在被女人一聲一聲的閹割。叫來叫去,五尺男兒都成太監了,這哪兒行?沒JB畢竟兩口子誰也高興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