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慌忙把碎片用膠水黏起來,膽戰心驚地放回原位。
當天晚上,母親發現花瓶有些“變化”,便詢問孩子。
孩子靈機一動,說是有只野貓從窗外跳進來,碰倒了花瓶。媽媽看了看關得嚴嚴實實的窗戶,顯然孩子是在撒謊。
如果是你們,你們會怎么做?
可是這位媽媽,你們想知道,是怎么做的嗎?媽媽不動聲色地從抽屜里拿出一個盒子,把其中一塊巧克力遞給孩子:“孩子,這塊巧克力獎給你,因為你運用神奇的想象力,杜撰出一只會開窗戶的貓。以后,你一定可以寫出精彩的偵探小說?!?/P>
接著,她又在孩子手里放了一塊巧克力,“這塊巧克力也獎給你,因為你有杰出的修復能力,裂縫黏合得幾乎完美無缺。”
母親又拿出第三塊巧克力,說,“最后一塊巧克力,代表我對你深深的歉意。作為母親,我明知有個活潑的兒子,真不應該把花瓶放在容易摔落的地方。希望你沒有被砸到或者被嚇著?!?/P>
“媽媽,是我……”孩子那顆忐忑的心早已飛到了九霄云外,只是笨拙地吐出了幾個單字。
以后,孩子再也沒有說過一次謊,這三塊巧克力既告誡了孩子做人要誠實,又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
這位媽媽棒嗎?
如果非要用二個字來概括,你們說,是哪二個字
我想說,這是位多么睿智的媽媽啊
遇到孩子做錯事撒謊隱瞞,她沒有直接揭露真相,批評指責,而用自己特別的方式,看似獎勵,實則卻嚴厲地懲罰了孩子的過錯,巧妙地即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觸動了孩子內心的自責。
心靈的自責是對孩子內心最大的懲罰,也是修正孩子錯誤最好、最有效的手段。
媽媽們,看了心痛嗎?
細細體味,每一塊巧克力,每一句話語都蘊涵著這位母親獨到的教育見解和教育藝術,尤其是第三塊巧克力,以誠懇地向孩子檢討自己的疏忽的名義而獎勵給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母親對他無私的愛,則更讓我們這些做家長的自愧不如了。
這位母親,獎勵給孩子的不僅僅是三塊巧克力,更是伴隨他一生的教育,教育他在以后的旅途里誠實做人。
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面對孩子惹的禍,尤其是孩子在犯錯之后撒的謊,總是“火冒三丈”,要么高聲斥責,要么動粗體罰。
其實多數情況下,這樣做不僅教育效果甚微,而且容易使孩子總結出自己撒謊的“經驗教訓”,以后會如何把謊言設計得不露馬腳上下功夫,甚至從此養成撒謊的習慣。
為人父母者,要給孩子以坦誠、尊重、寬容……
如何學會合理調節自己的不良情緒,做智慧父母呢?
1離開事件現場。一旦壞情緒開始釋放,就會很難控制。所以當父母生氣得快要吼出來時,馬上告誡自己:趕快離開!不然“火”會把孩子燒著了。給自己一個機會去冷靜下來。(這點很重要哦,大家好好學學哦。)
2在想要發火前馬上暗示自己:我的情緒在頂樓,我得乘電梯下去……當情緒能夠從最高層下降時,我們也就容易讓自己冷靜面對。
3事先提醒。如果你實在想發火,可以先提出預警。
“我快要忍不住發火了,你能不能不這樣……”
“我數到十,如果到了十還不聽我就采取行動了。一,二,三……”
還可以通過語言期待孩子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為,或讓孩子來解決,比如:“你今天實在讓我生氣了,你說我接下來怎么辦?”
“你有沒有辦法讓我不生氣,不發火呢?”
4做深呼吸。通過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讓自己的情緒不再失控。很多和情緒有關的詞兒都和“心”有聯系。比如“憤怒”“憂愁”。
最近有科學家發現,我們人體大概有四萬個神經和大腦相通。當你調整呼吸的時候,它們會有助于我們情緒的管理。
5向自己提問
問自己三個問題:“我為什么要生氣?”“自己沒本事解決問題,才會情緒化地拿孩子出氣嗎?”“我生氣是否能解決問題?如果不能解決問題,我應該選擇什么方法來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