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 下午好! 今天你們是這個會議的主角。 我們老師是配角。 今天我們這里匯聚的可以說是我們學校各個年級學生的精英。雖然這個精英選拔的人群有些小,但我們這次聚會的目的,是要學習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小組長,其實也是為了將大家培養成將來在更大的人群中也有可能成為精英的人。所以,請允許我先在這里向未來的“精英”們致敬! 這絕非虛言。有人說“一個好校長等于一所好學校,一個好班主任就等于一個好班級。”,那么,我在這里說,“一個好小組長就等于一個好的小組。” 【一】、你愿意當組長嗎? 1、珍惜練就自己的機會 時下社會上流傳一句順口溜:一流人才當官,二流人才擺攤,三流人才上班。不見得正確,但也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一個好領導至少包括以下六種能力: 學習力, 決策力, 組織力, 教導力, 感召力。 而這也是一個好組長必須具備的。而現在你正好有這樣一方舞臺,千千萬萬要珍惜練就自己的機會。知識是可以學出來的,而能力是練出來的。 2、要消除幾個誤會。 誤會一:教別人會浪費時間,耽誤學習。 (1)要當小老師,要教會別人知識,自己必須得先學會,不但自己要學會,而且還要把知識講出來,講給不會的人,在我們教別人的同時,我們就會思考,用什么方法怎么講就講清了, (2)同學不會這個問題,問題不在這個問題本身,而是在于與這個問題相關的基礎知識學的不扎實,教會他這個問題,你要給他講,還要補充相關的基礎知識,在教別人的同時,你不但對所學知識理解的更深入更透徹,你還復習鞏固了舊知識。并且講的多了,你就會用學科語言描述問題,而這恰恰是高考所要求的,做到這一點對于高考是何等的重要呀。 (3) 美國學者愛德加·戴爾(Edgar Dale)1946年提出了“學習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的理論。現已成為全世界學習和培訓的主要資料。它用數字形式形象顯示了: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周以后還能記住內容(平均學習保持率)的多少。 《學習金字塔》理論我們知道,轉教別人,兩周以后,知識保持率在90%,你教別人,看上去費時間,可你想想這點知識以后你就永遠會了,省了期中期末、高三復習的時間,一算帳就清楚,實際是省了時間。 在教別人的同時,我們學會了交流的技巧,學會了交流的方法,鍛煉了我們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鞏固了我們的新知識,復習了舊知識,還提高了自己小組的整體成績,這是一舉幾得呀。 做到這些,一個學生就擁有了老師的素質,這時我們和其他同學比起來,我們是何等的有能力,是何等的自豪呀! 誤會二:教會別人,超過我我不就落后了嗎?首先說這種可能性有,但不大,就說真有,也不是什么壞事,你幫助了自己的組員,你多有成就感呀,你多么了不起呀。換個角度說,你培養了一個讓自己永遠不去驕傲的對手,讓自己不停地努力,這不恰恰是在幫助自己嗎?另外,我們的競爭對手不僅僅是本組的成員,也不僅僅是本班的,本校的,最大的對手是全國的學生,我們班每個同學成績好了,你優秀才叫優秀。組長和組員的關系大致可以這樣描述: 你是我的對手,但不是敵人,因為你的競爭會給予我力量,你的意志會帶給我勇氣,你的精神會使我崇高。我的目標是戰勝你,如果能夠成功,我不會羞辱你,相反,我會對你表達敬意。因為如果沒有你,我決不可以完善自己。 【二】、你應該如何開展組長的工作? 1、組內整合,訓練活動常規 坐姿、語言、動作-----最能展現一個組的基本素質 什么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基本素質就是你的言談舉止所表現出來的給人的整體的感覺。基本素質要靠訓練,所謂“訓練有素”。 坐姿:快、靜、齊 要求只要有老師或同學在黑板前發言時,同學們必須一律面朝講者,如果在側面黑板前講解,更要快速調整坐姿,做到快、靜、齊,不能打擾正常上課。看不到黑板的學生要快速地調整好位置,可以下位站著或蹲在黑板旁邊或著與別的同學同坐一凳,總之整個過程自然有序,同學們不會因為走動的過程造成學習上的分心。 語言: 禮貌、準確、簡潔 如:我們是xxx組,我們組的疑難問題是xxx 我們是xxx組,我們可以解答x題或我們組對于x問題有一點補充,有請我們組的xxx同學解答展示。 我們xxx組講解完畢。 我們組不同意xxx的觀點,我們認為xxx或xxx更好 ,試問xxx組員xxx 對不起,對于這個問題,我們組還沒有考慮清楚。 言語中始終要說“我們”而不是“我”,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強一個組的凝聚力。 動作:快、準、狠 快,是指動作要快;準,是指自己會什么問題判斷要準確;狠,是指要在回答質量上下狠功夫。 無論是提問還是發言還是展示,都要干凈利索,不拖延,不磨蹭。會、有想法就大膽迅速的起立表達,被老師或同學抽到而不會就要禮貌謝絕,不能不吭不哈的拖延時間。
2、上課保證組員的聽課效率和交流討論、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組長要提醒組員聽課時認真聽講,思考時投入思索,交流時積極發言,回答問題時踴躍參與。上課睡覺的不能出現在我們小組,老師講課是做小動作的不能出現在我們小組,老師要我們回答問題時,默不作聲不能出現在我們小組,討論時大聲說話的不能出現在我們小組,交流時說與學習內容無關的不能出現在我們小組。 回答問題要積極主動,聲音要洪亮。本組學生不能出現問而不答,回答不完整時,本組其它學生要立即補充完善。 老師在的時候,我們是老師的得力助手,老師不在的時候,更要組織好本組成員,去預習或學習相關知識。做到老師在和不在一個樣。 3、管理本小組的課堂紀律,包括自習課以及三個預備十分鐘,保證本組沒有睡覺的,沒有亂講話的,沒有亂走動的,上課了沒有不翻開課本的,沒有不學習的。 4、督促小組成員完成作業,組員做作業有困難上提供及時的幫助,但不讓本組成員抄襲作業,督促小組成員改正作業錯誤。(督促學生學習時要講方法,講策略。做作業之前先理知識,再做作業。 ) 5、明確幫扶對象,帶頭幫助學習成績不好的同學,與成績差的同學交朋友,在組內形成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成績好的同學要有耐心幫助成績差的同學,應能認識到幫助成績差的同學提高成績是件不輕松的事兒。 幫助一個人,需要有付出的心態,需要有愛心,當然也需要有助人的能力。人生的意義之一就是不斷用各種形式幫助其他人走向成功。共享你的知識與資源、時間與精力、友情與關愛,從而持續為他人提供價值,一定要記得:幫助他人其實是在幫自己。你將會獲得更多的快樂、友誼、朋友、關愛、寬容。今后工作了,你能給別人提供什么樣的服務,你就有什么樣的價值,你就會有什么樣的報酬。管理就是服務,管理者就是服務者,你的愛心越大給予別人的幫助就越多。我們能為組員提供多少幫助,就能得到組員多少支持。一個人的能力越大,威信就越高,就越受別人的尊敬,開展起工作來就越容易,工作就越出色。 6、每周在班會時間安排一個環節,讓小組長和本組同學總結一下本周各自的表現、得失,在組內先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批評自己要深刻要狠,批評別人要講究措辭),最后可以由每組的發言人在班內作總結發言。 【三】、這么多的工作,組長一個人做得完嗎? 1.組長分工 明確小組分工,不要出現有的同學包攬大部分工作,而有的同學卻有些無所事事的現象。 分工盡量用人所長兼顧公平,誰都不愿做的、最難完成的就是自己的。 2.組長角色互換(注意是一段時間后) 通過一定時間后,小組活動中經常進行組長角色的互換,從而使每個成員都能在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并且通過角色互換能更好的增進同學們之間的理解。這樣的合作小組大家各司其責,卻又共同配合,為了自己小組的工作獻出熱情,付出努力,形成了一個生生互管的網狀結構。因為每個人不僅是一名管理者,也是一名被管理者,每個人都可以感受到是小組內重要的一分子。因為他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更體現了自身的價值,得到了滿足感,從而發自心底的產生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 3、組間競爭,增強小組榮譽感,讓組員發自內心的為小組爭光。 小組競爭建立在個體競爭基礎之上的更高層次的競爭,它屏棄了個體競爭所帶來的自私、狹隘、孤立的競爭意識,替代的是團結、互助、相互制約的團隊精神。通過組間互相競爭,可以讓小組成員明晰自己在小組內的職責,為小組貢獻自己的力量。 小組間的競爭是多方面的,有作業、紀律、發言等等,再從交流時發言的角度來說,課堂有補充式發言、講解式發言、反駁式發言等等,最為精彩的就是補充式發言和反駁式發言相結合,以小組為整體共同應對答辯的活動。 【四】、你異常努力,可組員就是不聽怎么辦? 你遇到的問題是所有的領導都會遇到的問題,是所有的老師都會遇到的問題,是所有的家長都會遇到的問題。 因而,你大可不必就此懷疑你的能力,還是那句話能力是練出來的。如果每件事情都順風順水那就練不出能力了。 我們每個人每天遇到的困難都是我們進步的絕佳機會,千千萬萬要珍惜困難。 困難來了,我們怎么辦?唯有學習,別無選擇。 向他人學習。請教其他組長或請教老師、家長或者你認為的高人 向書籍學習。多讀一些心理學、教育學和管理書籍,肯定會有百利而無一害。這樣的書籍圖書館和書店有很多。 向網絡學習。網絡現在已經鋪天蓋地看新聞、玩游戲、購物、聊天。。。。。。,而我們周圍利用網絡學習的人十分稀少。真可真是讓人痛心。你可以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中搜索出千萬條解決困難的辦法。你可以上一些課改專業網站尋找。你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選擇自己志同道合的圈子,那里教育家、優秀教師、優秀學生都大有人在。 只有不斷學習你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同樣一件事你素手無策而有的人就可以做的很好。 【結束語】 做好一個小組長肯定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因為組長和領導、老師、家長做的是一樣的工作:都是“人的工作”。在所有的工作中,“人的工作”是最具挑戰性的,這也是管理人才待遇較高的一大原因。我們所有的領導、老師身置其中,我們知道這其中有多少不易。但是困難再多多不過我們的辦法,困難再難難不過我們的意志,只要我們樹立起練就自己的決心、扛起學習這面不倒的旗幟,我相信大家一定都能做最棒的組長,將來都能做各行各業的精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