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中國青少年網絡協(xié)會發(fā)布的《中國青少年網癮數(shù)據(jù)報告》,目前我國網癮青少年約占青少年網民總數(shù)的13.2%,而13歲至17歲的中學生群體成為“網癮重災區(qū)”。近年來,這一比率似乎還在增長,勢頭令人擔憂。如今,暑期臨近,又有多少青少年會陷入網癮不能自拔? 危害:身體受損和心理畸形 根據(jù)醫(yī)學觀察,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危害性非常大,主要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 生理方面――青少年患上網癮后,開始只是精神依賴,以后便發(fā)展為軀體依賴,表現(xiàn)為情緒低落、疲乏無力、食欲不振。由于上網時間過長,大腦高度興奮,導致一系列復雜的生理變化,尤其是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機體免疫功能降低,由此誘發(fā)心血管疾病、焦慮癥、抑郁癥等;同時,引發(fā)視力下降、眼痛、怕光等。 心理方面――青少年患網癮后,難以控制上網沖動,學習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邏輯思維遲鈍;自我封閉,為人冷漠,人格異化。據(jù)中央電視臺最近一個訪談節(jié)目介紹,一位少年上網不歸,其45歲的父母騎摩托車到處尋找,不慎因車禍雙雙而亡,有人問他是否感覺內疚,他居然回答說反正父母早晚都要死。 道德方面――青少年網絡成癮者缺少現(xiàn)實中與人交往的能力,加之缺乏道德自律,容易在網絡游戲、黃色網站中放縱欲望。在一項對近3000名青少年的調查中,承認訪問過色情網站的青少年占46.9%。 行為方面――網癮青少年的人格易發(fā)生明顯變化,為了持續(xù)上網,他們往往不擇手段,不惜欺騙父母、偷竊、搶劫。網絡游戲最直接的危害就是耽誤青少年的正常學習,致其不能集中精力聽課,成績下降,甚至逃課、輟學。據(jù)華東某高校對237名退學試讀和留級學生的調查,有80%的學生是因為迷戀網絡而導致成績下降。 誘因:家教不當和游戲產品膨脹 造成青少年上網成癮的原因很多,家庭教育、應試教育、游戲產業(yè)難辭其咎。 教育是根本的原因。一方面,許多家長對網絡知之甚微,錯誤地認為孩子上網比看電視有益,因而不限制孩子上網,另外,有的家庭中,父母因離異、忙碌或外出打工而缺乏與孩子的交流,或父母對孩子期望值過高而令孩子精神負擔過重,孩子只好上網尋求精神放松。另一方面,雖然中國推廣素質教育已有一段時間了,但基礎教育仍屬典型的應試教育,不少孩子缺乏學習興趣,有意躲入網絡中。 必須聲討的還有“社會”。有關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我國網絡游戲產值每年都以近50%的高速增長。游戲制造商千方百計吸引玩家成癮,隔一段時間網絡游戲就會更新場景界面。“不斷有新任務出現(xiàn),是不會玩膩的。”有的網吧唯利是圖,缺乏職業(yè)道德和社會責任感,對未成年人長時間上網、玩網絡游戲或瀏覽色情暴力網站大開綠燈。另外,盜版游戲較多,價格低廉,也為孩子降低了購買門檻。 加上青少年自身社會經驗不多,尚不具備足夠的識別和自制能力,面對良莠混雜的虛擬網絡世界,稍不留意即會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其中,男性青少年較之女性青少年更富有好奇心和冒險精神,思維較為活躍,自制力較差,而獨立性較強,因而更傾向于利用網絡宣泄負面情緒。 對策:正當引導和增強橫向聯(lián)系 防范網癮,不是束手無策,其中,家長的認知和作為起關鍵作用。 家長首先要提高對網絡的認識,學習網絡知識,與孩子協(xié)商上網和共同上網,孩子自制力差,家長要適時提醒孩子上網有度,用自己對網絡的態(tài)度引導孩子正確使用網絡。如果孩子有電腦潛質,不妨發(fā)揮其專長,爭取將來從事編程等電腦行業(yè)。目前,我國家庭多以獨生子女為主,孩子伙伴越來越少,而較重的學業(yè)負擔也使得他們缺少時間進行社交,只好從網絡上尋求情感交流,基于此,家長一方面應幫孩子建立朋友圈,多為其提供社交機會,同時,自身要多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多抽時間與孩子交流其感興趣之事,滿足其精神需求,引導孩子培養(yǎng)新的興趣。要想讓孩子遠離網絡,不應僅限制其上網,更應引導其培養(yǎng)新的興趣,讓其多參加娛樂或交際活動,提高其處理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 近來,政府實施了“網絡游戲防沉迷系統(tǒng)”,這無疑有利于限制未成年人沉迷網絡,但欲更加有效地遏制誘發(fā)青少年網癮的因素,政府更應強化對網絡行業(yè)的監(jiān)管,從技術、管理、法規(guī)等方面規(guī)范網吧、網站、網絡游戲制造商等的從業(yè)行為。 鏈接 “網癮癥”,即“網絡成癮綜合征”(簡稱IAD),醫(yī)學上又稱“病態(tài)性使用互聯(lián)網”(簡稱 PIU),是指因患者對互聯(lián)網過度依賴而導致的明顯心理異常癥狀以及與此相伴的生理受損現(xiàn)象。 網癮癥主要包括6種類型:(1)色情成癮,上網者迷戀網上的色情音樂、圖片、影視、笑話、文學作品等。(2)網絡交際成癮,行為者出于社會交往的需要,利用各種聊天軟件、網站聊天室或交友網站與網友進行信息交流和情感溝通,甚至發(fā)生網戀、發(fā)表反動或愚昧言論、網絡欺詐等錯誤行為乃至犯罪。(3)信息超載成癮,行為者出于獲取信息的需要沉陷于網絡信息不能自拔,無休止地收集和傳播無關緊要的網上信息。(4)游戲成癮,行為者出于游戲娛樂的需要,過度癡迷于網絡游戲,對其他事情不聞不問。(5)視聽成癮,沉溺于網絡音樂和影視的閱覽。(6)技術成癮,沉湎于下載和使用各種軟件,追求網頁制作的完美或以編制新程序為嗜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