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寫教學札記的幾個誤區 徐州市鼓樓區文教局出臺了《關于備課改革的意見》(試行稿)后,各個學校根據意見精神,結合本校實際,以提高備課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提高教師業務素質為出發點,轉變觀念,勇于探索,進行了大膽地嘗試。 《意見》中提倡教師們在課后及時反饋教學實踐的信息,撰寫教學札記。教師們紛紛響應,都投入到寫教學札記的“熱潮”之中。我認為這個提倡很好,寫教學札記可以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教師們經常對教學活動的意義價值、運作方式不斷自我解讀、批判反思,能夠幫助教師打破原先的認識框架、僵化的思維方式,促使教師向研究型、專家型教師的方向發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寫教學札記也要講求方法,注重實效,否則會陷入某種誤區,這樣一來,寫教學札記就流于形式,失去意義了。在此,我想談談寫教學札記的幾個誤區。 誤區之一:無感而發,無病呻吟。 法國作家福樓拜說過:“要寫得好,就必須同時感受得好。”俄國作家列夫? 托爾斯泰也說過:“一切的作品要寫得好,它就應當是從作者的心靈里歌唱出來的。”可見感受是多么重要,它是寫作之源!,寫教學札記也是如此,只有當教學過程中某些環節、某個場景真正觸發了教師的情感,激發了教師不吐不快的寫作欲望,教師才能積極主動地拿起筆來,記下課堂上的點點滴滴,抒發自己的真實感情,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 一位教師在上辛棄疾寫的《清平樂? 村居》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在理解詞意的基礎上感受到田園景色的美,就在學完課文后,請學生們根據自己的感受唱一唱這首詞,學生們興致盎然,課堂效果很好。這位教師在教學札記中寫道:“看到孩子們這樣天真可愛,我也開心地笑了。也許他們還羞于大聲唱歌,也許他們的歌聲不是那么優美動聽,但是對學生本身而言,他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創造性地又編又唱,既發展了個性,又鍛煉了思維。他們能夠經歷這一學習過程,是多大的收獲啊!”這篇教學札記的結尾是:“這一堂課同學們在活潑輕松的氛圍中盡情發揮,不光陶冶了情操,也增強了美感。所以,我覺得語文課上讓學生唱一唱,樂一樂,會使語文課更富有情趣,也進一步促進了學生能夠生動、主動、活潑地發展。”這位教師的話情真意切,寫出來的文章樸實動人,我想她一定是懷著激動愉快的心情寫這篇教學札記的,我甚至能想象出來她一邊寫一邊微笑著的神情,這就叫有感而發,有話可說。 寫教學札記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感受深時可以多寫一些,感受少時可以篇幅短些。假若一堂課實在沒有什么“亮點”,沒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沒有使教師動情,就不要動筆“強寫”、“硬寫”了,若是為了應付領導檢查,敷衍了事,編內容、湊字數,既浪費了時間,又達不到效果,反而加重了負擔,費時費力,從抄寫教案的“泥潭”又躍入“編”寫教學札記的“深淵”。 誤區之二:只顧挖“溝”,不顧鑿“井”。 我們所寫的教學札記字數大多在五、六百字以內,這樣的篇幅只能容許我們“鑿”一口“井”。也就是說,一篇文章只能突出一個中心,或者說一事一議。有的教師硬要鋪展成一條“線”,甚至是一個“面”,勢必造成面面俱到,淺議輒止。 一位教師成功地上了《望月》一課,她反思課堂教學,覺得有許多值得記錄的地方,再仔細琢磨,覺得講解省略號的教學片斷最值得回味,于是記錄下了這一教學片斷,并從中總結道:“在師生背詩中讓學生自悟省略號的用法,激發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創設了詩一般的意境,使學生陶醉于曠遠的情境中,得到了心靈的凈化,受到了美的陶冶……朱熹說過‘教人不見意趣,必不樂學’。要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多動腦筋,設計巧妙教法,將語文課上出點情趣來。這位教師抓住一個環節思索研究,鉆進去展開來,結果她的這篇文章發表省級刊物《小學語文研究》上。 古人說“凡人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切”。揭示了古今為文者的通病。要將文章寫得有深度,就一定要抓住“閃光點”反復進行錘煉,增強文章的表現力。寫教學札記也是如此,一堂課上完了,不要急于提筆就寫,有的老師把一堂課從頭至尾按順序一一記錄了下來,看似寫了很多,,其實有價值的內容不多,文章冗長平庸,給人啟迪不深,做了許多“無用功”。不如靜下來認真反思,體會琢磨,對教師、學生、教材等做全面的回顧,抓住課堂教學中閃光的東西深入思考,把要鑿的“井”鑿深,直至挖到靈感如泉水噴涌,再動手寫也不遲。只有勤于反思,樂于總結,才能寫出高質量的教學札記,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促使教師不斷地成長。 誤區之三:只寫成功,不記失敗。 看了不少教師的教學札記,我發現存在這樣一個現象:教師們大多記錄了課堂教學中師生的成功之處,而對課上出現的失誤、遺憾,教學中的不足之處缺少思考,記下來的不多。其實失敗和成功一樣有價值,“每一次失敗都是通向成功的一個階梯。”只有從失敗中不斷反省,吸取教訓,才能使認識不斷升華,進而使教師不斷進步,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特級教師 寫教學札記猶如做“思維體操”,寫每一篇教學札記,從構思到成文都要認認真真,一絲不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起到鍛煉思維的作用。古人云,業精于勤荒于嬉。只有堅持不懈地做好“思維體操”,才能不斷提高自己,超越自己,完善自己! ——本文發表在《小學青年教師》和《徐州教育科研》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