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吸煙 吸煙致癌是因為煙草至少含有80種多種致癌物,也是人體的氧化應激源。吸煙能頻繁地激發體內的氧化還原反應,增加吸煙者體內生育酚、9胡蘿卜素、玉米黃素等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營養素的消耗而導致相對缺乏,降低細胞防衛能力。 我國目前有三個世界“第一”,而且據世界銀行的預測,中國吸煙的遠期危害將會越來越嚴重: ——年卷煙生產量第一。我國年卷煙生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1/3。 ——煙民數量第一。在我國至少有3.5億煙民,而且吸煙者的年齡趨于年輕化。 ——肺癌發病率居首位。我國的肺癌死亡率已從上世紀70年代的7.09/10萬,迅速發展為2000年的30/10萬并居眾癌之首。
2、過量飲酒 有證據表明,酒精會直接破壞細胞中的染色體和基因(DNA),而吸煙加飲酒尤其有害。過量飲酒與患癌風險呈正比關系:假定不飲酒的人患癌風險為1,那么,每日飲50克白酒者的患癌風險為1.2;每日飲白酒50~100克,患癌風險上升為3.0;每日飲白酒超過100克,患癌風險會比不飲酒者高9倍以上。所導致的癌癥包括口腔癌、咽喉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和結直腸癌等。
3、食品污染 很多生物性食物污染物,如黃曲霉素、鐮刀霉素、赫曲霉素、吡咯烷生物堿、歐洲蕨等,都能通過被污染的食物而致癌。多環胺、多環芳烴、亞硝胺類、重金屬及常用的殺蟲劑(如滴滴涕等)或化肥,也能在食物生產和加工過程中污染食物,均被證明是致癌因素。很多動植物生長刺激劑,包括許多食品添加劑以及可以使水果和蔬菜“楚楚動人”,使家畜、家禽肉質肥大鮮嫩的動植物生長刺激劑,同樣有誘發癌癥的可能。
4、不良飲食習慣 統計數據表明,30%的癌癥與以下不良飲食習慣有關—— 口重 在我國貧困地區,人們用鹽腌制肉、蛋和蔬菜以備長年食用。多數北方居民習慣在做飯時多放鹽。然而,過量的鹽容易破壞胃黏膜,因而成為明確的危險因素。 常吃不新鮮、反復加工、烤制或煙熏的食品 這類食品營養物質的含量比較少,而苯并芘、亞硝酸鹽、霉菌等容易誘發癌癥的物質卻比其他食物多很多。 動物脂肪和蛋白質攝入過多 日本胃癌的發病率目前在全球是最高的,而移民到美國的日本人在改變口重的飲食習慣后,胃癌的發病率明顯低于日本本土居民。但由于動物脂肪和蛋白質攝人過多和缺乏運動,其結腸癌的發病率卻明顯高于本土居民。
5、感染 肝炎病毒感染 乙肝合并肝硬化患者肝癌比較高發。 其他病毒感染 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可誘發宮頸癌,EB病毒感染可誘發鼻咽癌。最近有學者提出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癌的發生有關,并因此而獲得諾貝爾獎提名。
6、超重與肥胖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最近證實,腰圍長1寸,患多種癌癥的風險可增大8倍。前不久德國研究人員還發現,超重者比體重正常者患腎癌的危險高2.5倍。因為脂肪細胞能夠持續釋放雌激素,還會刺激身體產生細胞生長因子。而持續釋放的雌激素和過多的細胞生長因子都能增加患癌風險。
7、缺乏運動 對40歲以上堅持運動和缺乏運動的人(各450名)跟蹤調查8年以后的結果顯示,前者比后者的患癌率低90%,而且前者的病死率也比后者低得多。癌細胞對熱的承受力遠不如正常細胞,而運動能使肌肉產熱,癌細胞就容易被殺傷。運動還能使體內的一些致癌物隨著氣體的頻繁交換而排出體外,并增加吞噬細胞的能力。
8、環境污染 大氣、河流及居室的污染使人類生存環境日益惡劣。城市的“水泥森林”和數百萬輛汽車排放的尾氣更加劇了城市污染。據統計,我國同一緯度的城市,如拉薩的肺癌發病率要比空氣清潔度較差的武漢、杭州低70%。
9、職業危害 與職業相關的癌癥危險質的接觸數量和時間,與致癌危險呈正比關系。與職業相關的致癌物包括:聯苯胺、石棉、苯、砷、氯乙烯、焦爐逸散物、氯甲醚、鉻酸鹽等。
10、不良情緒 據統計,90%以上的癌癥與不良情緒有關,精神創傷還能加速癌癥的復發。不良情緒能影響睡眠質量,抑制人體免疫系統功能,破壞機體自我保護機制,所以也被稱為促癌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