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本卦序探析——從幻方到《周易》書目J.M.九宮格 易經卦序有多個版本,周易卦序至少有四個版本。一是通行本卦序(今本), 一是京房易傳卦序, 一是帛書(馬王堆)卦序,還有先天64卦序(伏羲抑或邵雍)。不同的卦序在表面異同的背后深含完全不同的易學思想。后三個版本都有圖表闡述其豐富的內涵及其主旨思想、目的與方法。唯獨通行本卦序缺失這種重要載體,為后人探索其規律留下懸念。能不能解開這道謎?筆者經過摸索回答說“能”。 一、從幻方說起。 所謂幻方,就是在一個由若干個排列整齊的“數”組成的正方形中,它任意一橫行、一縱列及對角線的幾個數之和都相等,這個“和數”稱之為幻和。如: ![]() 洛書,一個3階幻方 著名的易學典著“洛書河圖”其中的洛書就是典型的標準幻方,是一個三階幻方。幻方是數學這門精深博大學問中的一朵奇葩。幻方在我國古代就被人們所認識,洛書是一個很好的例證。由于易有六十四卦,正好是八階方陣之數,因此各種卦序的表述都離不開八八方陣。既然是八八方陣,自然會聯想到八階幻方。 筆者在對通行本卦序規律的摸索過程中,利用逆返的方法,得到了如圖八階幻方: ![]() 圖1 幻方陽爻分布情況 ![]() ![]() 這個幻方以每個卦的陽爻數為統計對象,它任意一橫行、一縱列和對角線各個卦的陽爻之和都是“24”。 這個幻方同時附帶一個條件,以縱中軸為基準,左右對稱的卦對互為本卦與錯卦。 這樣一個幻方與通行本卦序會有關聯嗎?讓我們做進一步的觀察、分析。 二、對“幻方”的分析。 經過深入觀察,我們可以梳理出如下兩個情況: 1、以縱中軸為基準,左右對稱的卦對互為本卦、錯卦。(判斷錯卦卦對可以看卦爻是否陰陽互替,也可按第三行數字相加是否等于63。) 2、由左至右,水平地看,第1列與第7列互為本卦與綜卦,其余有:第2列與第8列,第3列與第5列,第4列與第6列互為本卦、綜卦。 如果以上幻方是古代一位習易者習易作品的話,可以說第一項情況是有意為之,因為它是“幻方”制作時的一個附加條件。這里順便解釋一下,一般來說幻方的唯一性不是剛性的,以“六十四卦”卦爻制作幻方可以有若干結果,但是附加了其它約束條件,有可能就是唯一的了。 這里有趣的是第二項情況,這個幻方或明或暗地反映了綜卦關系,而且競是那樣整齊。這是“幻方”制作者沒有始料到的,或許這個情況隱藏許多年以后才被發現。制作“幻方”的習易者不一定是目標明確、沖著卦序而來。 當初,這個幻方是數理的,是完全理性的,是原汁原味的。 三、拿來主義,“幻方”改造成方圖。 當年有易學大師,為編纂《周易》不致落入俗套,書目架構也好,各卦次序也好,都不可信手粘來,不僅需要總體思想脈絡,而且必須有一套可靠的邏輯體系作為理論依托,才能有千秋不朽之作。這位大師偶遇或求索(當然也不排除他就是習易者本人)得到上述幻方,深受啟發。他認為以“六十四卦”的結構體系作為《周易》的邏輯體系是可取的。畢竟“卦爻符號”是“六十四卦”基礎的基礎,錯綜卦對是“六十四卦”最根本、最全面、最可靠內涵的展現,而這個幻方的狀態已經初步勾勒出“六十四卦”結構體系的全貌。因此,他對這個幻方的態度是:拿來、改造。 1、綜卦,解決相見不相遇。 “幻方”中,錯卦關系表現為以縱中軸為基準,左右對稱。除4、5縱列相鄰,其余各列卦對不可能相遇,這是對稱規則所然。 “幻方”中,綜卦卦對可見但不相遇。可事有湊巧,只要把對稱位置上的“2、7” 縱列,“4、5”縱列對稱整列互換,既不影響錯卦對稱的性質,又使綜卦卦對全部兩兩相遇。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結果如圖: ![]() 圖2 2、卦位,對照易學理論杜錯糾偏。 “幻方”經過綜卦針對性調整,其狀態見圖2。就卦體結構而言非常理想,百分百展現了“六十四卦”錯綜關系。繼續深入研究之后,這位大師敏銳地發現方圖中“乾”、“未既”二卦相離,與既有的易學理論存在重大差異。這好辦,繼續改造。 (1)乾坤易位。當然,簡單解決問題也可以既濟、未既易位。這里不排除這位大師帶有政治色彩,畢竟“顛倒乾坤”是可以暗示,暗喻一些重大政治事件的。 (2)乾坤坎離同步。乾坤易位后,暴露了坎離的問題。天地日月在易學中可是有特定意義、存在特定關系的,不可造次。 經過前述各項調整,“幻方”成為方圖,見圖3。 ![]() 圖3 至于如何賦序,此處不作贅述,筆者已有專文另述。需要解釋的是,方圖中卦序排列不是全圖連續的,至“30離”第一大段被定義為“上經”,其余各段依次合并統稱為“下經”。上經始于乾坤,終于坎離。下經從咸恒開始,到既濟與未濟結束。 界分了上下經的方圖: 圖4 這就是最終的通行本卦序方圖,也是《周易》的書目。 四、方圖所構筑的和傳遞的思想 事實上“六十四卦”結構體系本質就是“六十四卦”的錯綜關系。 所謂綜卦,就是將本卦的爻位倒置。綜卦是對本卦意義的補充,就是增加不同的角度來看待本卦的屬性,這種角度就是空間位置的反轉,更能說明本卦內在更深一層的屬性。 所謂錯卦,是將本卦的陰陽爻在保持爻位不變的情況下,全數進行陰陽更替。錯卦是用對立的觀點來認識理解本卦卦性是否存在“元、亨、利、貞”的特性。 在方圖展現的“六十四卦”結構體系的構架下,六十四卦有了全新的、獨特的卦序,卦序中包含有深刻哲理,其中否泰、剝復、損益、鼎革、既濟未濟等卦,從卦名即可看出有著對立統一關系,“六十四卦”里邊有深邃的哲學思想。 因此,方圖構筑的和傳遞的是素樸辯證思想,方圖作為書目大綱是《周易》的核心靈魂。 五、最后一個問題。 此處尚存一懸念,方圖為什么會失傳。筆者以為有二種可能。一是這位大師根本沒有意識到他是在為“六十四卦”編序,他借用幻方僅為《周易》一書編纂書目,書已成,方圖的使命也就完成,就棄之不提了。二是這位大師編纂書目和為卦編序的意識兼而有之,但遺憾的是:雖然上經完整連續,而下經部分存有斷點六處之多,盡管行家可以理喻,但一般人直觀看來不好理解。因此,方圖謹供內部參考,不便對外,年久自然失傳。 方圖的失傳,給人們學習和傳承易學造成負面影響。眾所周知,《周易》由卦爻符號與卦辭、爻辭兩部分組成。它們的文化價值有著明顯的區別,卦爻符號是《周易》的主體,卦辭、爻辭是為了說明卦爻符號而衍生出來的,一旦離開了卦爻符號,卦辭、爻辭也就失去了豐富的內涵。原本方圖就是集中反映卦爻符號和直觀反映“六十四卦”完整結構體系的,它的失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易學研究的深入開展和古代科學思想方法的健康發展。 結論:“幻方”是方圖的雛形,方圖是《周易》的靈魂,《周易》書目就是通行本卦序。本文所及的這個幻方對于“通行本卦序”功不可沒。書寫說明: 方便起見,本文卦體的書寫采用二進碼“1”和“0”分別表示陽爻和陰爻,并且以從左到右橫書代替傳統自下而上豎書。圖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