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夫]簋銘釋文 (2010-12-26 19:33:34)
[害夫]簋銘釋文
![[害夫]簋銘釋文 [害夫]簋銘釋文](http://image51.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5/0209/23655591_2)
![[害夫]簋銘釋文 [害夫]簋銘釋文](http://image51.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5/0209/23655591_3)
[害夫]簋銘文
![[害夫]簋銘釋文 [害夫]簋銘釋文](http://image51.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5/0209/23655591_4) 貈(愙)
[害夫]簋銘釋文
王曰:“有(舊)余隹(雖)小子, 余亡康晝夜, 坙(經)雝(擁)先王,用配皇天。簧(橫)黹(致)朕心,墜(施)于四方.肆余以□(義)士獻民,爯(稱)盩先王宗室。”[害夫](胡)乍(作)將〈從鼎〉彝寶簋,用康惠朕皇文剌(烈)且(祖)考,其各(格)歬(前)文人,其瀕才(在)帝廷陟降, □(緟)貈(愙)皇帝大魯令(命),用[素令](令)保我家、朕立(位)、[害夫](胡)身.阤阤降余多福,憲(宣)□(導)宇(訏)慕(謨)遠猷。[害夫](胡)其萬年,將〈從鼎〉實朕多禦,用賁(祈)壽,匃永令(命),畯才(在)立(位),乍疐才(在)下。隹(唯)王十又二祀。
胡簋,是目前存世商周青銅簋中最大的一件,堪稱“簋王”。1978年5月5日在陜西省扶風縣法門鎮齊家村1號西周窖藏出土。其器雄偉厚重,方底座,圓形腹,高圈足,鳳鳥形雙附耳。器底座上飾豎條瓦楞紋,腹上部和圈足各飾一圈鉤云紋,腹中部飾豎條狀瓦楞文。通體高59厘米,口徑43厘米,腹深23厘米,重60公斤。簋的腹底部鑄有銘文12行124字。[害夫]即“胡”,為周厲王名,因銘文中有準確的年代(厲王十二年),因此也是西周晚期厲王時代青銅器斷代的標準器之一。
伯鴻注:
“□(緟)□(愙)皇帝大魯令(命)”句中的“貈”字以釋“愙”為上。□(貈),從囗,貈聲。《論語》曰:“狐貈之厚以居。”段注:“凡狐貈連文者,皆當作此貈字。今字乃皆假貉為貈,……。”楊樹達據以說貈,謂“今《論語》假貉為貈,知□亦可假為恪。”愙即恪。恪,本作愙。《爾雅·釋詁》:“恪,敬也。”《詩·商頌》“執事有恪。”《尚書·盤庚〈上〉》:“先王有服,恪謹天命。”孔傳:“敬謹天命。”銘文“貈(愙)皇帝大魯令(命)”與“恪謹天命”相類。
“□(緟)□(愙)皇帝大魯令(命)”的意思是:更加崇敬、敬畏皇天大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