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1日 星期日
王福庵《麋研齋印存、續集》鑒賞 ◆袁慧敏 ![]() 本次朵云軒印章、印譜專場獻拍的民國宣和印社輯王福庵《麋研齋印存、續集》甚為特別。據日本藏家告知,該譜二十多年前以三萬元兌換券得自朵云軒外賓門市部,此價頗昂,當時可買一部頂級的《丁丑劫余印存》印譜。此次榮歸故里上拍朵云軒,真可謂錦上添花。此譜共五函二十八冊,洋洋大觀,朱鈐墨拓,原函原裝,品相完好,堪稱市場稀見的善本印譜,珍罕無比。
《麋研齋印存》四函二十冊,以“元、亨、利、貞”四字,依次編部,開本為高二十六厘米,十五點五厘米,棉連紙線裝,扉頁為趙叔孺題隸書“麋研齋印存”,后有王福庵自序。書口有“麋研齋印存”字樣,下署“宣和印社輯”,欄框墨刷,每頁鈐拓一印,每面邊款占一頁,共收印445方,成書于1936年。“元部”五冊為王福庵辛亥后收藏之明清及近代名家作品,收有顧岺、許容、文士英、陳曼生、趙次閑、錢松、徐三庚、胡菊鄰、吳昌碩、徐星州、鐘以敬、吳石潛、葉舟、童大年、趙叔孺、唐醉石等三十余家102方作品。“亨部”五冊收印101方,其中主要是鐘以敬為王福庵所刻82方(四冊),其余乃胡菊鄰、吳石潛、葉舟、唐醉石、河井荃廬、桑名鐵城給王福庵所刻印作。“利部”第一冊乃唐醉石為王福庵所刻20方,第二、三冊為趙叔孺、高野候、丁輔之、馬衡、吳藏堪、樓辛壺、壽石工、馮康候、葉露園、方介堪、陳巨來等給王福庵所刻之印,后二冊為王福庵所刻年號、紀年印,記112方。“貞部”五冊存印130方,全部是王福庵所刻自用印,內容包括姓名、齋館、閑章。《麋研齋印存續集》一函八冊,開本同前,由高野候署扉,收入王福庵所刻閑章共152方。 王福庵(1880-1960,名褆,字維季,號福庵,別署印傭,晚號持默老人,齋名麋硯齋,浙江杭州人)乃新浙派的領軍人物,在民國印壇與吳昌碩、趙叔孺三足鼎立。王福庵出生于書香門弟,父親王同伯(1839-1903,號肖蘭,晚號呂廬老人),乃清代光緒進士,寫得一手好字,深得曹全碑三昧,又精金石碑版。福庵先生幼承家學,工書法,擅篆刻,精鑒定,富收藏。1904年與丁輔之、吳石潛、葉品三在杭州創立西泠印社。1907年曾將庋藏之明清前賢佳作輯得《福庵藏印》十六冊。1930年辭去印鑄局工作,定居滬上后,掛潤自給,當時南北求印者甚眾,應接不暇。1934年西泠印社潛泉印泥發行所出版的《現代篆刻》第三集《王福庵印存》,即是福老寓滬粥藝時的佳作。曾聽西泠前賢葉老親告,1936年,由宣和印社方節庵所輯并親自精心鈐拓之《麋研齋印存》,應市沒多久便告售罄,當時印人一部難求,可見此譜的珍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