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你會愛上某個人,而不是其他人?其實,每個人大腦中都有一張“愛情地圖”,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每個人會喜歡上特定的某種人。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心理學家約翰·威廉·曼尼提出的“愛情地圖”理論指出:人們會看中符合自己大腦中由一組信息代碼拼成的“愛情地圖”的人。這些信息代碼記錄了我們所喜歡的人的特征,包括他們的五官、眼睛的顏色和形狀、發(fā)型、聲音、氣味和體型。這個“愛情地圖”在我們童年的時代就基本形成。在我們七八歲的時候,我們的理想伴侶的形象就開始出現(xiàn)在我們的大腦中。不過,美國西北大學羅伯特·溫奇教授提出,除了遺傳方面的影響外,“愛情地圖”的形成也和人們的生活經(jīng)歷有關:我們和來自相似的生活背景、成長環(huán)境、教育程度、社會圈子、文化背景、人生追求和價值觀的人在一起,會更加自在和舒服。
在尋找配偶的時候,人們會下意識地尋找具有優(yōu)良基因的人,以確保能夠生育出健康的下一代。因此,當我們遇到異性時,我們會下意識地評估,我們是否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具有對方的基因。 你是如何“下意識”地評估對方的基因是否優(yōu)良的呢?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人們是通過對方的外貌和氣味來評判這是否他們想要的基因的。 你是否注意到,很多夫妻都長得很相似?實際上,如果我們把幾對夫妻的照片混在一起,并讓人們從中選出誰和誰是夫妻,他們通常都能猜對。 為了研究人臉吸引力的原因,英國圣安德魯斯大學的心理學家大衛(wèi)·佩雷特開發(fā)了一個計算機變形系統(tǒng),此系統(tǒng)可以根據(jù)他的研究需要調(diào)整人的臉部特征。在他的實驗中,他把受試者的臉部照片調(diào)整成相反性別的臉的照片,并把這張照片混在很多其他人臉部的照片中,然后要求他們從眾多照片中選出最喜歡的一張。受試者們總是從眾多的照片中,找出他們自己的被調(diào)整成異性的照片,并認為這個“異性”是他們最喜歡的,即使他們根本認不出這實際就是他們自己的照片。因此,佩雷特教授得出結論:我們總是認為自己的臉是最好看的,因為我們的臉總會讓我們想起童年時每天見到的父母親的面孔。 許多研究表明,“愛情地圖”引導我們?nèi)ミx擇一個長得像我們父母的人。男性容易被一個和他的母親的形象和個性相似的女性吸引,同樣,女性會看中一個讓她想起父親的男人。 |
|
來自: tuzididie > 《心理衛(wèi)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