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05-16 天津網-數字報刊 | |||
| |||
過去十多年里,我曾參與過幾部牛津詞典的翻譯。于是,經常有人問我《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簡稱《牛津高階》)有何獨到之處,竟受到如此歡迎和推崇。說實話,這部詞典確實很暢銷,到2004年就已在全球發行逾三千萬冊。在上大學時,我就使用這部詞典的原著,很是喜歡。近年來又有幸參與了由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公司和商務印書館先后組織的對這部詞典的六、七版的翻譯,感受和體會良多。 《牛津高階》原著作者是霍恩比,此人在日本從事英語教學和研究長達18年,諳熟外國人學習英語的情況。名副其實,這的確是一部學習者的詞典,學習英語者使用起這只“拐棍兒”來,覺得特別得心應手,原因是《牛津高階》有下述幾個特點: 首先就是如其名所示——英漢雙解。和英漢詞典不同的是,《牛津高階》首詞后有英文釋義,而中文釋義主要提供首詞的對應詞,并非逐字翻譯。用心的學習者要查找單詞的意思,如先讀一遍英文釋義,再看其對應詞,這樣不僅知道了單詞的中文意思,還提高了閱讀理解力,增強了翻譯能力,真是一舉三得的好事。《牛津高階》的英文釋義淺顯易懂,易于理解,有助于學習者準確掌握詞義。例如,過去我在學生時期查漢英詞典對doubt 和 suspect給出的釋義都是“懷疑”,但兩者有何區別分辨不清,后查《牛津高階》的英文釋義,才恍然大悟,雖二者都有“懷疑”之意,但前者是信其無,而后者是信其有。雙解詞典對學習者的助益,不言自明。 其次,該詞典標注了動詞用法模式。英語動詞的用法要比中文的復雜和困難得多,原著者根據多年在日本教學之習得,深知此理,首創出有25大類英語動詞用法的模式表,在每個動詞的義項前標上用法模式編號,如(P1),讓學生清楚地了解動詞的正確用法?!杜=蚋唠A》以后各版化繁為簡,從六版起將用法模式簡化為[VN](動詞+名詞短語) 等20種代表動詞用法模式的符號,標注在動詞義項和示例之前,使學習者對其結構一目了然。英語動詞與介詞或副詞的搭配紛繁,也是英語學習者最感頭痛的問題。因無模式可循,《牛津高階》在動詞的所有義項后設立了“短語動詞”專項,羅列出該動詞與介、副詞搭配的所有短語,如常用動詞put的短語動詞就有58條之多。 再者,該詞典可以說是示例典范、言必有據。詞典中能夠加深對單詞含義和用法了解的手段就是示例了。《牛津高階》的示例可謂浩博,六版中達九萬條之多。幾乎每一義項、習語和短語動詞后,都有一條或幾條示例。示例包括典范的例句和詞組,如She came to an untimely end. (= died young)她英年早逝; juicy gossip 說得有鼻子有眼的流言。這些示例不僅有助于掌握有關詞的用法和搭配,也對提高英文寫作能力大有助益。我之所以說《牛津高階》示例典范,言必有據,是因為所有示例都是從輸入了大量優秀書籍和報刊文章的電腦資料庫中搜選出來的語言素材。這樣,學習者學起來踏實,用起來放心。 還有,該詞典的用法提示可以說是應有盡有, 除了英語詞典常用的用法提示外,《牛津高階》還盡其所能為各種詞類提供了必要的用法提示。例如,對某些名詞的提示有[used with an adjective](與形容詞搭配使用)等七項之多。對動詞、形容詞和副詞都有多項用法提示。比如對形容詞的 [used before noun ] (名詞前使用)和 [not used before noun] (不在名詞前使用)兩項用法提示,明確指出哪個形容詞此刻修飾名詞作定語,哪個名詞不可修飾名詞而只能作補語。這些提示對非英語國家的英語學習者來說,真是珍如拱璧。另外,對有些語言現象還設立了“提示注解”〈HELP〉,如discuss 詞目中的 〈HELP〉 You cannot say “discuss about sth” 這項提示,正針砭我們某些中國學生的頑疾,因為受漢語中習慣說“討論關于某件事情”的影響,有人就常犯這個錯誤。 最后,該詞典的一大特色便是圖文并茂。有些事物用語言做很多描述恐怕也難以讓人準確地理解,《牛津高階》的辦法就是配上有趣的插圖,讓人一目了然,容易記憶。如在sit-up詞條中配有一組插圖,標明“仰臥起坐”、“引體向上”和“俯臥撐”這三個動作的英語名稱。又如在hair詞目中,插圖中18個頭像,介紹了各種男女發型和男人胡須的名稱。這樣“借題發揮”,以組圖形式闡釋詞義,擴充詞匯量?!杜=蚋唠A》不僅有近2000個圖解詞語,還有130個研習專頁(study page),全面介紹了英語應用的各方面知識。 俗話說“好馬配好鞍”。一本成功的雙語詞典,中文譯文也不可小覷。我根據自己的親身體會,談一談《牛津高階》對譯文的重視。 首先,翻譯流程規范嚴格。 兩家出版社對翻譯和審校人員工作的要求極為嚴格。據稱,為翻譯《牛津高階》第六版,在全國邀請了五六十位高校英語教師參加試譯,每人翻譯原版書中的一頁,請大陸和港臺三地的專家審校,最后遴選出八個人。根據出版社編寫的詞典翻譯原則,我們開始翻譯,分批交稿。修訂者對每批譯稿審查,按準確性、文字表達和體例三個方面評分,不達標者,返工重譯。據我所知,確實不止一人重新修改過譯稿。譯稿經修訂者修改后,再由審校者審校,層層把關,反復推敲,然后由編輯做最后處理。從試譯到出書,整整花了四年的時間。其間,翻譯和編輯人員還舉行過三次提高譯文質量的研討會。出版社嚴格要求,譯、審、編人員一絲不茍,是這部詞典的質量保證。 其次,制定原則科學嚴謹。為詞典翻譯制定的原則科學嚴謹,并在實踐中又做了兩次詳細的補充說明, 每一項都有明確具體的要求和示范譯文,使譯校者有章可循。就拿成語翻譯來說,原則是:1. 最好將英語成語譯成像“一石二鳥”這樣杜撰的漢語成語;2. 英漢成語能對應者盡量對應;3. 英漢成語不對應時,勿強行對應,但譯文結構以接近成語為佳;4. 避免使用典故色彩強烈的漢語成語,如項莊舞劍、朝秦暮楚等。我們在這方面確實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例如 put/stick your oar in 這個習語和其他詞典一樣譯成了“多管閑事”。但在修訂時,我覺得它“意(確)切卻形不真”,經再三斟酌,于是又加上了對應俗語“橫插一杠子”。這樣不僅在形式和含義上完全對應,并也是詞典標注的非正式用語,可以說是珠聯璧合。 最后,示例翻譯精益求精。詞典中翻譯量最大的是示例,可是示例都是單句或詞組,脫離上下文,有些很難確定詞義,不好翻譯。例如七版有一示例“You’ll have to carry me out feet first!” 習語feet first是“死后被搭出去”的幽默說法。這很符合生活習慣,死人被往外抬時總是腳在前。我苦思良久,惜無佳句,只能譯成“你得先把我弄死才能把我抬走”,但又嫌其過于直白,毫無詼諧意味。直到過了很久,我看電視劇時聽到劇中人說“我讓你立著進來橫著出去”,便高興得跳了起來,立刻把句子譯成“想把我攆走,除非讓我橫著出去”!恰巧通知責任編輯時,詞典尚未付印。 這部詞典的英文地道,我們必須譯成簡練通順的地道中文。我的中英文功底雖然淺薄,但孜孜以求,力爭做到精益求精。因為存留的原始資料無幾,下面舉我修訂他人譯稿的幾個例子,可窺一斑:The design has to appeal to all ages and social groups. 原譯“這個設計必須符合各種年齡各行各業的口味?!备淖g為“設計得要雅俗共賞,老幼皆宜?!盩he programme gives the facts but does not apportion blame. 原譯“該方案列舉出了事實,但未分清責任?!备淖g為“這個節目只擺出事實,并不評論誰是誰非。”That guitar has been sitting gathering dusts (not being used for years). 原譯“那只吉他已存放多年無人問津?!备淖g為“那只吉他已塵封多年。” 《牛津高階》這部學習詞典,不僅備受學習者的歡迎,廣大以英語為工具的工作人員也鐘愛此書。據我所知,有的資深翻譯家也將此書常備案頭, 在需要時參閱。 ?。ū疚淖髡呦怠杜=蚋唠A英漢雙解詞典》譯者、南開大學英語系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