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聽到一個十分古老、流傳很廣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
一個殺人強盜在押至法場斬首前,看見人群中痛不欲生的媽媽,強盜向劊子手求情:“讓我臨死前再吃一口媽媽的奶吧!”豈料,當母親慈愛地把他如嬰兒般抱在懷里時,他一口把母親的乳頭咬掉,然后痛心地譴責母親:“媽媽,當我第一次把別人的東西拿回家時,當我第一次出手傷人時,你為什么不教育我?”
其實,一位優秀的母親不一定要有什么高學歷,最重要的是她要有一顆樸實、善良的心。
筆者終身難忘一位母親,我既不知道她的姓名,也不知她來自何處,但我真的很想找到她。這應該是1966年“文革”抄家時。
那時,那些挽著紅衛兵袖章的青少年可以隨便闖進他們認為是有問題的家,任意搜抄錢財,被抄的家庭是不敢違抗的,我們家已經來了好幾批。
一天晚上,又有人咚咚敲門,進來一個衣著簡樸,一副勞動婦女樣的母親,拉著自己十五六歲的兒子,只見母親鐵青著臉問兒子:“你確定是這一家嗎?”在母親嚴正的目光逼視下,兒子眼皮也不敢抬,囁嚅著點點頭。母親又說:“把東西交出來還給人家!”
兒子從口袋里拿出一個牛皮紙信封,里面是我媽媽的部分首飾。還沒等我們反應過來,這位母親當著我們的面給兒子兩個耳光,罵著:“看你下次再敢隨便拿人家的東西!”然后就拖著兒子走了。
好久我們才醒悟過來,這個少年一定是參與抄家的“紅衛兵”,渾水摸魚拿了這點東西,這在當時是見怪不怪的??删吹氖牵@個看似沒有文化,衣著也十分簡陋的母親如此明了是非。她當著我們的面掌兒子,除了教誨兒子之外,也是為了在兒子前表達她做人的氣節。
四十多年過去了,當年的少年也即將退休了,不知他一路走得可順利,但有這樣一位母親,相信他一定走得很好。
現時,一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讓當今的母親們苦不堪言。孩子還在娘胎已經要找高價月嫂,要為上什么小學操心,甚至在哪里出生(境外、國外)也煞費心計……
母親們沒有星期天只有星期七,因為這天,她們要陪著孩子上這個班那個班。到兒女已論婚嫁之年,還得老母親去“相親角”奔波操心……
而今教育普及,母親們的學歷也大大提高,但為什么總覺得現在的母親與她們的上幾代母親相比,總還欠缺了一些。到底欠缺什么,似也一言難盡。講得老派點,就是缺乏懿賢和良淑。
現今的母親,孩子已經好大,仍可保養得十分風姿綽約,到處可見辣媽、潮媽,出于母愛的天性,她們當然寵愛自己的孩子,可惜只有寵沒有愛。她們十分在乎自己的孩子走出來不能比別的孩子差,可惜只看重外在(如衣著、文具,包括成績單上的分數),卻忽略了孩子的心靈。她們使盡渾身解數,似乎一心要把孩子培育成精英,卻失去了做母親的平常心……
中國傳統,懿范和淑德是傳統女性必須具備的基本品行。百年前西風東進,西方的女權與中國儒家的賢淑很溫柔地相融,從而形成溫婉堅韌的東方母親形象。我們今天的母親們,能不能比上幾代母親做得更好呢?